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导语: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汉文帝时期,朝堂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儿。一向以宽仁为名的汉文帝,先是让人去陪他舅舅薄昭喝酒,劝其自杀。

在劝酒无果之后,汉文帝干脆下令让满朝文武全部去薄昭府中,为其戴孝哭丧。

要知道,这时候的薄昭还活得好好的呢!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薄昭入京

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刘邦驾崩之后,薄姬作为唯一一个被吕后善待的后妃,被允许跟着儿子刘恒去往他的封地代国,薄昭也于此时一并前往代国。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周勃、陈平等人诛灭诸吕,为了防止少帝秋后算账,他们决定从宗室诸王中另立新君。

而代王刘恒因为母族势弱,备受周勃、陈平的青睐,于是他们派遣使者去往代国,将拥立代王登基一事告诉代王。

当刘恒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的,作为刘邦诸多儿子中,最透明的一个,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天上掉馅儿饼,皇位会落到自己头上。

他当然是不敢轻易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别说当时少帝本身并无罪过,就说为了诛杀诸吕,齐王刘襄起兵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儿,皇位怎么可能轮到什么都没做的自己呢?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虽然心中不信,但是毕竟是事关皇位的大事, 哪怕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刘恒都不可能放弃,于是他决定要派一个心腹去长安打探情况。

这个时候,刘恒的舅舅薄昭挺身而出,决定为了刘恒亲自入京,探听虚实,若是真的如周勃等人所说,也正好与他们商议登基之事。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长安就是整个大汉的漩涡中心,已经被诛杀的诸吕就不用说了,齐王刘襄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他还有两个亲兄弟在长安为他造势,其中一个也是诛杀诸吕的大功臣朱虚侯刘章,一个不小心薄昭就会有去无回。

但是为了刘恒的大业,牺牲在所难免,哪怕再危险,也需要有人去做,而且这个人身份、地位、忠心缺一不可,所以薄昭入京对刘恒继位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薄昭之死

薄昭冒着生命危险,帮着刘恒入京打探消息。当刘恒登基之后,投桃报李,将舅舅封为轵侯。

《史记·外戚世家》: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後,疾外家吕氏彊,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

十年之后,薄昭杀杀死朝廷使者,触犯国法,汉文帝不忍心下旨杀他,便想要让他主动认罪自杀。

于是,汉文帝先是派大臣陪他喝酒,并在酒席上劝他给自己留下最后的体面,主动认罪自杀。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不知道是薄昭舍不得死,还是他没能醒悟这是汉文帝对他的最后通牒,薄昭装糊涂,糊弄了过去。

汉文帝大怒,觉得这个舅舅也太不知好歹了,既然你不想要体面地死去,那我就只能推你一把了。

于是,一天早朝之上,汉文帝令人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孝服送到朝堂,分发给满朝文武大臣,并下令让他们下朝之后赶去轵侯府,为他的舅舅哭丧。

有些不知道内里的大臣心中疑惑:没听说国舅的死讯啊?都没听说过他生病,怎么突然就死了?

当然,有疑惑的都是地位不高的大臣,远离权力中心,他们自然不会当众提出自己的疑问,只能随着人群一起前往轵侯府。

轵侯府中,当下人远远见到一群身着丧服的人从远处走来的时候,勃然大怒,正准备去驱赶,谁知道抬头一看,全都是朝中重臣,顿时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吱声。

好在有人跟轵侯关系不错,没有为难下人,为了让他去给主人传递消息,便对他们说:“我们奉陛下之命前来为国舅送行!”

下人还是迷糊的,准备提醒大臣一句:“我家主人还没死呢!”

大臣似乎知道他的想法,连忙伸手虚按一下,对他说:“你如实禀告吧!”将他尚未说出口的话按了回去,打发回去通知主人,他知道轵侯一定会明白他的意思的。

果不其然,当下人将自己所见告诉轵侯之后,薄昭知道自己不能继续装糊涂了,长叹一口气之后,无奈自杀而死。

《资治通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汉文帝为何要杀薄昭?

汉文帝作为开创“文景之治”的一代明君,为何非要逼死曾经为自己出生入死的舅舅呢?

到底是因为汉文帝薄情,还是因为在他心中,真的将国法看得很重?

其实,这两个都不是薄昭之死的真正原因。

首先,汉文帝其实是比较仁慈的,虽然在汉文帝登基之前,也有一些黑料,比如他的嫡妻与几个嫡子都是在登基前后莫名其妙亡故;比如孝惠帝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杀;又比如齐王三兄弟全部离奇死亡。

但是,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在跟诸吕划清界限,或者说为了坐稳皇位,有些事不得不做。

相比之下,薄昭死时,他已经完全坐稳皇位,根本没有必要在这时逼死自己的亲舅舅,给人留下一个“刻薄寡恩”的印象。

其次,在汉文帝登基的第三年,淮南王刘长在辟阳侯府大门前当众锤杀了辟阳侯审食其,汉文帝别说赐死,丝毫责罚都没有。

要知道审食其身份可不是黎庶草芥,而是大汉开国功臣之一,曾经当过丞相的辟阳侯,在自家门口被人锤杀,影响极其恶劣,汉文帝都包庇了淮南王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薄昭杀死一个不知名的“使者”,又能有多大罪过呢?

