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战该怎么打?电影和游戏都在骗你,现实远比想象的复杂
导语:古代攻城战该怎么打?电影和游戏都在骗你,现实远比想象的复杂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古代战场兵刃相接,而一座城池不仅是人口、财富、军事的汇集之地,更是在关键时刻作为要塞能够保卫一方平安的防御工事。
古代战场中,攻城战莫过于是最艰难、最辛苦的。
古人《孙子兵法》云,“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面对一座坚固的城池堡垒,往往会损失掉军队三分之一的将士们,甚至依然久攻不下。足以见得攻城战的艰难,而这样的损失也是战场的灾难。
(古代攻城战)
能够突破古代城池的种种防御,最终抵达城楼,一场攻城战最终很容易演变成拉锯战。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凭借的是军队的经验和后勤的保障,否则难以支撑几十天的攻城战。
也让我们不禁好奇,历史上真正的攻城战究竟该怎么打呢?
一、古代城墙的防御工事要想打攻城战,首先得了解一座城池的基本情况。
有些城池固若金汤,那就要准备好坚固强硬的攻城工具,和打长期持久战的准备。但面对重重防御工事在身的城池,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代城池最初修建时期,便会优先考虑防御工事,城池本身的意义就是保护,可以说是为了战争而出现的。
在明代以前,我国的城墙建筑大部分为黄砂土或者青灰所筑。直到明代后,开始逐渐用砖代替了泥土。
(古代城墙)
而泥土做的城墙,依然可以做到刀枪不入,在《晋书》中,曾记载过一个叫阿利的将领,面对城墙的防御工程十分严格,验收时会使用铁椎刺城墙,但凡铁准能够扎破城墙的话,建筑城墙的人会直接被杀掉。
夯土打实的基础下垒成墙,城墙一般在8-10米左右的高度,而墙体地基的宽度能够到10-30米的范畴之内。墙体带有一定的弧度,除了本身的城墙做到了坚固,抵御外敌的作用以外。在城墙的四个角上,古人通常会修建角楼。
(故宫角楼 图文无关)
角楼前无所阻挡,可以眼观八方,常常也用来通信和瞭望的作用。面对敌军的入侵时,城门楼上和角楼可以时刻观察敌军的动向,好为防守做好准备。
角楼也算是古代城墙防御攻势的一个标配了,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的城墙通常还配有“马面”。
(“马面”)
它的名字是因为形长,其实也正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城墙外侧凸起的部分,可以在战场中起到掩护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凸起的部分观察到城楼下敌人的动向。从战国时期开始,马面已经在城墙防御中普遍应用了。
说完城墙上的,我们来说说城墙外的。
在古代城池外围,我们经常看到一圈围着的护城河,护城河顾名思义。通过人工手段挖掘,达到抵御外敌保护城池的作用。
(护城河)
护城河的宽度要求最低11米,深度则最低达到4.7米。这样的一圈防御,替城池上了一层保障。甚至护城河在非战时时期,还能够充当城中百姓的常用水,也算是一个民生工程,一举多得。
护城河之所以护城,不光在于他的庞大,而是在建造之初,他的进出通道往往只有一条。
浮桥或者是吊桥便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在遇到敌军入侵时,只需要毁掉桥体,便可以阻拦敌军的行动脚步。就算桥不被毁坏,一旦敌军上了桥,便是城墙上守方的活靶子。
在城池的防御工事上,我国古人下了不少功夫。城楼易守难攻,攻城战又该如何进行呢?
(攻城战)
二、突破防御,攻城战究竟怎么打?“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攻城是战争中最无奈的一种做法,因为这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差错,随即被扭转整个局面。
但攻城战又成为了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场战斗,那么攻城战究竟该怎么打呢?
