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M60A3-TTS坦克

该坦克是M60A1的改进型,1971年开始研制,驻扎在金门、澎湖、台东、花莲。

主要性能

乘员:4人

长:9.4米

宽:3.6米

高:3.3米(至炮塔)

战斗全重:53吨

公路最大速度:48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80公里

负重轮数量:6对

主武器:

1门M68A1型105毫米线膛炮

副武器:

2挺M240/7.62毫米机枪

1挺M2HB/12.7毫米机枪

备弹:

105毫米炮弹63发

7.62毫米枪弹5950发

12.7毫米枪弹900发

烟幕发射器:2组(每组6具)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整体为均质铸造钢装甲,发射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478米/秒,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60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2500米,直射距离1600米,射速每分钟6~9发,在1000米距离上,使用穿甲弹可击穿100~150毫米钢装甲,使用破甲弹在0°着角时,破甲厚度为300毫米。

改进项目

武器系统:换装了M240机枪和M239烟幕弹发射器,在炮管上加装了热护套,以防止因炮管受热变形,而影响命中精度。

火控系统:新装了激光测距火控系统,提高了射击性能,其弹道计算机使坦克炮在2000米距离上对静止目标的首发命中率提高到90%,更换了1979年以前使用的M35E1微光潜望式昼/夜瞄准镜,换装后的AN/VSG-2热成像瞄准镜,可在更大距离上识别和瞄准目标,能在昼夜和坏气候条件下使用,且能穿透烟幕和地面伪装,最大使用距离可达2000米,具有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防护系统:增加了发动机热烟幕施放系统,该系统是把燃料喷射到排气管中生成热烟幕的,并且装备自动灭火系统,能迅速扑灭乘员舱和动力舱内的火灾,两舱内共配置了7个自动报警传感器,可以探测舱内温度和火光,能自动启动灭火系统,加装了爆炸式反应装甲。

动力系统:配备优化后的AVDS-1790-2C,12缸风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750匹马力,并与GM交叉驱动单级变速器相连(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然而由于车辆老化严重和使用时间太长,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堪忧。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识别特征

一.采用传统形状炮塔,与苏式坦克相比,两侧呈弧形,并以一定角度内陷,防弹外形较好。

二.抽气筒位于炮管1/3处,形状为规则的柱形。

三.6对负重轮尺寸较小,有托带轮,和履带上沿距离较大,间隙较为明显,无裙板防护。

四.顶置机枪有小型炮塔(操作射手是安全了,但增加了整体高度,更容易被发现击中)。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CM11坦克

1984年开始研发,1989年进入量产,在制造时直接采用了M48H的火控系统和M60A3的底盘,属于“拼装型”坦克,1990年4月14日正式对外公开展示,并命名为“勇虎”主战坦克(CM11)。由于是“拼装型”除了减轻了炮塔重量,其它如动力,武器,防护和M60A3没啥区别,采用了挂胶履带增强城市公路机动能力,后来在1995年引进了反应装甲,并加装测试,但因重量过大,加装后对扭杆悬挂系统造成巨大负荷并严重影响机动力,所以多年来未见大量装配,另外,没有配备车长独立热像仪(“猎-歼”式火控系统),从而降低了坦克和多目标作战能力。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主要性能

乘员:4人

长:9.3米

宽:3.1米

高:2.6米

战斗全重:53吨

公路最大速度:48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80公里

主武器:

1门M68A1型105毫米线膛炮

副武器:

2挺M240/7.62毫米机枪

1挺M2HB/12.7毫米机枪

备弹:

105毫米炮弹60发

7.62毫米枪弹5950发

12.7毫米枪弹发900发

烟幕发射器:2组(每组6具)

改进项目

武器系统:使用了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据称在2000米可贯穿450毫米滚轧装甲板。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火控系统:(换装了M1的火控系统,细节如下)

方位弹道计算器:其计算速度与精确度远高于M60A3使用的计算系统。

火炮双向稳定仪:火炮的高低方向角度和速度,借由传感器传达车身,也因此成为台湾第一种真正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的主战坦克。

