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繁华的朝代之一,揭秘大宋王朝的衰败原因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纵观宋朝历史,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丰富,文武俱全,不止是中国,就是放眼世界也遥遥领先。
正因如此,宋朝的覆灭引发无数人不解,纷纷加入分析灭亡原因的阵营。
对于宋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制度管理存在漏洞,有说军事能力不够达标,还有人说是奸臣太多,阻碍发展。
然而,细品宋史,其关键原因有三。
经济倒退,毁于一旦
宋朝建立后,稳定社会秩序当务之急,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同步进行,最终实现大一统。
随后,统治者大力发展农业,对农具实行大规模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率。
为了解决全国范围内的荒地,统治者对天下发号施令,鼓励百姓加入开荒,并实行有利政策,当时社会以农耕为主,百姓靠种地谋生,因此在看到政策对自己有利时,干劲十足,荒地面积不断减少。
宋太宗时期,耕地总量直线上升,经改良的新型农具大量出现。
经过改进后的农具不仅为减轻了农民负担,还让产量翻了番,远远超出了黄河一带地区的总产量。
截止到南宋,重心南下以南方地区为主。
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手工业,使其达到史上最鼎盛的时期,造纸术、印刷术张继面世,两者结合使得宋朝印刷行业有了更大的进步空间。
除了农业、手工业,宋朝经济繁荣也体现在商业方面。
为了提高经济,统治者不再开放草市,不限时间不限地区,甚至还有商贩在皇宫左右两侧的街道做生意,皇帝为感受民间烟火气,还专门命人在圆明园打造商业街。
有了政策的支撑,宋朝商业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大小小的商铺随处可见。
宋朝经济得以发展,与政策便利有很大的关系,不仅实行不抑兼并,提高土地流转与实际使用率,还支持百姓从商,这便是宋朝繁荣的全部原因。
只可惜,宋朝皇帝也有庸君,其错误决策导致经济不断下滑,直至结束。
唐朝每年进士的名额为三十到四十人不等,且要求极高,可到了宋朝,名额直接增至数百,最多的一次直接达到一万余人。
宋朝领土面积选不足唐朝,可其进士名额为唐朝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以至于官府人员超标,效率非常之低,而这一问题也增加了朝廷的经济负担。
另外,宋太祖时期军队人数为十二万,但到了宋仁宗这里,直接翻了近七倍,人数高达八十余万。
军事、政治同时膨胀,导致朝廷压力巨大,更重要的是,八十余万的士兵有一大半都是老弱病残,或者受灾饥民,力量薄弱,不堪一击。
财政压力大,国库入不敷出,皇亲国戚还要求特殊优待,有的还未满月就有了品阶,长期以往,巨额冗费从天而降,宋朝经济早晚出现问题。
不仅如此,宋朝还爆发了靖康之耻,金军南下,破城门攻城地,人心惶惶,北宋覆灭。
还有澶渊之盟,辽兵攻进宋朝,宋真宗在宰相的劝说下主动议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与晚清政府卖国是一个性质,宋朝又怎能长久。
贪腐盛行,有恃无恐
唐朝衰亡后,五代十国拉开序幕,这一时期政局混乱,社会风气差到极点,君臣互杀,皇子谋害君王等各种乱象都聚集在这一时期,忠心、诚意成为笑柄,暴力、自私成了人人必备的生存本领。
这样的乱世,愿意为国出力的人寥寥无几,几乎都是想着如何填满自己的腰包,贪污腐败风气开始盛行。
一个持续时间连百年都不够的时代,就这样成了后世唾骂反感的时代。
后来,赵匡胤起兵,在众人的拥护下坐上王位,这才结束了那个混乱的局面,宋朝建立,天下实现大一统。
然而,赵匡胤成为君主,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认可的占少数,大部分都不愿意听从,而这些反对的人基本都是后周的旧臣。
为了笼络人心,让前朝旧臣归顺于自己,赵匡胤下令重新任用他们,将他们安排到朝堂的各个岗位,事实证明,这一招果然有效。
对这些官员而言,谁当皇帝都与他们无关,只要自己能挣钱继续从中牟利就可以,于是,前朝的贪污之风再次刮到了宋朝。
