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莫斯科时间2022年2月24日清晨5点50分,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在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国防部的消息报道称,俄军使用包括短程弹道导弹、中程导弹、巡航导弹等远程武器对乌克兰境内军事指挥中心、军用机场、防空系统、军港舰船以及弹药仓库等重要目标实施了高精确打击,俄罗斯地面部队则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入乌克兰境内。

在俄乌冲突中,虽然俄罗斯军队和乌克兰军队均使用了无人机参与作战,并偶有亮眼战果和表现,但并没有产生像2020年9月纳卡战事那样的效果和作用。究其原因,除了俄乌冲突交战双方无人机投入种类、数量有限外,双方现役无人机装备体系和作战使用经验还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俄乌冲突实际上更多表现出传统机械化战争的特征。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苏联时期的图-123无人机

尤其是俄军,由于无人作战飞机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力量优势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遭受了很多不应有的损失,其经验教训还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

俄乌战争交战双方无人机投入种类、数量比较有限

俄乌冲突的规模和烈度固然与2020年9月的纳卡战事不在一个量级,但目前无论是俄罗斯军队还是乌克兰军队在无人机装备技术水平以及数量方面均处于落后地位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俄军的“副翼-3”小型无人机

21世纪的前10年,俄军现役无人机数量仍然很低,并且主要还是苏联时期生产的图-123、图-143、图-243以及“蜜蜂”等老旧产品。由于上述无人机的技术性能已无法满足俄军需求,俄罗斯甚至一度向以色列购买了少量“鸟眼-400”和“搜索者MK2”无人侦察机满足急需。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从战略高度和国家层面制定规划,并开始集中力量和资源推进无人机的发展,俄军缺乏自产无人机的局面开始有所改观,但近期投入量产和较大批量交付俄军服役的仍主要是“副翼-3”“梨”以及“海鹰-10”等小型无人侦察机。

2016年7月,俄罗斯宣布自行研制的首款具有察打一体作战能力的“牵牛星”无人机首飞成功。它配备有电子光学设备、红外系统、微光电视和雷达,并携带小型制导武器,执行战场侦察、监视和目标攻击任务。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俄军装备的“海鹰-10”小型无人机

2017年,俄罗斯又公开展示了最新研制的“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及“赫利俄斯”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该型机在11000米高空时的巡航速度为350~450千米/时,最大续航时间30小时,最大航程3000千米。

机上除配备标准导航和控制系统外,还装有卫星通信终端以及侧视雷达。该无人机在携带0.4吨的武器和任务载荷时,可在7000米高度续航20小时。

察打无人机的研制成功表明俄罗斯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步,但上述型号在机载电子设备及整体战技性能方面相对于美国、以色列以及中国的同类无人机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至今尚无迹象显示俄军已大批量装备和在战场大量使用察打一体无人机。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俄罗斯研制的“猎户座”无人机

在眼下的俄乌冲突中,俄军投入战场的仍主要是那些任务能力和范围非常有限、用于战场观察及炮兵射击目标指示和修正的小型无人侦察机。

在乌克兰方面,独立后的乌克兰航空工业一直未有开展无人机自主研发成功的报道。但早在2018年,乌克兰军方已经注意到土耳其制造的TB-2察打无人机在中东战场上的表现,遂以6900万美元的价格向土耳其购买了6架TB-2察打无人机。

该无人机近年来在叙利亚、伊拉克以及利比亚等战场上大量使用。乌克兰于2018年11月以6900万美元的价格向土耳其订购了6架TB-2无人机以及相应的地面站和配套弹药,2019年交付。

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军队的TB-2无人机参与了对俄军地面目标的作战,并给俄军造成了一定损失。但乌克兰军队拥有的TB-2无人机毕竟数量非常有限,并且该型无人机的武器载荷量较低,对俄军地面行动无法构成严重的威胁。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土耳其研制的TB-2察打一体无人机

