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路 ,南京人回不去了
导语:湖南路 ,南京人回不去了
记忆中看到的第一场灯光秀是在湖南路,老爸把我扛在肩上,我把下巴抵在他头上,抬眼望着那些堪比拉斯维加斯灯光的艺术隧道,还有那高耸的巨型火炬霓虹灯,满心欢喜。
那时湖南路享誉“南京王府井”的称号,地位仅次于新街口,作为南京第二大商圈。
八佰伴、军人俱乐部、长三角出版社、青春剧场、狮子桥步行街.......白天游人如织,夜晚人声鼎沸。
这条曾经辉煌无比的湖南路上,留下了无数80 90后的青春回忆。
2023年4月,我与湖南路再相逢。
PART 1
回不去的当年
商场还不多的年代,湖南路对于老南京人可谓是“顶流”,湖南路商场是逛街的不二之选。
对于南京人来说,周末逛街、约会、过节买新衣、吃饭........那必须得去湖南路逛一圈。
那时,湖南路商场旁边的巷子口是时刻排着长队的天尝喱脊,那时到了下午五点,便会有成群的手推车涌现,在左手边一并摆开,组成核心的小吃一条街。
那是湖南路最辉煌的年代,人潮澎湃,火树银花。
如今,左手边的百货铺子早已被新开的商场取代,拐角处的小吃铺,如今已一并销声匿迹,颇为开阔的街道到处都是凋敝的气息。
时间倒回到多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为了逃过一场作业检查,独自穿过市民广场绕过水上舞台来到马台街,逃到华联超市买了根冰棍儿。
超市一楼入口处,那家土耳其烤肉馍店,烤肉的香气从一楼飞到了二楼,时至今日,仍然垂涎。
后来,这家超市也不告而别。这个市口荒废了一段时间后,摇身变成“马台街99号”的商业综合体。
曾经一首《喝馄饨》唱火了马台街夜市,本就不宽的街道两侧注入了百余家摊铺,摊贩们早早就开始摆摊迎客。
要不了多少钱,就能在夜市填饱肚子,最后再打包点夜宵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自那以后的十几年中,“每天晚上6点半,我就来到马台街”成为了无数南京人的生活日常。
只是遗憾的是,马台街夜市还是在2007年5月9日这天走到了终点。
短短几年,从马台街夜市被取缔,到军人俱乐部的关停,再到长三角书市的搬迁,那条承载无数南京人回忆的湖南路,终于还是和我们说了,“再见”。
风光不在,可我们依旧怀念。
PART 2
再相逢,物是人已非
湖南路上的少年宫是南京人成长记忆里最不可或缺的童年记忆之一,和西湾公园一样是儿时的游乐天堂。
有多少南京人的第一个兴趣班就是在少年宫开始的?
数不清有多少个烈日炎炎的暑假,是在少年宫夏令营度过的。
印象中在西流湾旁的kfc里写作业,还有在音乐广场坐着休息,青春剧场已经想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去了……
现在,青少年宫回来了,西流湾公园还会回来吗?
马台街的新华书店是买教辅书必去的地方之一,每到开学,便会和同学约着一起去买书,周末偶尔也会来这边写作业。
也曾在不想陪妈妈逛街的日子里,被丢到这里,看了一下午的意林......
后来,凤凰书城在湖南路尾巴上落了脚,新华书店也把窝挪了过去。再后来,只剩下凤凰书城独自守候。
曾经的那句“只要狮子桥还在,湖南路就不会死”。
如今,连灯光隧道的灯都不会亮了。现在而言,更像个曾经的地标罢了。
连外地游客都不再把狮子桥列入南京必去的清单,狮子桥也早已随着湖南路的没落而渐渐不再火热。
PART 3
味觉谱写的往日与今昔
而今的湖南路,早已没有往日的生气,却流传着数不尽的传说。
时光隧道的灯火辉煌,机关食堂的地道风味,马台街夜市的烟火升腾,青春剧场的欢声笑语......南京人对这一切如数家珍。
那些浪漫的春天暮春里,他们行走在漫天的梧桐叶下,如同穿行在光阴的故事里。所幸的是,味觉记忆消逝的时间总比湖南路的消亡慢上许多。
马台街这家老头盖浇饭,大抵是马台街所剩无几的情怀了吧,时光的冲刷下,门头上的老头头像褪去了光彩,却也用味道谱写着故事。
店内比想象中的宽敞些,位子也很多。我每次来,都会点素什锦+肉圆。
满满当当地浇头丰盛得不像样子,一盘端上来根本看不见饭,豆芽、洋葱、包菜、芹菜、胡萝卜都是咯吱脆的口感,嚼起来很新鲜。
老头家的肉圆子个头也很大!大肉圆里包小肉圆的蜜汁操作,不见得味道远胜普通肉圆,但扒开来的时候还是会忍俊不禁……
从童家巷路口往里走一点点,左师傅梅花糕已经做了30余年,依然是豆沙馅最经典,紫薯馅值得一试,水果馅没人买。
那就吃豆沙馅的吧!外壳松脆内里滚烫,豆沙浆一涌而出,甜到想起童年。
马台街上还有一家孙氏梅花糕,从夜市时代开始,同样做了不少年,滋味也相仿。不过小店藏在背阴处,知名度相对也小些。
同样不能错过的还有溪流湾的何记酿皮,从推车的小吃摊再到西流湾落脚,依旧是保留了那份重油重辣的热烈。
一份炒酿皮再配份烧烤,是何记的标配。
晶莹剔透的炒酿皮混着豆芽、芹菜和鸡蛋,热热闹闹地炒在一起,带着浓烈的孜然香气。
重油重辣后,浓浓的孜然香气在舌尖卷起,撸一口羊肉串,肥而不腻的肉香与重口的酿皮互相提携着,扑鼻的孜然香气在空中弥散,口腔里充斥着让人念想的辣和香。
好在童家巷美食一直还在,清真西北桥头拉面大王、贵州米线、宜宾燃面.......人气只增不减。
当然还有韩复兴的盐水鸭,马祥兴的的牛肉锅贴都是老南京的味道。
靠近湖南路的乐业村,经年累月地氤氲着美食的香气,即使是在维修的那些日子,也依旧人流不断。
街角不定时出现的活珠子摊位,迄今仍是乐业村美食圈的隐藏彩蛋。
相信在很多南京人心中,曾经的湖南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代替。
离开她后,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地方,有吃不完的小吃和逛不完的街。
离开她后,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同时承载着长达十几年的青春记忆。
离开她后,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地方,会在认出老顾客熟悉的面孔时,特地多给你的灌饼里多敲一颗鸡蛋。
虽然难逃凋敝的命运,但有关湖南路的青春记忆永不凋零。手捧着热乎乎的旺鸡蛋的冬日,那些在马台街夜市里喝馄饨的夏夜。
时光匆匆流淌,昼夜不停,那些回不去的时光里,总有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