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导语: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文‬/俞‬海‬潮

著‬述‬等‬身‬,学‬识渊博,一‬生‬醉‬心‬于‬教‬书‬育人的林世‬堂‬老‬先生,是新昌中学乃‬至‬整个浙江省‬德‬高‬望重、大名鼎鼎的大师级老师,桃李满天下。

他‬对‬家‬境贫寒的学‬子‬那‬份‬深情的关‬心关爱‬倍‬加弥‬足‬珍‬贵‬。‬他‬被‬学‬子‬们尊称为命‬中‬贵‬人‬,是‬最后一个有‬情‬怀‬的学生引‬路‬人‬。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我‬有幸成为林老师的学生。

那‬‬是我1982年参加新昌中学复习,巳‬67岁高龄的林老师给‬我们上的语‬文课。 他在课堂上一次生动地讲解曾国藩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用词转变的典故,让我终生受益。

他说,“屡败屡战”就是不惧失败,奋战不止,带给人希望。老实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常‬常‬会‬想到林老师教的“屡败屡战”的深刻含义。

(一)

林老师不是新昌人,他1915年出生在浙江宁波,毕业于20世纪30年代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毕业后任过报社编辑,也在浙东中学,绍兴稽东中学,奉化中学等校任教。‬解放后来到新昌,受聘于新昌中学任语文老师;他还是位诗人,学者。

林老师著述等身。主要著作《中国语法入门》《常用字辨》《语林散叶》《写作的故事》《诗评彙纂》《历代诗论选》《诗评选笺》《诗话选笺》《史记人物集评》《新昌诗话》《剡溪诗话》《诗话类钞》《诗话裒辑》《林世堂诗文集》《林世堂文集》等,总计不下六百万言。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这样一位学者型老师,上上课,写写书,吟吟诗,受人尊敬,也很有名望。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特殊年代特殊运动。1957年夏开始,中国知识分子谁都没有想到会掀起“引蛇出洞”“阳谋”的反右运动。

运动开始初期,县宣传教育系统要求老师向党提意见,叫“鸣放”。这时的林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诗歌情怀,针砭时弊,仿《红楼梦》的“好了歌”,写了一首五言“新好了歌”。 再有就是在课堂上大谈“草鞋皮鞋论”,说,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名落孙山,就要回家做农民,穿草鞋;考上大学就可以分配工作,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穿皮鞋。“鞋论”,正常思维是讲大实话,上纲上线就是破坏工农联盟。

还有“人怕出名”,他是一位新昌教育界知识界著名人士,“知识越多越反动”,学识渊博的名人就是反动。1958年2月,反右运动最后清算,林老师被划为“右派”分子,遣送到外地盐场和农场“劳教”20年。穿“皮鞋”的老师变成了穿“草鞋”的劳改犯。因言致祸,我们现代人弄不懂,搞不明的灾祸,说来令人唏嘘。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1978年纠正落实“右派”分子政策时,63岁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他,回到了新昌,重新走上讲台。

(二‬)

林老师的“草鞋皮鞋论”,是当年在学生中有广泛影响的言论,对许多学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当年新昌中学林老师的学生,后来成长为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翻译专家、《简爱》译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的黄源深,‬就‬深‬受林‬老‬师‬的影响。黄教授妻子名叫王晓玉,也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著名作家。

1993年王晓玉在《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斯文在斯》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叙述写到林老师的“鞋论”:

“中学时代,他有幸遇上一些好老师,那位语文老师,尤其出色,名叫林世堂,五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中国语法入门》,在浙江教育界很有名气,后来,那林老师在一次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据说很要紧的一条罪状是:他某天豪情满怀地对课堂里几十个从山沟里考出来的原本是放牛娃的高中生说,听着,我教出来的学生,将来不穿草鞋,要穿皮鞋。”

……“林老师至今健在,老态龙钟,但依然思维敏捷,善饮绍酒,他的学生之一,本文速写的主人公黄源深,如今已是全国著名的英语语言文学教授,澳人利亚文学研究专家,临近春节时,返乡探亲,特意前去拜见了自己的文学启蒙老师,穿着擦得锃亮的软皮皮鞋……”

可见,穿草鞋和穿皮鞋,林老师的确在课堂上讲过。其实,穿草鞋和穿皮鞋的论调,在农村,老百姓也是这样总结的,我长时间耳濡目染乡村农民这种“鞋论”。高考才恢复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与现在比,考取大学的确很难,许多同学都是多次复习多次考试才考上大学的。

复习迎考的岁月,父母、亲戚、邻居长辈总是念叨着:“农民穿草鞋,大学毕业穿皮鞋”。也就是这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最后考上大学,人生从穿草鞋转变到穿皮鞋。我在农村穿过布鞋、解放鞋、草鞋。到大学二年级的上半年,拿了学校55元的奖学金,花了15元钱,买了一双皮鞋,觉得自己成了大学生,应该有资格穿皮鞋了。这是人生第一次穿上皮鞋。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三‬)

1983年,我考取了四川财经学院(后改名西南财经大学)。

到大学读书后,时常想起我尊敬的林老师,于是写信或寄明信片,问候老师。不料,当年年已近古稀之年的林老师,每次收到我的信后,都认真回信。

回信一:

