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六然训”的智慧启悟

来自:前线客户端

“六然训”的智慧启悟

明代学者崔铣,以“言动皆有则”而名列正史。他所著《听松堂语镜》有修身养性的“六然训”广传于世,遗泽后人,即“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品读之,偶得一二。

“自处超然”,就是自处时超逸洒脱,此乃人生通达的体现。“自处”难,难在困于孤独;“超然”更难,难在不会享受孤独。消除寂寞,享受孤独,关键在于一个人须学会欣赏自己,乐由心生,在自处中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扫事境之尘扰,忘心境之芥蒂。

“处人蔼然”,就是待人和气、和善,不责人小过,不泄人隐私,不念人旧恶,给人以可亲可近之感,此乃修养积淀的结果。良性的人际关系有着诸多的元素,和蔼待人当是其基本准则。现实生活中,“处人”看似简单,实则繁复。或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让人难以接近;或心高气傲,唯我独尊,让人无法接受;或冷漠无情,心灰脸寒,让人难以接触。唯有心存善良、心胸开阔、心底坦诚之人,方能做到处人蔼然。诚如《菜根谭》所云:“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有事斩然”,就是处置任何事情都干练利索,果断坚决,此乃综合素质的外化。优柔寡断,丧失机遇;拖泥带水,贻误良辰。“有事”既要深思熟虑,有条不紊,又不可过于瞻前顾后,进退失据。富有激情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往往能在充分认清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前提下,当断则断,绝不含糊其事。

“无事澄然”,就是闲着没事与有事之时一般踏实、清净、怡然,此乃心境平和的表征。整日忙忙碌碌,看似生活很充实,其实是难以享受美好的人生。一个懂得生活、享受安逸者须有“无事”的空间,赢得自由支配时间所获得的休闲。正如马克思在1862年完成的《剩余价值理论》草稿中所说的那样:“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真正的财富,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得意淡然”,就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所收获时,不要忘乎所以,利令智昏,此乃待人处世的要义。把一切看得淡些,不慕荣利,不做功利主义的奴隶。学会满足,知足才能常乐;学会淡泊,恬静才能潇洒。切莫骄奢狂妄,要的是心谦身平,如老子所说:“淡兮其若海”。

“失意泰然”,就是遇到失败或挫折,保持不气馁、不浮躁、不自弃,此乃心胸风度的彰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变不惊,即使一时一事“失意”仍然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精神,矢志不渝,迎接否极泰来的时刻。失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意之后陡然丧志,一蹶不振,迷失人生坐标,沦为浑浑噩噩、进退失据的“精神漂泊者”。

作者:沈栖,上海法治报高级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辑: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