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胆病须治肝, 治胆须调肝!胆囊息肉,一张疏肝方,化息肉于无形

导语:胆病须治肝, 治胆须调肝!胆囊息肉,一张疏肝方,化息肉于无形

现在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压力挤出来的,今天要说的胆囊息肉,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很多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出现了胆囊息肉的问题,究其原因大概有2点:1、饮食不节,吃辛辣油腻、喜肥甘肉厚,生冷甜食,导致脾胃失常;2、压力大、情绪抑郁、导致肝气郁结,肝疏泄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胆病须治肝, 治胆须调肝!胆囊息肉,一张疏肝方,化息肉于无形

胆囊息肉属中医学胁痛、 胆胀、 积证之范畴, 病位在胆, 涉及肝脾。 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 饮食所伤、 体质肥胖、 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 胆囊炎伴结石) 等有关。

通过临床几十年体会,我认为胆囊息肉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 胆腑郁滞, 时间长了,导致气滞血瘀, 进而形成息肉。长了胆囊息肉,尤其早期息肉小的时候,并没有不适,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但同时也很容易错过较佳的治疗时机。

胆病须治肝, 治胆须调肝!胆囊息肉,一张疏肝方,化息肉于无形

我提倡: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越早发现,息肉越小,调理起来就越容易,而且成功率高。也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腹胀、食欲差,这是因为肝胆功能失调会影响到脾胃,影响到了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就会出现吃点就容易腹胀,或者压根都不想吃饭。无论是有症状还是无症状,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调理。一般分为2种类型:

1、肝郁气滞,症状有:胁肋胀痛, 善太息, 暧气不止, 纳差胸闷, 舌淡, 脉弦或沉弦,及常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

治应疏肝理气以利胆,临床上我经常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药用柴胡、枳实 、赤芍 、青皮 、姜黄、 川楝子、延胡索、佛手。

胆病须治肝, 治胆须调肝!胆囊息肉,一张疏肝方,化息肉于无形

2、肝胆郁热: 症状有:右胁灼热而痛, 口苦而干, 心烦少寐, 面赤, 头晕目 眩, 胃院满闷或痛, 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舌红、 苔黄, 脉弦数者,

应以疏肝清热以利胆, 常用左金丸、 丹栀逍遥散等加减。药用: 黄连、吴茱萸 、牡丹皮、栀子、 柴胡、 黄芩、郁金、 川楝子、白芍。为啥胆上有病,一定要调肝呢?

这是因为胆附于肝, 肝胆因经脉络属,功能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 胆胀在发病过程中, 往往肝病及胆或胆病及肝, 形成肝胆同病。

胆病须治肝, 治胆须调肝!胆囊息肉,一张疏肝方,化息肉于无形

因此, 胆病须治肝, 治胆须调肝。我是中医脾胃医生童昌珍,关注@中医脾胃专家童昌珍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若您也有胆囊息肉,可以说一说大小或者发报告单,我讲抽空帮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