AN/GVS-5ND-YAG激光测距仪:有效范围300-7990米。

AN/VGS-2红外线热成像仪:不仅改善了坦克夜视能力,因其可穿透烟雾和地面障碍物以获得目标影像,又强化了恶劣天候下的作战效率,配合AN/GVS-5激光测距仪使用,使其具备了真正的夜间作战能力。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另外,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自行设计整合了上反式火控系统,并增设了二维稳定系统,在2000米距离上,动对静的首发命中率为82%。

动力系统:换装了CD-850-6-A1型传动装置,最大功率950匹马力,其机动性理论上应与M60A3同级,但因战斗重量较重使其功率重量比下降,不仅略低于M60A3,也低于当代主战坦克的水平,其发动机换成了更加省油的AVDS-1790-2DM柴油机。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CM12坦克

主要性能

乘员:4人

长:8.7米

宽:3.4米

高:3.3米

战斗全重:49吨

公路最大速度:48公里/小时

主武器:

1门M68A1型105毫米口径线膛炮(原来90毫米)

副武器:

2挺M240/7.62毫米机枪

1挺M2HB/12.7毫米机枪

备弹:

105毫米炮弹60发

7.62毫米枪弹5950发

12.7毫米枪弹发900发

烟幕发射器:2组(每组6具)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CM12的研发与CM11有密切关系,是用之前采购剩余的M48H的火控系统,和M68A1式105毫米坦克炮,组装在原有的M48A3底盘上的,并特别将它定型为CM12。

虽然一般认为CM12与M48A5同等级,不过CM12除了保留M48A3底盘之外,其它改进细节上仍与M48A5有所不同,例如炮塔虽然仍是M48系列的原始设计,但实际上是之前为生产CM11而重新打造的新式炮塔,车头呈圆弧状,车上配有红外线瞄准仪,其装备的火控和动力系统跟CM11一模一样,而变速箱据说是更换为自制产品,但因改装动力套件时拆除了部分油箱空间,使CM12的最大行程仅剩下203公里,最后将履带更换为接地压力较小的T142,CM12整体性能上略优于原版的M48A5。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M41D坦克

M41D是M41的升级改造版本。

改进项目

武器系统:修改了炮口制退器和排烟器的外观,同时采用了炮管自紧技术,穿甲威力有了略微的提升,改进了火炮性能,虽然火炮口径仍然保持原状,但炮弹初速达到1400米/秒,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穿透倾斜45度的250毫米钢板,稍微改进了火炮回转和俯仰机构,安装炮膛清除器,抽出射击后的炮烟。

火控系统:采用了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和激光瞄准仪,命中率大幅提高,其夜视观瞄系统可以保证在1000米距离上瞄准目标,但由于未采用火炮稳定系统,仍不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M19红外线潜望镜更换成自研的T85星光夜视镜。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防护系统:车体两侧加装侧裙板,炮塔两侧前部各加装一组6具烟幕弹发射器,此外还装有发动机排气热烟幕系统。

动力系统:换用了350匹马力的两冲程8V-71T柴油发动机,其油耗较低,最大功率298KW,油箱容量由530升扩至760升,同时采用了新型的悬挂系统,使越野机动能力大幅度提高。

主要性能

乘员:4人

长:8.2米

宽:3.2米

高:2.7米

战斗全重:25吨

公路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50公里(原来160公里)

负重轮数量:5对

主武器:

1门M32K1型76毫米线膛炮

副武器:

1挺T74型/7.62毫米机枪

1挺M2HB/12.7毫米机枪

备弹:

76毫米炮弹65发

7.62毫米枪弹5000发

12.7毫米枪弹2175发

烟幕发射器:4组T85型(每组6具)

盘点台湾“现役的老式”装备之坦克篇

台湾坦克目前的105毫米炮,最大直射距离也不过1600米,穿甲弹穿深只有300多,打59D都很勉强,由于使用过时的车体炮塔,其坦克整体防护不足,就算两栖坦克上的小炮也能将其轻易击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