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李维康:嫁给耿其昌47年坚持AA制,连一个鸡蛋也不会多吃
导语:京剧名家李维康:嫁给耿其昌47年坚持AA制,连一个鸡蛋也不会多吃
“我们一直是AA制,连一口鸡蛋我都不会多吃”,
“京剧大师”李维康和耿其昌竟然采取这种婚姻制度,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这二人是青梅竹马,并且耿其昌还是妻子李维康的恩人。
“他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救赎。”
既然如此,两人又为何要在婚姻中分的如此清楚?
连一杯水都不敢多喝,这样的婚姻真的幸福吗?
任何东西都要分得清清楚楚,这还是夫妻吗?
这一切,都还得从他们二人的相识说起。
1947年,李维康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
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李维康的父母却都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
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因此他们家的生活算是过得比较富足。
夫妻两个都有着稳定且体面的工作,平时唯一的乐趣就是喜欢看京剧表演。
但是真正热爱的人只坐在台下观看,自然不能满足,
所以他们时常会在台下跟着咿咿呀呀的学习唱腔。
时间一久,他们又不再满足于在台下唱,
便和其他几位同样热爱京剧的朋友们一起成立了一个业余的京剧团。
李维康自打出生起就常被父亲带到京剧团里,那些演员也都会轮流抱她。
在她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咿咿呀呀的哼出几个调儿了。
从她还没出生时,母亲对她进行的胎教就是京剧,
出生后又每天泡在剧团里,这也不奇怪为什么她以后会成为一个京剧演员了。
小时候的她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
别人都在跳皮筋,过家家的时候,小小的李维康却已经在京剧团的后台,
看那些演员化妆、戴头面,穿衣服,上台唱戏了。
李维康也最喜欢看这些戏曲演员化妆。
女孩子打小就喜欢漂亮的东西,看着那些闪亮的头面,李维康心里爆发了强烈的好奇。
她的父母看到女儿十分喜欢戏曲时,内心更是十分惊喜。
他们虽然都是知识分子,但他们却从来不在学习上对李维康有太严格的要求,
反而是很希望她能够学习戏曲。
“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你能把戏曲传承下去,爸爸会非常为你骄傲。”
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父母有意无意的培养,
让年纪尚小的李维康就已经会每天站在镜子前吊嗓子。
此时的她眉眼已经出落的十分秀气,且气质也很出众,一举一动之间有种韵味美。
她经常会在后台,悄悄的看台上的戏曲演员是如何演唱,
然后牢牢记在脑子里,回到家自己对着镜子练。
年龄尚小的她此时就已经有了终生都想为之奋斗的事情。
“我也要成为戏曲演员。成为父亲的骄傲。”
1958年,中国戏曲学校开始招生。
李维康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京剧梦想,
于是年仅11岁的她就拉着弟弟一起去报考了戏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戏剧学院。
当时的戏校考试就如现在的艺考一样,前去考试的人很多,
有一些是真正喜欢,但大部分还是家里吃不起饭,就将孩子送去学唱戏。
在一众学生中,李维康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
成为被录取的那几十人中的佼佼者。
可惜的是,弟弟没能和她一起进入戏校。
不过这些对李维康来说都无足轻重,因为此时的她终于有平台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可没想到这个戏校却让她吃尽了苦头。
学京剧必须要下狠功夫,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为了在台上能够更好的表现,他们这群年龄仅11岁的孩子们每天都要天不亮就起床,早早的就开始练功。
这其中对李维康来说最难的就是踢腿,
老师的要求是每踢一下腿都要踢到脑门上,脚尖必须够到脑门,
这是个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他们做不好,老师就会惩罚,
因此他们每天额头上都会被踢出青紫。
但即便这样,第二天仍然是要坚持,
日复一日,每个孩子的脑门上都是淤青一片,就没好过。
虽说父母希望女儿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但是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这样的苦,能够不心疼,
于是母亲再三犹豫下,还是劝李维康放弃戏曲学习,转而回到学校上课。
但李维康坚决不同意,她一直咬牙坚持: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就这样,时间很快过去了半年,他们有了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
李维康第一次上台表演的是《二进宫》。
当她穿上戏服,戴上头面,走上舞台,张嘴的第一声便是惊艳全场。
清亮的嗓音吸引了所有老师的关注,台下爆发了雷鸣一般的掌声,
那一刻李维康觉得这里就是属于自己的舞台。