薄昭真正的死因,其实与他的姐姐薄太后离不开关系。

诸吕功臣周勃、陈平

其实,在诸吕诸吕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并非周勃与陈平,而是率先起兵讨伐诸吕的齐王刘襄。

刘襄是刘邦长子刘肥之子,刘肥死后继承了齐王之位。

作为刘邦的众多孙子中年龄最大的,刘襄之所以起兵讨伐诸吕,可不是为了皇位上的少帝,而是自己想坐一坐那个位置。

当时,外面有刘襄起兵诛吕,在长安城中又有他的兄弟朱虚侯等为内应,在城中联系周勃、陈平等人一起讨伐诸吕。

除了皇位上的少帝,以及刘盈的其他几个儿子之外,刘襄应该是最有可能坐上皇位的人。

然而,真正诛杀诸吕之后,陈平与周勃害怕了,他们不敢拥立刘襄登上皇位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为什么呢?

因为吕后执政期间,她之所以能如此顺利违背汉高祖的“白马盟约”,大封诸吕,就是有陈平、周勃做门下走狗,这才排挤掉了原来的丞相王陵,让吕后得以成功掌权。

若是按照助纣为虐来算的话,周勃与陈平,其实跟被诛杀的吕产、吕禄也是一丘之貉,甚至从身份上来说,他们比吕氏更加可恶。

若真的让刘襄登上皇位,一定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

所以,二人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抛开齐王,立代王刘恒登基。

原因很简单,代王刘恒不是齐王刘襄,他在朝中没有丝毫势力,就凭他在代国的三瓜两枣,根本难以短时间掌控朝廷,他想要坐稳皇位,离不开周勃与陈平的支持。

陈平与周勃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功臣集团的支持,毕竟能成为功臣集团,他们曾经也必然是吕氏集团的一员,才能够在吕后刚死之时位高权重。

因此,齐王刘襄在得知满朝文武已经统一意见之后,心中再是不满,也不敢继续出兵攻打京城了,毕竟他的性格本身也有点“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否则的话也不会在城外跟灌婴大军对峙而不敢寸进。

刘恒登基之后,周勃与陈平便成为功劳最大的两位,分别被任命为左右丞相,主掌朝政大权。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周勃谋反

陈平在汉文帝登基一年之后便去世了,得以善终。

而周勃就不一样了,在汉文帝彻底掌控朝政之前,他先后两次被汉文帝任命为丞相。

待汉文帝坐稳了皇位,便免去了周勃的丞相职务,将他赶回封地去养老。

回到封地一年多后,便有人告发周勃想要谋反,汉文帝将此时交给廷尉处理。

周勃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儿,担心被汉文帝秋后算账,于是先是用千金贿赂狱吏,又将增封受赐的财物全部拿出来送给薄昭,希望他能救自己一命。

薄昭知道自己在汉文帝心中的斤两,担心自己说服不了汉文帝,于是便去找到他的姐姐薄太后。

这天,汉文帝临朝,薄太后抓起头巾就向文帝身上扔过去,大怒道:“当初绛侯身挂皇帝赐予的印玺都没有谋反,现如今屈居于一县之地竟然要谋反吗?”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

汉文帝面对盛怒的薄太后,不敢有丝毫怨言,只能赔笑道:“好,我这就赦免他的罪过,马上放他出狱。”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

周勃这才回到封国,得以善终。

而汉文帝却将自己的舅舅薄昭记在了心中。

吕后干政始终是大汉皇室心中的一根刺,他不仅仅对薄昭收受周勃的贿赂不满,更不满于他让薄太后前来为周勃求情。

老实说,周勃有没有谋反,汉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之所以让廷尉彻查此事,问题并不在于周勃谋反本身,而是要清算旧账。

这一点汉文帝心中知道,连周勃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可是薄昭与薄太后显然不是政治高手,他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圈圈绕绕,这才被周勃的财物贿赂给引了进来。

可是,他们不清楚事情真相,并不意味着他们这样做就是对的,反而这样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就贸然干涉朝政,对整个国家危害更大。

所以,汉文帝终究是决定对自己的舅舅下手了,同时也是给自己的母亲薄太后一个警戒:哪怕你是太后,哪怕是皇帝的母亲,也不能干涉朝政,吕后之事绝不能重演!

薄太后唯一一次干政,付出的代价就是她弟弟薄昭的生命!

汉文帝舅舅不肯自杀,皇帝下令满朝文武去他家中为其“哭活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