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州之战:一场被文官集团丑化的大捷,大明帝国最后的北伐
导语:应州之战:一场被文官集团丑化的大捷,大明帝国最后的北伐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一手缔造“弘治中兴”的明孝宗朱祐樘病逝,时年36岁。太子朱厚照即位,改元正德,实为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上台时只有15岁,再加上父亲朱佑樘生前一心扑在国事上忽视了对朱厚照的教育,如今朱厚照一下子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掌舵人,又失去了父亲的制约,一个15岁的少年,可想而知要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其实,朱厚照确是一个天性聪颖的人,特别是他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颇有明成祖朱棣之遗风。只是因为缺乏制约和管教,再加上少年的悸动,于是朱厚照上演了一幕幕“惊喜剧”。比如:他经常不在皇城居住,而是四处游玩;又在宫内建设“豹房”成天和一帮太监厮混在一起等等不良现象。所幸,朱佑樘打的底子好,经得起朱厚照的折腾,而大明文官政府的成熟,也让帝国不至于崩溃失序。
虽然朱厚照有种种不良行为,而且专门和文官们对着干,老是不上朝,荒废国事。但朱厚照对军国大事却是非常在意的,这也是他能够执政16年的原因。朱厚照非常崇拜自己的先祖永乐大帝(朱棣),时常畅想着在草原上跃马横刀。但因为土木堡之变(1449年),朱厚照的曾祖父明英宗朱祈镇御驾亲征瓦剌部被俘)后,大明历代皇帝再也不敢御驾亲征了,而且大明也转变了国防政策,大明的北方陷入了被动防御的状态,草原各部骑兵则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性,经常性袭扰劫掠大明的北方边民,大明北方边境可谓无一宁日。
朱厚照上台后,他不甘心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当时在草原上实力最强劲的是鞑靼部达延汗,达延汗系黄金家族后裔,其一心想恢复祖先荣光,他还有个外号叫“小王子”,弘治年间和正德年间,达延汗多次率军入寇,几乎每年都要来搞事情,把大明简直就当成了自己亲戚家,一点不客气的那种。达延汗每次入寇大明,就有饱掠一番,大明的北方边境军民深受其害,但因为当时明军的战斗力不给力,特别是军官腐败严重,对这种局面丝毫没有办法。
正德十二年(1517年)九月,达延汗再次入寇大明,朱厚照获悉后,决意抛开文官集团,只带着亲信亲征达延汗。朱厚照来到明军在长城上的重镇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并自创“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名号指挥长城沿边明军作战。同年十月,达延汗率50000骑兵进攻大同,朱厚照遂以宣府为临时指挥部进行周密部署,计划聚歼这支鞑靼重兵集团,朱厚照的部署是:
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率军驻守聚落堡、天城。延绥参将杭雄,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驻守阳和、平虏、威武等地,以上部队务必于十日内集结完毕,随时听候调遣!违令者重罚”
各路明军接到朱厚照的命令后迅速按照他的部署落实,由此形成了对达延汗的合围之势,明军在大同附近的应州完成集结,鞑靼军也抵达应州战场,两军在此展开会战,是为应州之战。在战场上,朱厚照镇定自若,指挥明军作战,并亲自带队杀入敌阵,见皇帝都亲自上阵砍人,明军士气为之一振,战斗力爆棚,曾经那支声动天下的大明精锐复活了,他们疯狂砍杀着鞑靼骑兵,似乎要把这些年受的委屈一股脑地全部发泄出来,毫无疑问,明军大胜,鞑靼军仓皇北逃,此后十多年不敢入侵大明,可见真的是伤筋动骨了。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明史-鞑靼列传》
应州之战是京城保卫战后,明军对草原各部最大的胜利,一战打出了10多年的和平。可就是这么一场大捷,却被文官集团集团泼污水,说此战明军就击杀了16名鞑靼军。如果鞑靼只损失了16人,何至于10多年不敢南下,可见这就是个谎言,关键是他们连谎言都撒的不严谨。而应州之战也成为明军最后的北伐,正德十六年(1521),31岁的朱厚照骤然离世,文官集团彻底掌控大明军权,大明的国防政策被彻底锁死在被动防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