而台下的老师更是十分惊喜:这个女孩儿就是为戏曲而生的。
从那以后,李维康几乎成了全校的焦点,老师们都争着抢着要将自己的衣钵传给她,
各式各样的唱法和角色她都有所涉猎,青衣,花旦,刀马旦···
所有老师都偏爱她,所有同学都羡慕她,她几乎成了学校的天之骄女。
如此优秀的人自然要给她配一个搭档,
便从唱小生的人中挑了一个佼佼者给李维康搭档,那便是耿其昌。
耿其昌和李维康是同年出生,也是同年进入戏校。
两人一搭档便觉得十分默契,每一次搭档排练、演出都十分出彩。
只不过这时候他们都年龄尚小,尚且不懂男女之情,只是觉得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在戏校上了一年,课后便有机会能到南京同仁堂给大人物演出。
也正是这次演出让李维康在民间也小有名气。
一次又一次的登台试炼,让这两人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戏曲信念。
也让二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1964年,学校排练《白毛女》和《红灯记》,李维康成为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1965年,李维康又化身为“翠萍”开始排练《平原游击队》。
她带着剧团成员四处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她的父母也为之十分骄傲。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的她一毕业就能够留在京剧院工作。
可老天偏不让她如意,就在这个档口出了意外。
那一日,李维康照常带着队伍去演出,可回到北京时,她却发现这里的天都变了。
她原本是受人追捧,可如今是“人人喊打”,
那是一个受到文化浩劫的年代,李维康的父母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自然是无法幸免。
就连李维康都成为了被批斗的对象。
那些过去跟在他身后请教技巧,和平日里说笑玩闹的同学,却一时间都转变了风向,
开始冷眼相待、明嘲暗讽甚至抱团孤立她。
这都还不是最可怕的,最严重的是竟有人从四楼朝站在楼下的她扔砖头。
只要出门她就会遭到谩骂,时不时的还要被拉去批斗,
这让李维康的内心十分痛苦,这段时间她的神经始终紧绷着。
脆弱,敏感,无助,委屈,无数的消极情绪朝她奔涌而来。
但她白天的时候一点都不敢表现出来,只是将这些情绪化为动力,更加努力的练功,
但每到晚上她就会忍不住哭泣,一个人缩在床脚抱着腿朝南方哭。
因为她知道那是家的方向,她的父母此刻和她有着同样的遭遇。
她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间就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不明白这些往日十分要好的同学怎么会有两副面孔。
在她的生命中,这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但耿其昌却是其中仅剩的一丝光亮。
当李维康再次被其他同学揪出来批斗,一群人围着他嘲笑谩骂时,耿其昌却挺身而出。
“她那么优秀,那么爱戏曲,想把它发扬光大,怎么可能是你们口中说的那种人呢?”
在李维康最痛苦的时候,是耿齐昌挺身而出,仗义直言,
并且在排练的空档或是李维康情绪低落的时候,他都会及时发现,细心开导。
他一边鼓励着李维康坚强,一边制止着其他同学对李维康的“恶行”。
其实最初他只是不忍心看到,平日里这么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变得郁郁寡欢,
可没想到长此以往,让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对李维康的保护欲。
甚至还有一些爱慕的心理。
可当时戏校不允许学生谈恋爱,但爱情的嫩芽又怎会衰败在疾风骤雨中。
他们两人经常会私下传纸条,一些平时难以说出口的爱慕之心便在白纸黑字间尽数展现。
两人之间的爱情就此开始,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迎来分离。
1967年,两人毕业,李维康被中国京剧院样板团调走,
而耿其昌却被北京京剧院样板团挖走。
两人一个在北京的最西边,一个在北京的最南边,
他们两人一个星期才能见一次,但也并不是在约会,
而是讲讲最近的近况,说说最新的心得。
但即便是这样,两人还是会经常爆发争吵。
李维康自那段黑暗时光后变后变十分敏感,
哪怕是一些小事,一句话说的不对,都会让两人之间有矛盾。
但耿其昌一直选择默默包容。
即使两人平时见不着面,甚至一见面就吵架,但这段恋爱还是持续了八年。
这八年间,他们二人都将自己绝大多数的精力专注于事业。
那段风波过去后,李维康也终于能重新登台献唱。
很快她就凭借着自己的戏曲功力再次成为“剧院一姐”,
而耿其昌在另一个剧团也崭露头角,一时间势不可挡。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二人已经28岁,
恋爱维系了八年之久,他们都觉得是时候该步入人生新阶段了。
于是他们就向团里交了申请,但团里最初是不同意的,
毕竟事业都处于上升期,此时结婚不是个好时机,
但二人的年龄确实都有些大了,于是便与二人商量:可以结婚,但先不生育下一代。
两人商量过后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提议。
于是1975年,二人终于迈进了婚姻殿堂。
但婚后他们也都仍各自忙于各自的事业,甚至都不住在一起。
仍旧是一星期只见一次面,平时都是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这可能也是后来他们AA制的最初原因。
结婚后,李维康的事业也渐渐有了起色。