我国古代的城墙防御工事尽管做得巧妙缜密,但战场上,有你来,便有我往。针对这些防御工事的攻城方法,自然也顺应而生。
在历史记载中的各种攻城战,无一不精彩。
从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也能看到别开生面的攻城画面。那么从真实角度出发,攻城可不仅仅是喊打喊杀那么简单。
(攻城战复原图)
首先,第一关要突破的就是围绕一圈的护城河,吊桥走不了似乎只能转走水路,可水路便成为了弓箭兵的箭下亡魂。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面对护城河,攻城战中往往选择使用土石、柴草以及尸体将护城河填平。
(护城河 图文无关)
将尸体投进去,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残忍,但这都是无奈之举,战场上瞬息万变,比起那些草木,尸体填平反而是最快速的一种做法。要想攻城,就必须近距离的直抵城墙,而宽阔的护城河便成为了深深的阻碍。
有些护城河还会设置拒马桩,是一种防止攻方填河的工具,还需要花大力气将拒马桩铲除。
在运送泥土填补护城河时,为了抵御城墙上的弓箭手攻击,一种新的发明油然而生。
(拒马桩)
造壕车,他的前方有一道极高的屏障,都能抵挡住敌人的弓箭。这时将士们便会跟在造壕车身后,经过它的掩护,将泥沙倾倒进河中。在这个过程中,除去劣势的状态下,还顶着多面的火力,可谓是艰险。
(造壕车)
解决护城河过后,当攻方抵达城墙之后,首先需要突破的便是城门。一般古代城门均为重木制作,为了撞破城门,一种下面带轮子,上面放置着一根巨木的撞车便成为了攻破城门的主要工具。
将士们推动着撞击城门,这个过程又需要耗费大量的力气。不过对于城池来说,一旦城门被攻破,那么许多防御都是无济于事了。从城门冲进城内,基本可以奠定胜利了,但面对巨厚的城门,只能多方下手。
(古代城门)
这时候投石机也能派上用场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从较远的距离向城墙上投掷巨石。多部投石机高频率的打砸,足够让城楼上的士兵不敢露头。甚至威力巨大的投石,还能够破坏城楼的墙体,加速进攻的步伐。
(投石机)
除此之外,在攻城战中,为了实现爬上城楼,在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一种新的工具——云梯。云梯高耸入云,在它的上方还有两个钩子能够牢牢的勾住城墙,随后攻方便会借助云梯顺应而上。
(鲁班 云梯)
从春秋时期到唐代、宋代对于云梯的改进,他的底座也配备了可以突破城门的工具,并且可以角度多变,灵活该换位置。宋代甚至出现了可以折叠的云梯,这大大的增加了攻城战的成功性。
一面突破城门,一面用云梯从高处突围,而地面的弓箭兵也会与他们互相配合。从城墙楼上一旦有人露出头便会被立刻射杀。
(宋代折叠云梯)
而攻城战发展到明代,在火器的诞生之下,攻城战就更加简单粗暴了。
不论是攻方还是守方都手持火铳攻击,攻方会使用火药直接塞进城楼,实施爆破。明代还有一物,冲车。冲车的高度和城楼差不多,可以在上面安装桥体,可以直接搭在城楼上。
古代的攻城之战是双方的一种博弈,不论是攻方还是守方,都是一场极大的消耗战。消耗的是时间、人力、金钱。而攻城也没有看起来那般容易,云梯虽然可以直达城楼,但登上云梯的往往都是先锋队。
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都会在云梯上被斩杀,死亡率是极高的。
只有在极大的实力和军事资源的压制下,攻城战才能变得稍微好打一点。但要想攻破一座城池,靠的不仅是兵力多么强盛,还要有对于整个战场的运筹帷幄,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怎样出招,才能够制服敌军。
三、著名攻城战结局,攻城极难攻城战险,而他一旦成功能给攻方带来极大的利益,尤其是在朝代的更迭上,攻城围歼成为了成功的一种方式。那么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哪些十分出名的攻城战呢?
第一个要提到的就是钓鱼城保卫战,南宋末年蒙古举兵南下,当时的宋朝将领推至钓鱼城内,钓鱼城地势高阔,三面环江,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蒙古切断了钓鱼城内部与外机饿的联系,将钓鱼城孤立无援。
但宋军定住了压力,面对蒙古的入侵,在钓鱼城内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对方,蒙古主张攻城,却不曾想钓鱼城极其坚固,且宋军顽强。蒙军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攻城战,最后实在是僵持难下。
城外的蒙军精疲力尽,城内的宋军物资丰富,在长久的对比加上宋军的故意激怒之下,蒙古人水土不服,最终蒙军将领去世,整个蒙军损失惨重。
(重庆合川钓鱼城)
除去钓鱼城之外,还有明代末年的江阴抗清之战,在江阴城内足足抵御了81天,双方损失惨重,而江阴城内的百姓只堪剩下了几十余人。
从这些攻城战我们可以印证,想要攻破一座城池真的太难了。对全局的把握,对将士们的信心,一场拉锯几个月的战斗实在是太耗费人心。甚至最后的结局不尽人意,也难怪孙武会称,攻城战是最“下等”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