宋朝经济繁荣闻名于世,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与唐朝经济相比的王朝。
商人占据社会主要地位,经济大部分来源于商业贸易,且政策有利,贸易自由,经济水平逐年上升,百姓不仅解决了温饱,还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然而,“酒足饭饱思淫欲”,平静和谐的背后必然伴随着各种问题,例如攀比。
普通百姓的攀比根本不知道在意,值得在意的是官员之间,他们攀比的物质可谓是真枪实弹,比不过不说,还要硬着头皮上,可自己实在无能为力,就只好利用职务之便将墨线伸到百姓或商户那里。
欲望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周而复始,得不到满足。
宋朝经济虽然繁荣,但规定的俸禄唐朝少很多,甚至还会出现用实物抵消俸禄的情况。
宋朝官员心里不愿意,可嘴上还得谢皇隆恩,所以一年到头能拿到的真金白银少的可怜,有的小官员光靠这个连一家老小都养活不了。
因此,官员心生邪念也是局势所迫。
当朝得知贪腐盛行后,也下令制定了整改措施,但这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官员来说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宋真宗时期,对贪官的惩罚比之前皇帝轻很多。
曾经有位官员因贪污受贿被宋真宗查处,最终流放至偏远地区,可期限还没到,这位贪官就回到了京城,且过程中还可以替自己说情,说明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宋真宗一向以明君称帝,尽管在罪犯面前,也要将自己表现得宽宏大量,所以只要有官员主动陈述自己的犯罪原因,他都会既往不咎。
既然贪污不需要承担重责,那么大家都开始贪污,很少有人能做到清正廉洁。
实力欠缺,有心无力
宋朝灭亡与军事也有很大的关系,而具体表现就是重文轻武和过分干预军事政务。
赵匡胤称帝后,考虑到自己夺取方式过于残暴,担心有人故技重施,于是下令解除将领的权利,大力发展文化,不让任何人有机可乘。
然而,就是这一荒唐举措,让宋朝三百余年都生活在阴影之下。
尽管宋真宗继位后试图注重武力发展,也依旧没有动摇文举在宋朝的地位。
宋朝的武举考试不同于其他朝代,其中文试比重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武将的文化水平,避免在谋略方面有太大差异。
也正是因为文化比重大,军人不能只靠武技,所以很多军事才人自愿退出,但这一制度对落榜的读书人来说非常有利,也大大拓宽了他们的当官之路。
就这样,武举选出的武官不会武艺,只会写文章,武举选拔不再具有军事意义。
不仅如此,武官所想升官、选举,不再以武举为考量标准,改为荫补或转补的方式。
北宋最开始就是实行荫补,后来的南宋也延续了同一制度,武官的形成靠荫补而不是武举。这种做法,不仅严重阻碍了军事进步,还严重打击了军事才子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时候,武官名额紧张,在当时也没有社会地位,基本是专科六学中的最低,甚至教官都是由文人负责,导致宋朝武学规模发展受限。
被选取的武官没有军事能力,真正有实力的又因文化课不过关,宋朝灭亡是历史必然。
其次,选取的武将也未能得到善待,在统治者看来,所有祸乱的死因是武将引起,因此宋太祖以后,每任皇帝都把军权死死地攥在手里,军政上下听自己安排。
之后更是实行了三衙制度,将领没有实权,士兵经验不足,军队发展有阻碍,甚至还有皇帝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军队,专门用来监管将领,致使武将不能调整军队部署,再或者用阵图来扰乱武将的作战安排。
种种举措,让武将不能施展才能,最终耗尽了所有军事积极性,结果就是战场士兵逃跑现象频频发生,甚至还有将领主动请辞。
作为疆域领土的保护者,统治者取得接二连三的对其打压,有的因不服管教还当场赐死,细数宋朝下场最惨的将领,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杨业。
统治者的高压管控,让宋朝武将有心无力,最终造就了灭亡的惨败结局。
结语:
宋朝是史上统治三百余年的王朝,其为后世创造了无数瑰宝与百财富,可没有哪个王朝能一直保持,终究会由盛转衰。
但宋朝覆灭归根结底都在自身,在一系列错误决策里以及不同阶级的不同腐败。历史滚滚而来,灭亡已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