海潮学弟: 接来信,知已平安到达校中,对学习环境和成都气候等已有初步了解;有王仲辉在一起,这样生活上当可方便不少。愿你认真学习,在四年时间内,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四化多作贡献。

大学学习情况,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学里,学习的过程、步骤,都由老师安排好了,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布置学习就是;可是大学里,除上课之外,自学的时间较多,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修,这就完全要自己的安排和设计了。所以,在大学里学习,可以是很空的,也可以是很忙的,当然,两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了。“万事开头难”,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最好就养成科学地支配时间的习惯。比如听课笔记,可能不很完全,就可在课余时间,和同学进行校订,补充不完全的地方。这样做,也就是把课堂上得来的知识系统地复习一下,如能持之以恒,对提高学习质量是大有好处的。

此外,你也不要忘记多向王仲辉请教,他是过来人,一定有好的学习经验值得你借鉴。大学里除上课之外,老师很难碰到,但同学总是经常在一起的,取长补短,就可解决学习上不少的困难。 黄莹,顾坚刚,石小庆都已录取在绍师。黄、顾是中文班,石小庆是政史班。

…… 成都是我国有名的大城市,武侯祠、杜甫草堂,多少年来,一直萦回在我的脑际,杜甫有许多传世名篇,都是他流寓成都时写的,而他对诸葛亮那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怀念,更是感人肺腑。他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来认为是歌咏诸葛亮最好的诗句。确实,人杰地灵,诸葛亮和杜甫,为成都这块地方生色不少。我很希望在你信中看到关于这两位历史人物古迹的介绍。 以后有同学来信,我都会把你的通讯处告诉他们的。 随着你升入大学,我也结束了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因此我特别怀念最后几年教到的学生。你们茁壮成长,是我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祝你进步!

世堂 十月九日(1983)

回信二:

海潮学弟: 来信已经收到,杜甫草堂碑亭的名胜,十分神驰。一张小小的画片,满足了我多年的渴望,诚心地谢谢你。 打倒“四人帮”后,我重新走上讲台,但时间已为反右扩大化和十年动乱所耽误,岁月不饶人,第一线的教学工作有感力不从心。同学们的关心,我看作对我的原谅。你们是我最后的教到的学生,因此倍感亲切。看到年青一代在党的关怀教育下茁壮成长,不久都将为祖国的“四化”事业作出贡献,这是我晚年生活中的快慰。

去冬江南大雪,‬一场接着一场,为近年所少见。不知“天府之国”的成都又是如何? 你班在杭同学以及安徽大学的梁智勇都回家渡岁。根据你前信所述,我已告诉他们你寒假不回来。

祝你新春愉快!

世堂 二月六日(1984)

回信三:

海潮学弟: 在第一个教师自己的节日来临之际,收到你从远方寄来的美丽的祝贺卡,它带给我温暖,也带给我愉快。看到自己浇灌过的园圃开出了姹紫嫣红的鲜花,这种人世间的幸福,只有教师才能享受到。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标志着一个愚昧时代的结束。今天,党中央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它鼓舞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继续努力,也鼓舞着年青一代更勤奋地学习。祝愿你,一位曾经在我的记忆中留下良好印象的学生,永远随时代前进、发光、发热。

并祝愉快!

世堂 1985.9.12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其实,在林老师优秀学生群中,我是个不起眼,也不出色的学生,但林老师每封回信,都称我为“海潮学弟”,让我无比感动。越有知识越谦虚,越有文化越君子。我珍藏林老师的回信四十年。

(四‬)

重读林老师的回信:“彻底否定‘文化大革l命’,标志着一个愚昧时代的结束。今天,党中央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它鼓舞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继续努力,也鼓舞着年青一代更勤奋地学习”“看到年青一代在党的关怀教育下茁壮成长,不久都将为祖国的四化事业作出贡献,这是我晚年生活中的快慰”“同学们的关心,我看作对我的原谅。”他说的这些发自肺腑、充满激情的言语,让我感慨万千。

——年轻时,多说了一些大实话,就劳改二十年的林老师,摘了“帽子”后,已近古稀,仍满腔热情,认真负责地站在讲台上课,培养学生。这是什么样的情怀和精神?

——学生寄张明信片,也要写封长长回信,还尽是语重心长的指点、鼓励、教导,要求进步。这样的老师现在多吗?

——如此爱国敬业,要求学生“永远随时代前进、发光、发热”的老师,为什么会被打成“右派”分子,穿着“草鞋”劳改二十年呢?林老师身心折磨无法想象,心疼林老师!

林世堂老师,早已逝世了,我查了一下有关记载,时间是1998年3月13日‬。

著述等身堪比大师,因草鞋皮鞋论划右派,寒门学子奉他为命中贵人

作者介绍:俞海潮,浙江新昌县澄潭人,现居绍兴。西南财经大学毕业,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现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及文学创作。已著有“话说澄潭”“渐渐远去的记忆”“乡厨事记”“天物述记”“旧物述记”“家传”“人世间”“草木春秋”等系列原创作品百余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书写那些拨动心弦、富有人文情怀的、真性真情的人和事,期盼与大家分享。欢迎在文首的右上角点一下关注,并希望你评论、点赞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