乌克兰军队在冲突前虽然获得了大量美制“毒刺”、俄制“针-1”便携式防空导弹,可对执行对地攻击作战任务的俄军强击机以及武装直升机构成很大威胁,但其有效射程并不足以攻击盘旋在中高空的察打无人机,失去制空权的乌克兰军队对无人机的空中打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初,虽然使用战术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对乌克兰全境的各军用机场、防空系统等数十个重要战略、战役军事目标实施了全面打击。但据外界观察,俄军在第一天实际发射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数量并不多,大概只发射了约100枚“伊斯坎德尔”近程弹道导弹和约60枚“口径”巡航导弹,远没有达到对目标实施饱和打击的程度。

俄军多路地面装甲部队沿着公路在乌克兰境内实施传统式的快速纵深穿插过程中,出现了与野战防空兵力及后勤保障脱节的问题,而俄军在这方面暴露出的弱点则被乌克兰军队利用无人机很快发现,他们组织散落在俄军穿插部队后方的小股兵力或者直接使用察打无人机对俄军战斗力较弱的后勤保障车辆进行袭击,不仅给俄军造成了一定损失,而且拖延了俄军的前进速度。俄军不得不频频出动有人驾驶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在其地面穿插部队上空搜索并对乌克兰小股兵力进行空中火力打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KYB“自杀”无人机

如前所述,俄军由于缺少察打无人机导致战区控制能力严重不足,是俄军在这场冲突中受到许多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俄罗斯虽然在近年来公开宣布该国已自行研制出“牵牛星”以及“猎户座”察打无人机,但截至目前,俄军察打无人机在俄乌战争中执行作战任务的影像明显少于乌克兰方面的TB-2,这至少说明这类具有即察即打作战能力的无人机在俄军中尚未广泛装备。

随着俄军完成对乌克兰军队主力的合围,乌军将兵力收缩至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等城市,意在依托大量坚固的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进行长期固守。俄军大量小型无人侦察机的投入使用虽然对于了解敌人防御部署、掌握战场实时情况,引导指挥炮火以及实施避实击虚的进攻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相比能对发现的敌方目标随时实施精确打击的察打无人机,作战效能还是相差很大。

在现代攻城作战中,大批察打无人机盘旋在守敌的头顶将极大地限制敌方的活动能力,使敌陷入完全被动。目前具有长航时任务能力的察打无人机甚至能够全昼夜、全天候地在战场上空执行搜寻、攻击作战任务,不仅以发现即消灭的作战方式支持己方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同时其精确的打击还能够有效降低附带损失,加快战斗进程。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俄军“海盗”无人机侧后视

世界局部战争表明,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作战能力已经由侦察、监视、反恐向战场支援作战方面拓展,具有长航时和一定隐蔽性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高效费比的新式空中侦察及作战平台,还是当今信息化战场的一个重要体系节点,是现代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体现出一支军队的信息化水准。

当前无人机技术先进的国家已经有能力在冲突和战争中大量投入采用隐身设计、尺寸更大、可携带更多弹药以及航程更远并具有高机动性能和高生存能力的作战无人机,甚至是具有自主协同作战能力的“蜂群”无人攻击机,其战争用途涵盖目标打击、反辐射攻击、电子战、战区控制乃至深入敌方纵深攻击敌政治、经济、能源、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等,无论种类、数量规模还是作战方式都将是全新的。

目前,一些无人系统基本性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越有人装备,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部分取代有人主战平台,成为未来战场侦察监视的主力和火力突击的先锋。俄罗斯虽然也在开展隐身和高机动无人机的研究,但在作战无人机的实用化方面,与无人机技术先进国家显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作战方式:大批察打无人机,让敌人没有还手之力

■ 俄罗斯研制的Altius-U无人机

数年来俄罗斯由于饱受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其国产察打无人机系统的自主配套能力甚至产能都可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代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培育出独树一帜的新型作战力量,也正在推动现有作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这必然涉及今后作战部队编制改革、装备升级以及训练转型,并可能导致部队力量结构、作战理论、作战原则等各方面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实践证明,现代国防力量建设和发展唯有始终走在战争前面,才能可靠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和使命。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舰载武器2022年04期《刺眼锋芒——从俄乌冲突看无人战机在现代战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