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隶书《张迁碑》,临帖目的,仅仅是为了写得像吗∣于从畋少
于
临帖的时候,我常常想,《张迁》这块碑为什么会被许多人看重呢?
关于这个问题,恐怕得用“陌生化”的理论去分析。
“陌生化”这种文艺理论,把它做通俗的理解,可以说,它就是指“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那种做法。
因为从前没有人做过,所以乍一把女人和花这两种东西联系起来,就会给人带来非常美妙的想象。只不过,这种美妙的感受注定是短暂的。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这个比喻,甚至滥用这个比喻,就会令听者生厌。
无论哪种形式的艺术,它都是在这样一对矛盾的冲突之中艰难成长起来的:一方面,我们不得不学习前人的艺术经验,那等于去学人家把女人比喻成花;另一方面,我们又得不断地突破他们的经验,去寻找一个与花截然不同的比喻,也就是追求“陌生化”。
具体到隶书来说,它的早期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稚拙朴野到法度渐精的过程。建立这个法度的最浅显的标志就是横平竖直。
可是法度一旦建立,横平竖直就会成为我们追求“陌生化”的桎梏。于是我们又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去突破这种法度。《张迁》这块碑的意义,也正是在这里被凸显出来的。
比如上面这个“于”字,我们把它的两部分拆开来看,各自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横平竖直。但两部分合在一起,居然形成了某种我们所不熟悉的平衡。
在原碑作者,这或许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书写,但却为我们突破法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
在表现《张迁碑》的朴茂时,我们得处理好一对关系:就单个笔画来说,拓片上的字形刀刻意味很浓。
刀刻最大的问题是,刻刀不易像毛笔那样表现出笔画与笔画之间、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笔断意连。而这却是临写《张迁碑》的时候不可或缺的。
一方面,我们以毫拟刀,追求笔画的金石味,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因此把字形写“散”,仍要保持上一笔与下一笔之间的笔意联动。
要做这样的训练,临写上面的“从”字算是一道非常好的题目。
畋
少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