1976年,李维康登台演唱现代戏《蝶恋花》。
她对角色的把控,对唱腔的熟知,甚至每个动作,每个神情都是那么的完美。
这部剧一面见观众就在京剧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很多剧团都前来取经。
1978年,耿齐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调入了中国京剧院,
他终于能够和李维康同属一个单位了。
但虽然他们两人在一起工作,也住到了一起,钱却仍然没放在一起花。
他们两人开始了一段AA制婚姻,这也是让他们俩始终饱受诟病的原因。
但其实他们的AA制婚姻一开始是由李维康提出的。
她一开始提出这个制度是因为不想占耿其昌的便宜,
她们家经过60年代的那场风波,父母二人都失去了各自的工作,
家里两位老人等着赡养,李维康明白这是多大的压力,
她不想拖累丈夫,也不想让自己的家境成为二人婚姻中产生争吵的原因。
因此才提出了这种AA制生活,
再加上李维康认为,夫妻二人共同走入婚姻,就要共同担家庭责任。
因此不仅是在金钱和物质上,在家务与责任上,两人也是各司其职,始终平均分。
两人虽然住在一起,但各自挣的工资都是自己保管,
家里如果有需要购买的家具或者其他大件物品,都会由两人各出一半钱去购买。
他们有一个“公共账户”,每人各拿出多少钱放在这个“账户”里。
家里的吃穿用度都用“公共账户”中的钱。
对于AA制这件事情,李维康的坚持甚至令人有些瞠目结舌,
平时她在家甚至连一杯水都不会多喝,哪怕是一个鸡蛋也要平均分成两半,
就这样坚持了47年。
两人平时做家务也是各司其职,一个人扫地,另一个就要拖地,
绝对不会出现一个人做饭,另一个在沙发上看电视这种情况。
甚至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AA制。
1981年,他们已经结婚六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取名“八妹”。
之所以叫这个小名儿,是因为女儿出生时有八斤重,
最初叫她“八斤妹”,叫久了就成了“八妹”。
八妹的降生不仅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还带来了一些争吵。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家庭的支出会变大,
耿其昌率先发现了“公共账户”中的余额有些不足,
因此他便向妻子提出以后不再实行“AA制”这个制度。
耿其昌认为自己可以负担得起家庭支出的大头,但李维康坚决不同意。
“这是我们多年的规则,怎么能说打破就打破?”
在那段时间,二人因为是否继续实行AA制这个问题产生了一些争吵,
但最终耿其昌还是选择退一步,尊重妻子的想法。
二人也分别从自己的工资中多拿出一些钱存入了“公共账户”。
但这种AA制婚姻也并不是完全不为对方付出,
在纪念日或是节日的时候,他们二人都会精心为对方挑选礼物。
他们手中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钱,不管是想买什么,都可以直接买下。
“这种自由只适合能控制自己的人。”
这是李维康对他们AA制生活的评价。
按理说夫妻之间如果AA制可能会爆发更多争吵,但他们二人反而是因此更加和谐稳定。
父母之间的感情如此深厚,照理说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应该十分幸福,
但他们的女儿八妹其实挺可怜的。
李维康接受了剧团团长的位置,经常要带队出去演出,全国各处飞,女儿经常看不见妈妈。
而耿其昌同样也无法在家照料女儿,
他经常会受到邀请去其他地方演出,交流,甚至还要去到国外。
长时间无法见到父母的八妹,就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每次李维康和耿其昌看到女儿写的密密麻麻的信,心中不免有些愧疚。
八妹总会在“我想你们了”五个字后面加上十几个感叹号,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内心。
他们二人都非常爱孩子,也爱家庭。可身上的责任让他们无法放下手头的工作。
八妹在这种环境下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有些怯懦,
直到女儿在初中开始受到了排挤,李维康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开始慢慢放下手里的工作,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女儿身上。
经常会和女儿敞开心扉聊天,或者带她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
八妹与他们俩完全不同,她对戏曲没有任何兴趣,
反而是十分喜欢学习,而且更偏重于理科。
李维康和耿其昌对此都表示十分支持,
更是时不时的陪伴她,将自己工作或者以往经历讲给八妹听,以此来鼓励她不停向前。
八妹没有辜负她父母的期望,选择理科后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之后成功考进北京大学,进行金融类专业的学习。
现在八妹在国内的某个知名金融公司就职,并且也走入了幸福的婚姻。
如今的李维康和耿其昌都已经76岁高龄,
但他们仍旧会登台演出,在自己最热爱的事业上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他们真的做到了将中国的戏曲事业发扬光大。
至于大家一直都不理解的AA制婚姻,他们二人也一直坚决执行着。
其实AA制是在追求一种公平,但并不是绝对公平,
这其中还有尊重、信任和互相关心。
你对这种模式的婚姻有什么看法?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