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导语: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读历史记载,或看影视作品时,有一个很有趣的方式。

——就是想象自己代入其间,是否会让情节有不同的走向,如明显是草木皆兵的困境,怎样做可以有双赢的结局,一番火星四溅的头脑风暴,乐趣满分。

而自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后,从推贤举能到血脉传承,当权者跟准继承人之间,就因共同利益的交集,往往会诞生难以计量的恩怨情仇。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演了无数次,被横看历史的后人称作“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就好比太子这个身份,无论具体所处哪一朝代,危险等级都相当高——太佛系,会被兄弟拉下马取而代之;太出挑,又会引来皇帝的忌惮,真是进退维谷。

这时若开一个脑洞型问题:假若自己有百万大军,太子突然造反了,皇帝下诏勤王,是否要遵命前去呢?

皇帝的诏书,属于烫手山芋,本来坐拥大军,可安坐一方当无冕之王,却要卷入这场一不留神就毁家灭族的是非中。

毕竟按照古代忠君爱国的价值观,皇帝有难肯定得去,但也可能就得罪了太子。

父子亲情着实微妙,万一幽闭几年心疼了,再给恢复待遇,好比康熙对待自己的宝贝太子那样,可真就寝食难安了。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皇帝与太子的复杂纠葛

因此,在是否遵命勤王之前,需要解析一下皇帝跟太子的复杂纠葛......

皇帝跟太子,是父子也是君臣,在亲情跟权力的交织下,看待彼此的态度真是乱如麻团,早些年流行过一个网文模式叫“相爱相杀”。

——这形容爱恨极度纠缠下的复杂局面,用在皇帝跟太子的身上也十分合适。

1、太子看待皇帝的情感

通常,能不受猜忌,一直备受信任跟疼爱的太子,基本都是死于盛年或幼年,将情感定格在父子情深这个层面,还没来及发酵与走味。

就好比影视作品或小说里,相爱的情侣最后一幕会以结婚告终,顶多再往后续写一两年,就得收尾了。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不然,随着岁月的变迁,鸡零狗碎的烦心事接踵而至,能将其视作考验令感情历久弥新的伴侣凤毛麟角,更多则让初见时的心境被消磨得再不复往日甜蜜。

太子对皇帝的心情,通常是仰慕到替代这个变化过程......

幼年时期,皇帝对他有无微不至的疼爱,一边关心其饮食起居,一边教导着做人及为君之道,太子会觉得皇帝仿佛无所不能,内心深处崇拜又向往。

这时两人的关系非常平衡,皇帝从太子闪烁着星星眼的崇敬中能收获海量情绪价值,脑海中幻想着未来等儿子长大,可以帮他分忧解难的场景。

但随着太子成年,经手打理些许事务,且收获一堆臣子班底后,再看皇帝就掺杂些许复杂之情了......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终归,太子身份“万人之上却也是一人之下”,暗戳戳总希望皇帝赶紧让位,好彻底拥有大展宏图的机会。

高处不胜寒的皇帝少有心宽的,一般都好猜疑、掌控欲很强,发现太子逐渐羽翼丰满,提防心理不自觉就会产生,从而给其余皇子提供了机会。

按照人性来说,皇子对太子有嫉妒不满之心十分正常,毕竟都是一个爹生的,没点修心底蕴,还真想不通为何单就他能当太子。

一旦发现太子跟皇帝间有了嫌隙,会立刻发起跟太子的竞争,一来二去摩擦的多了,太子发现皇帝从开始的偏袒变为偏见,那孤注一掷发动造反,也是顺水推舟地事情。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2、皇帝是如何看待太子的?

而皇帝看待太子,其中心情会更为幽微一些。

——首先,他既希望太子从各个方面都是跟自己最像的那一个,又不自觉偏爱跟自己最不像的那一个。

前者是根据基因决定,亲子不确定性是深埋于男人心中的本能,因为母亲能百分百确认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而父亲却不能。

哪怕理智上知道这个孩子的血统没问题,可也会期待他从长相到性格都跟自己如出一辙,那就彻底放心了。

但性格太像的话,则有相看两生厌的问题。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两人的优点都有,如一模一样的谨慎、博学等,可缺点也一样,好比都很强势、做事情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这时,另一个能说会道,擅长揣度人心的儿子就会得到皇帝的偏爱。

久而久之,皇帝也会掂量太子跟其他儿子谁更适合,比较之心一起,太子就会感受到危机,愈演愈烈下就会造反。

然后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按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说,他的掌控欲也就极强,那太子常年蛰伏在皇帝的约束下,就会产生脱离掌控的诉求。

