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新四军评选了11个甲等旅,旅长是谁?分别被授予什么军衔?
导语:1945年新四军评选了11个甲等旅,旅长是谁?分别被授予什么军衔?
自1937年底新四军成立至1945年8月抗战结束,新四军由最初的4个旅(当时称支队,相当于旅级单位)发展到了26个作战旅,新四军军部从这26个旅中评选出了11个战斗力强的甲等旅,其中苏浙军区3个、第二师2个、第三师3个、第四师2个、第七师1个。
苏浙军区成立于1945年初,级别相当于新四军的师级单位,下设4个纵队(相当于旅),其中由第16旅改编而来的第1纵队、由第3旅改编而来的第3纵队及由教导旅改编而来的第4纵队被新四军军部评为“甲等旅”。
这三个纵队的前身都是新四军组建初期最具有战斗力的主力团,第1纵队的前身是有着“老虎团”之称的新四军第1支队老2团,第3纵队的前身是新四军第2支队老4团,第四纵队的前身是新四军第3支队老6团。
第1纵队司令员(相当于旅长)王必成、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是粟裕大将麾下的“三虎将”,亦是华东野战军名将,二人早在红军时期就曾担任师级职务,王必成是红30军第89师副师长,陶勇则是红9军教导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是三野第24军的首任军长,之后还曾担任第7兵团副司令员。陶勇则是三野第23军的首任军长,之后担任第9兵团副司令员。55年授衔二人均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第4纵队司令员是廖政国,相比较于王必成、陶勇两位中将而言,廖政国的履历要稍微差些,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最高职务是副军长,1953年升任第20军军长,55年授衔少将。
第二师的两个甲等旅分别为第4旅及第5旅,第4旅的前身是新四军第4支队,而第4支队的前身是曾经卫立煌率领10万国军都打不败的红28军。第5旅的前身则是原新四军第5支队,第5支队是在老8团的基础上扩编而来。
第4旅时任旅长为朱绍清,第5旅时任旅长为成钧。朱绍清和成钧都曾担任红军团长,1949年2月,纵队改军,二人又分别成为三野第28军、第25军首任军长,不过成钧后又升任第10兵团副司令员,55年授衔,成钧比朱绍清的军衔高一个级别,被授予中将衔,朱绍清则授少将衔。
第三师的3个甲等旅分别为第7旅、第8旅、第10旅,第7旅的前身可追溯到红1军团第2师,第8旅的前身可追溯到红25军第233团,第10旅的前身可追溯到陕北红26军。
三个旅时任旅长分别为彭明治、张天云、刘震,三位旅长中刘震的军衔最高,为开国上将,其他两位旅长则是开国中将。刘震是人民空军的重要奠基人物,先后担任了中南军区、东北军区、志愿军空军司令员,1954年更是担任空军副司令员。彭明治和张天云则担任过我军八大总部的副部长,张天云曾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彭明治曾担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第四师的两个甲等旅分别为第9旅、第11旅,第9旅的前身是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11旅的前身则是新四军早期的第6支队。
两个旅的时任旅长分别为滕海清、张震。两位旅长均在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不过张震在88年恢复军衔制后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是新四军11位甲等旅旅长中唯一一位两授将军衔的旅长。滕海清建国后先是在部队院校任职,之后又调任大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先后在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担任过副司令员。
第7师的一个甲等旅为第19旅,第19旅主要由皖南突围出来的部队和无为游击队合编而成,时任旅长林维先。林维先在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早在红军时期林维先就曾担任红军师长,建国后是浙江军区司令员,之后还曾担任南京军区、武汉军区两个大军区的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