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

问: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

答:

你好,谢谢你的邀请,从你拍的临帖照片看,你对于《圣教序》的理解还处于表面,甚至于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地读过帖,虽然从你的临习作品中可以看出,你用笔并不算太生,但基础不扎实。

说到中国书法,王羲之这个人不可或缺,说到学习书法,王羲之的字帖也个学书者要面对的,中国书法少了王羲之,它耀眼的艺术光芒就会黯然失色。学习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是最好的范本。

我们学习王羲之行书,首先要知道其特点,他的主要特点:一是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劲爽利落。其次,他的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第三点画精妙,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能事。第四章法巧妙,布置合理。

学习《圣教序》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不易出帖,因为《圣教序》不是一气呵成写出来:而从王羲之其它作品中选出来拼凑而成,因此在行气和章法上,达不到连贯和统一,这是《圣教序》的缺点。当然也有其优点,优点就是,临帖本就是单字练习,当我们能把单独的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作品之后,这就表示可以出帖了,如果再学习《兰亭序》肯定就事半功倍了。

下面我就你所临的字选几个作对照分析:

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難"、难左部原帖长点被写作撇,笔送到位后折返至撇的中间位置,然后再折撇而出,一气呵成。而你写出撇点后真接就写两个相连的横折撇。"隹“部原贴四横,长短不同,间距各异,盘旋相连,而临帖的四横则各不相干。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仰",原贴"亻"竖和"卩“竖都作垂露,并略作相向,中间部撇作横划处理,竖提的竖划与横相连,当竖划到位后顿笔折锋挑出,干净利落。单耳旁不作折笔,圆转自然,是典型的"折股钗”笔法。而你的"仰"字,中间的横写作右点,竖提挑则作竖点挑,而且挑划直接过渡为“卩"部,不像原帖重新起笔。

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能“,原帖"厶”厚重饱满,似高山坠石,紧接斜竖瘦硬劲挺,平衡支撑,右重叠"匕“部写成草书"长"字,收笔处如鸟啄击,沉着痛快。你所写之“能“,我能看出定是受米芾影响,但却完全没有"刷字“的癫狂恣意,收笔处,更有如裹脚老太迈不开腿脚,又似窥洞之鼠畏首畏尾。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學",其余不论,单就秃宝盖而言,原帖竖点起笔,厚重沉稳,横钩笔锋直入另起,显得透气疏朗,与上面部首相互穿插,使整个字深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个中三味。至于你所写的秃宝盖,相信你已经发现其中不足了。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扵",原帖看似信手而为,且上下错位,左右间距夸张,实则左右顾盼笔断意连。再看临帖,左边旁写成"才"旁,且笔划生硬,"仒“部,平铺直叙,毫无变化可言。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所”,尖锋直入顿笔,然后轻提中锋行至笔画未端,下按挑锋至起笔处,尖竖排钩上扬再竖,后再挑钩翻笔猛拉至顶横未端,断笔另起连折,然后竖挑收笔,整个字写来,虽连续缠绕,却无一点做作,一气呵成。再看临帖,这个"所"和上一个"於"字,与原帖严重不符,在一点上,学书法的人要特别注意,临帖,不说与原贴完全一样,至少也得形似吧,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論、訟",这两个字都是"讠”旁,故而一起分析。原帖论字的言旁,以点开始一路下来到顿笔踢出,整个过程如美人游春,柳腰轻款,婀婀娜娜,言旁一横向左伸展,"侖“部下框笔墨略重,二者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遥相呼应,使整个字于柔美之中蕴含端庄之态。"讼“字的言旁,被王羲之写作了"氵“,类似变体的写法,在很多的字帖中都能见到,还有人曾对我说是书家写错别字了,其实不然,启功先生《论书札记》中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大意是:写行书要有楷书的法度,点画的位置关系应该有楷书的稳定性,而写楷书要有行书的呼应关系,点画连接呼应间显灵动。

我们再来对比临帖的"讠"部,"論“字的言旁在横下被写成两点;“訟"字的言旁,则被写成了简体讠旁。与原帖完全不符,这在临帖中,算是较严重的失误哦。

临习圣教书法半年,继续临习还是换帖?“而“,而这个字造形非常生动,就像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昂首挺胸,张开大嘴,仰天开怀大笑。

"而”。可以说王羲之所有的字中最完美的一个,说这个字是王羲之行书的标志都不为过,你将这个字写出来,只要是练过几天书法的人都会知道,其字体归属于谁。这个字从起到收,圆转自如,形象生动,气势开张,体态丰满,堪称书圣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