太子的心情跟当下许多孩子差不多,很多靠自己白手起家积累财富的父亲,对待儿子就会控制欲十足,喜欢干预跟安排其人生及婚姻,强势手腕之下,孩子会有喘不上气的窒息感。

太子又不能跟现代孩子一样,有离家前往其他城市打拼的选择,压抑下造反就是次爆发般的反击......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最后,随着太子长到壮年,皇帝会跟太子发生较劲比拼的心情。

原因主要来自对死亡的恐惧,眼看自己逐渐生出老态,儿子则虎虎生威,不服老之心就会跟太子较量,通过一次次胜利,来验证自己的实力不减当年。

但情分跟竞争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发生的碰撞多了,自然父子之情就被稀释的所剩无几,从而终极之战来临——太子造反了,拥有百万大军的一方无法接着看戏,收到皇帝勤王的诏书。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是否遵命?

具体是否要遵命前往勤王,首先判断的点在于亲疏关系,也就是自己的这个王,属于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王,亦或是立下军功被封赏的外姓王。

1、若自己是亲王

——若是亲王的话,那选择前去救皇帝是利大于弊的。

原因在于通过带着百万大军前去京城,太子几乎无法造反成功。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因他身处朝堂,结交的多为文职官员,手上能指挥的兵顶多也就是护卫军一类,数量远不及百万;战斗力也没有正儿八经驻守一方征战的兵有实力,那么轻而易举就可以决定胜负。

由于马不停蹄的解决了皇帝的危机,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也就收获了其信任,大概率会获得下一任太子的继承人身份,即使没有立刻敲定,但请神容易送神难。

百万大军根据师出有名的理由挪到京师,自然皇位主导权就握在了手里。

取而代之的话,有勤王这个好名声在外,从官员到百姓也没啥异议,毕竟忠君爱国为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助于积攒声望。

话分两头,与勤王相比,选择站边太子则没有多大好处,既然都是皇子,帮他当上皇帝,最优下场不过于安然带兵回家。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若因实力遭到太子的猜忌,或许会直接被灭口,把百万大军收为己用。

装看不见诏书,谁都不帮更难办,无论最后谁赢了都得被清算,因此不如干脆勤王收益更大。

2、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姓王

——而若是没有血缘关系被封的外姓王,皇帝跟太子之间,其实不如选太子了。

首先百万大军实力在这,依然有一举定胜负的能力。

皇帝在位多年,心腹的地位早已很难动摇,最终也就是得到一些封赏跟虚名,还会引来其他皇子的忌惮,觉得是他们造反路上的绊脚石,或许会被除掉。

但跟太子联手,就跟投名状一样可以成为其心腹,帮助他造反成功,摇身成为下一朝的红人。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就像影视作品《知否》中的主角顾廷烨,他还没有百万大军,只是孤身带着亲随一路护送藩王入京勤王,就从声名狼藉变为当红炸子鸡。

若再有百万大军,那起码几十年的安宁荣耀是有了保障了。

其实太子已经选择造反,是一件容错率相对较低的事件,只要带兵帮忙,这事就八九不离十,总比暗流涌动时就站边要来得明朗......

索隐派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解读,认为其间隐含了曹雪芹一族站队失败后的走向。

本身作为太子胤礽的铁杆,结果意想不到却是四阿哥登基。

胤禛在康熙一朝十分低调,日常喜欢关门在家种菜闲散度日,因而上位后没几年,作者所处的曹家跟书里的贾家都被抄家下狱。

总结

自然,以上权衡都是按照利弊角度来分析,也可以只从道义跟情理方向来做选择——就像备受好评的悲剧《周生如故》里的主角周生辰。

假如你有百万大军,太子造反,皇帝诏你勤王,你是否遵命?

他有七十万大军,在人人自危,就想保住自己兵力的乱世下,一颗心只忠君爱民,做到谁当皇帝,有难要勤王都会去。

——目的十分纯粹,只为安定跟百姓有太平日子可过,可声望太高,却引来每一任皇帝的猜忌,总觉得有周生辰在,自己日子过得不踏实。

毕竟只要人家愿意,轻而易举就能取而代之难免不慌,结局就是一场鸿门宴,周生辰被削骨而死。

周生辰做事问心无愧,没有半分私心,一生也算求仁得仁,可他自己却英雄惨死,无法保护心爱的人。

若是自诩有周生辰这般的大公无私,其实也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做对的事和应该的事,结果随缘。

就好比是亲王去勤王,完事就回家,对位子不惦记,是外姓王也去勤王,完事拿了赏赐就走人,就跟灭火队长一样。

至于利弊跟是否会被其余皇子算计,全都不在乎,只图问心无愧和一生的风华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