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战友张立远在它乡忆父母
导语:兵团战友张立远在它乡忆父母
兵团战友张立,系天津知青,1966年十六岁加入军垦队伍,入西湖农场,后调饮马农场。74年回到天津,先后干过翻砂工、律师,后随子女出国,现居住在新西兰。
其父张道梁,系天津著名报人,一生著述颇丰。张立身居异乡,故乡情深,父母仙逝多年,但养育之恩融入血肉,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老而弥坚。下面是我和她的交谈记录摘要。
张立的父亲张道梁
我的父母亲在中华民国28年(1939年)结婚,当时父亲21岁母亲23岁。他们双双出生在大地主家庭,自小衣食无忧。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家庭经济的富裕而不思进取。尤其是我的父亲,爱好读书,他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写稿子。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新文化新潮流层出不穷。他们自然受到新思想、潮流的熏陶和裹挟。
父亲是大家庭中的次子,也是祖父、母眼中的孝子。所以父母亲仍然秉承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接受了包办婚姻的安排。
父母亲一共生育了三个子女,分别是哥哥、姐姐和我。
我的父亲1919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的天津市宁河区潘庄镇。
1945年,他编辑了北平《大地周报》;1946年任天津《新生晚报》总编辑、主笔.代理社长。
1949年,他创办了大众书店,任天津店经理。1950年和1951年,他参与创办天津新年画出版社和华北画业联合出版社。
1954年由天津通俗出版社调入天津美术出版社。
旧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文革中受到冲击在所难免,不再赘述。
1980年后,他曾经编辑过《影剧美术》并参与创办了全国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美术之友》并任编委。
父亲还著有《天津年画百年》及《往事90年》一、二、三集(此书籍的电子版张立已赠与我。)
2016年12月19日,父亲在天津家中病逝,享年96岁。父亲一生写了无数的文章,笔耕不辍,一直写到去世之前的一个月。
父母亲的婚姻以母亲2003年去世作为结束,期间父母亲共同生活了63年。他们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培养支持我们兄妹三人都读到大学毕业。还带大了4个孙辈。
张立母亲年轻时的照片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总有负重前行的一辈人”,我的父母亲就是那个用一己之力托举着我们兄妹三人, 鼓励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不断奋发图强的负重前行者。
在父亲去世之后,他工作的美术出版社的社长曾经发给我一个邮件,主题是《他永远值得我们记忆》。他的离世,的确是噩耗,他无愧是最称职、最优秀、最难得的编辑报人。
他把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他热爱的事业,他的才识和丰厚的著述,同行中是十分罕见的。父亲的同事,在今年清明节发给我的留言:
老人家当年何等英俊潇洒,才气横溢!老人家是天津出版界奠基人之一,至晚年还在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深切怀念他老人家。
父亲的一生充满了创业、拼搏和奋斗。他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出版界和文化界都有很高的声望。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勤奋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事业,为我们兄妹三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而我的母亲,则是一个勤俭持家、善良朴实的女性。她和父亲相伴63年,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但是母亲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支持着父亲,带大了我们三个孩子,并且还关心照顾着四个孙子孙女的成长。4个孙辈中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一个学士。
母亲去世后,父亲依然坚守在自己的事业中,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他的文章饱含深情、真挚感人,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在我心中,父母亲永远是最伟大、最可敬的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家庭和睦、团结互助的精神,他们的才华和奋斗精神也一直鼓励着我向前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虽然父母亲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留给我们的回忆和精神财富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鼓舞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