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是单干让人们吃饱饭吗?

导语:是单干让人们吃饱饭吗?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似乎是改革前人们朝不保夕,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是比较普遍的。然后改革,单干(学名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马上就吃饱饭了,效果立竿见影。上过学的人,从历史课本上学到的,大致也是这种。

不过,这大概就属于“想当然”。实际上,很多历史问题,看起来“毫无争议”,并不是真的没有什么争议,而是人们没有认真思考过(有人这么说,就信了)或者没有认真充分地做过调查研究,以至于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比如上面这个,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吃饱饭,或者说解决了温饱的问题,难道真的是单干吗?或者仅仅靠单干就吃饱饭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用亲自调查研究,仅仅从逻辑上来思考一下,也能发现里面的破绽。

原因很简单,要想解决温饱吃饱饭,首先最直接最主要的粮食得增产,甚至大幅增产,否则很难解决温饱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你能说,仅仅联产制或者单干,就能大幅增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靠制度性的因素,能有变化,但是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质的变化。单干在短时间内确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对于增产有帮助,但是显然不是主要的因素。

问一个中学生,中学生也会明白,想要让粮食增产,科技性的因素(种子、化肥、农药、水利及耕种技术等)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最近,我读到韩德强老师(应该是北航的)写的《五十年、三十年和二十年》一文中,正好看到了相同的结论。

是单干让人们吃饱饭吗?

除此以外,据说在七十年代末或者八十年代初,国家曾经一度大量进口粮食。显然,在增产的要素上,如种子、化肥、农药、水利等科技性因素,比联产制这种制度性因素要重要的多,不仅符合逻辑,也符合历史。

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八十年代中后期,粮食产量有很大的波动。

是单干让人们吃饱饭吗?

我查证了一下,这个数据大致应该是可靠的。我们可以看到,1984年前这几年都是连续增产的,但是后面就开始了波动,一直到89年,也就是五年以后才恢复了增长。此后,一直到96年,才达到5亿吨。1976年,粮食产量约为2.9亿吨,用了20年才到5亿吨,20年增长了1.7倍。

而我们如果算1949到1976年27年间,增幅大约为2.2倍(1949年粮食产量约为1.3亿吨,1976年为2.9亿吨)如果算1956-1976这20年时间(包含有饥荒这种严重的问题)增幅约为1.5倍(1956年为1.9亿吨)

这还没有算进去科技进步这种核心要素。

由此可见,这个单干的优越性到底有多大呢?

限于目前的历史资料,我们大致只能得出目前的一些结论。相信随着以后更多资料的公布,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历史,是捂不住的。

为了论证改革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说单干的好处是可以的。而且,单干也确实有其优越性(实际上是对农村劳动力的解放,提供了其他行业的劳动力)但是单干并不能很快的让人们吃饱饭,尤其唯一的单干不可能让人们吃饱饭。应当澄清这个误会或者有意无意的误导。

讲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实事求是。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服人。更重要的,实事求是,才能知得失,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