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温铁军:结婚难、彩礼高、家庭关系不稳定到底因为什么?

温铁军:结婚难、彩礼高、家庭关系不稳定到底因为什么?

最近人们持续热议的结婚难、离婚率高、结婚成本大等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成为年轻人沉重的负担。“头婚”市场的成本高,除了彩礼之外,还要加上房子和车。适婚青年普遍不能支付这些成本,于是出现了彩礼相对较低的“二婚市场”。

这些现象表明,婚姻关系中的人似乎逐渐成为了商品。婚姻关系的市场化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造成生育率下降。核算婚姻的经济成本,甚至存在部分群体一辈子也完不成对结婚成本支付的情况。婚后为了偿还高昂的结婚成本,往往带来家庭内部的经济矛盾,最终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甚至破裂。由此造成当代年轻人对于结婚、离婚态度的改变,似乎很轻易地就可以做出这些重要的人生抉择。春节前后民政局排起的离婚长队便是如今婚姻关系不稳定、家庭关系不稳定的集中表现。家庭不稳定和高昂的抚育成本使年轻人不愿意、更不敢生孩子,高昂的抚育成本造成了生育观念的改变。“丁克”、“二胎难”等现象说明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正遭受着商品化的严峻挑战。

此类问题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去中国被认为是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的国家,沿海企业只招收年龄最佳的劳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掐草尖”运动把农村的青年人抽空了。如今在激进城市化的大潮之下,房地产资本的扩张深入到县级以下,有些地方甚至连乡镇一级都在搞房地产。房地产的严重过剩造成的金融泡沫和债务泡沫很难通过一般的商品房出售来缓解,致使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比如强行把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集中到城镇,只有在城里买房才能得到较为优质的公共服务。农村教育资源的缺失强迫农民离土离乡;缺医少药,卫生防疫更是量小力微,直到疫情爆发才引起重视。然而为了消化房地产的过剩危机,不合理政策的落地最终加重了农村中人文社会的衰败。

以农民为主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被县以下大规模推进的房地产资本的金融化摧毁了。地方债务泡沫胁迫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等社会公共服务向城镇集中,加剧了这种社会公共事业的市场化。公共事业的市场化对于新组建的家庭、以及后代生养造成了更为高昂的成本。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延续的实际成本因激进城市化带来的房地产的金融化造成制度成本不断上推。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可见城市化激进扩张所内在造成的房地产金融化,才是造成当前乡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极其困难的内因。

这些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问题。人和社会被资本异化是一个难以克服的趋势,但这个趋势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特征相去甚远。我们不能庸俗化地讨论婚姻市场化问题,要严肃地联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我们不能照搬被认为是“定于一尊”的西方式现代化,继续走大规模推进激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破坏乡村社会的老路。要试着反思这个过程破坏乡土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社会不可持续的巨大制度成本。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恐怕很难在乡村振兴中贯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