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导语: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来源:【赣南日报】

不灭的是沧海桑田,

不变的是爱国情怀;

不老的是万类霜天,

不散的是客家魂脉。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沿着历史文化长河上溯,赣南有着100年的红色文化,500年的阳明文化,1000年的宋城文化,2000年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赣南多元文化的底色与基础。若问“客从何来”“何谓客家”?我们所说的“客”与“客家”是指约有一亿之众,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中国汉民族共同体中一个稳定而又独特的跨地域庞大支系。民族学者称其为汉族客家民系,人类学者则称其为汉族客家族群。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当年客家先民迁徙经过的石城县李腊石隘口,如今立起了石城阻击战纪念碑。

大河流出历史, 岁月沉淀记忆,千里赣江是一册历史的长卷。生生不息的赣江,是客家永恒搏动的血脉。在从黄河文明重心开始向长江文明和珠江文明转移的时候,赣州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聚散、中转、吸纳、融合的作用,成为孕育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的揺篮。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南粤雄关,是客家先民从赣南进入岭南、从岭南返迁赣南的必经关口。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石城县县城老街上的闽粤通衢关楼,见证了客家先民从宁都、石城进入福建宁化的迁徙历史。

客家“根在中原”,客家先民的主体部分是原黄河流域和江淮流域的汉人,由于战乱和灾荒,背井离乡,辗转迁徙到赣闽粤结合部的大山区中,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盘瓠蛮交流融合,渐渐形成一种有特殊的方言、特殊的风俗、特殊的社会心理和特殊的生计方式的人群共同体。她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原汉人的屡次南迁紧密相连。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宁都北部山区肖田乡朗际村的石砌路,是客家先民从陆路进入赣南的重要通道。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赣州湧金门码头,是客家先民从水路登陆赣州的重要码头。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码头一角。

然而,尽管历时千载的辗转流移头绪纷繁复杂,徙地之先后难以确切稽考,但我们仍可从客家人的谱牒中找到他们发轫于赣南的许多证据。这一点,连号称“客家祖地”的宁化石壁,在考证石壁繁衍的族姓中,也公认相当多的姓氏是先在宁都、石城居留数代甚至十几代,然后才迁入石壁的。学术界观点存异,但公认南迁汉人最早抵达的最南的区域就是赣南。大量学者从地理形势和客家姓氏源流资料两方面进行考证,世居黄河中下游的先民,面对北边是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西北是万里黄沙,西南是青藏高原,都是交通壁障,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东南迁徙。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2004年,第19届世客会在赣州召开,龟角尾公园建起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

不绝如缕的移民,为什么不约而同流向赣南?天时不如地利,万事皆备于地缘。史称“扼闽粤之咽喉,据五岭之要会”的赣州,北上,沿赣江通长江,串京杭大运河抵京津;南下,越梅岭入粤穗,出武夷联泉州。在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发源于赣州的赣江,是连接内外、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大余梅岭正是秦时设关、唐开驿道,成为古代连接长江、珠江水系的最短陆上通衢要道,成为中国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衔接点。再叠加赣南西倚罗霄、东阻武夷、南限五岭,这三条雄伟的山脉所造成的封闭与交通的艰阻不便,使它的东、南、西三面与外界隔绝,形成一个开口朝北、孕育奇迹的“襁褓”。命运就这样为客家先民安排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这片广袤的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江西山地总面积的50%。山岭高峻,河谷深切,夹杂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盆地,适于农业耕作。这种生存地域为苦于战乱的客家先民提供了一个驻足、生息、发展的相对安定的理想去处,为客家民系的孕育提供了必具的客观条件。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赣县区湖江镇桃花岛附近,是客家先民从赣江水路在赣南上岸的第一站。

他们在这个特定的历史空间,在那片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崇山峻岭间,处于相对静态的历史河流中,厮守着他们的故土风习与祖宗语言,在山外世情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处于相对稳定;同时又在自然选择、民族融合及地理环境交互作用的推动下,去调整、改变、整合、不断建构,吸收了对方的文化,丰富了自己的色彩,但又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而不被同化,从而发展成为汉民族中一支新的独特民系。在保留中原汉民“文明温厚”诸共同要素以外,又增添了坚韧、务实、团结、尚勇、敢于冒险开拓等新的性格内涵。他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诸多方面,无不打上了这方水土的烙印(比如女性的天足、母亲的背带、饮品擂茶、烹饪中的煨与酿……)。从这个角度来说,客家族群与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典范。

客家摇篮拍客家·寻路|迢迢南迁路 悠悠客家情

踏着客家先民南迁时走过的大余梅关古驿道,游客们仿佛穿越千年。

悠悠千载,一代代黄河子孙,一代代客家先民,任由时光流逝,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守心中永远的梦想,演绎着不同的追梦故事,再苦再难也绝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他们穿越了“五胡乱华”“黄巢之乱”,迈过了黄河长江,一程程、一站站,溯赣江而上,红肿的肩头拉着岁月的纤绳,历尽艰辛,来到虔赣,在这里放下疲惫的行囊,燃起熊熊的篝火,怀着一种龙归故渊的心情,纷纷在这里落脚谋生、繁衍生息。继而,又从这里溯章江、跨南岭、越梅关,进入粤穗,逆贡水、出武夷、联泉州,辗转他乡,走向天涯,衍播世界。赣南因其所处的“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黄金区位,在接受南迁先民中可谓得天独厚、占尽先机,成为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早、最多的地区,处于客家民系形成的历史长河的源头,成为孕育客家民系的摇篮。

(钟东林/文 赖联明 江涛 钟小春 刘照志 记者李传材 刘凯/图)

编辑:谢忠英

值班主任:刘芬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