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张迁碑》日课,我写了好久,哪两个字这么费功夫∣练职位常
练
从结构上看,拓片上的这个“练”字,似乎义符“糸”和声符“柬”(注意,是“柬”而非“东”,虽然字形很相像)的距离被拉得太开了。
如果没有一点别的手段来加强这两部分的联系,这个字很容易写散架的。
(这是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临写的《张迁碑》,我私意以为,就写得有点儿散了架的意思。)
该怎样加强“糸”和“柬”的联系呢?我想,拓片中的这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仔细观察“糸”的底部三点,它并不是从左到右水平布置的,而是略微向右抬起。这有点儿像楷书中的斜行扛肩的写法。
这样一来,最右边一点的底部空间就被亮出来了,可以将“柬”的左撇伸入其下。
由此,“糸”和“柬”相互吃进了对方的空间里,形成了一种咬合的关系,两部分的联系就紧密起来了。
职
“职”,《说文解字》解释说:“记微也”。照今天的话说,这个字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耳朵很灵,能够敏锐地记下他所听到的事儿。
所以“职”字的义符应该是“耳”。《说文解字》中“职”的标准篆形是这样的:
但是《张迁碑》写这个字的时候,把“耳”写讹了,讹作了“身”。并且,不止《张迁》一块汉碑这样写,别的传世汉碑比如《曹全》,也这样写:
这似乎表明,“耳”和“身”两个在早期的篆、隶书体中相似度比较高的字,在汉人的书写中很容易被混淆起来。
不过,《张迁碑》中的“职”字,它的字形还不止这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职”的声符是“戠”。“戠”从“戈”。“戈”应该只有一横的,《张迁碑》拓片上的“戈”却似乎有两横(我分别用①、②两个番号)来表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个人的理解,笔画①极有可能是篆体隶写的结果。也就是说,字形有可能是这样写的:
当然,还有一种更简洁的处理方式:
像邓散木先生这样,把笔画①视为一个横点,写起来的时候,运笔能化繁为简,姿态也很得体。
位
常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