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里程碑:巧渡金沙江——神奇的皎平渡
来自:前线客户端
红军长征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就是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流段,也是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当年红军渡江的地方,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西乡(现在叫皎平渡镇)的皎平渡口。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渡口皎平渡
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布了《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提出要抓住当下的有利时机,迅速渡过金沙江。
4月30日,军委纵队抵达了寻甸县柯渡的丹桂村,并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具体部署了渡江行动。决定红军一分为三,一军团在左,经过禄劝、武定和元谋三县,从龙街渡过金沙江;三军团在右,经思力坝、马鹿塘,而后从洪门渡过江;军委纵队和五军团在中,从皎平渡过江。同时,五军团负责掩护和殿后任务。要求个部队要在5月3日之前,抢占这三个渡口,打通过江通道。
这时,红一军团前面,还有三个县城没有拿下,分别是禄劝、武定和元谋。为了减少损失,加快速度,一军团先头部队二师四团,利用在贵州缴获的国民党军服,抽掉三个连的兵力,化妆成中央军,大摇大摆地向这三个县开进。
因为这一地带交通闭塞,当地的民团从未见过中央军。杨成武率领的一路“中央军”,顺利打开了禄劝县的城门。然后命令县长给武定县打电话,让他们做好欢迎“中央军”的准备。王开湘率领的另一路“中央军”,也很快拿下武定。接着,又把元谋县的民团缴械。
但红军到了龙街渡口以后,才发现这里的船只,已全部被对岸的国民党军收缴。找了半天,一条船也找不到。架设浮桥,由于水流湍急,架到一半便被冲垮。几次尝试,均未成功。右路军的红三军团到了洪门渡口以后,也是这种情况,勉强架了一座浮桥,只渡过去一个团后,浮桥就被冲垮,再也架不起来。
此时,国民党军已发现了红军的意图,蒋介石下令,不断派飞机轰炸,一定要阻止红军架设浮桥。此刻唯一的渡江希望,就只能寄托在中路军前方的皎平渡渡口。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渡口皎平渡
金沙江的皎平镇渡口,位于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村,对岸是四川省会理市洞村。皎平渡口江岸陡峭,距江边50米处,有一巨石挺立江中,人称“石将军”。
中革军委把夺取皎平渡的任务,交给了军委纵队干部团。干部团的团长是陈赓,政委是宋任穷。周恩来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到干部团进行部署,并由刘伯承担任先遣司令。
1935年5月2日,接到任务后的先遣营立即出发,翻山越岭,不眠不休,一天一夜走了180多里,当晚就赶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抓到了一个对岸敌人的探子,并缴获了一条船。通过审讯探子,了解了对岸的敌情。接着,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又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干部团的战士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红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这里一个连的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干部团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从5月3日开始,红军利用这7条小船,夜以继日来回渡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也奉命向皎平渡集结。到5月至9日,经过7天7夜的时间,红军主力两万多人,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说红军“巧渡金沙江”,巧就巧在干部团到达皎平渡的时候,正巧有一个对岸敌人的探子,划船到江南来打探,又正巧被红军抓到。这样,红军既得到了第一条船,同时又掌握了对岸的敌情。再一个巧是红军战士过江之后,对岸敌人以为是自己一方的探子回来,所以没有丝毫防范。致使红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渡口。
红九军团连克宣威、会泽等县城后,于5月5日和6日,从东川渡过金沙江,在盐井住了一个晚上,然后沿着山路向四川会理进发。
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
中央红军在皎平渡活动9天9夜,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如今,这里已经建起了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平渡镇。外围贴着白色瓷砖,一楼是展馆主体。馆内四周白色墙壁上,贴满了红军长征途经云南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展柜里有棉衣、船桨、油灯、马鞍等各种老物件和一些书籍,展示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红军在这里巧渡金沙江,为中国现代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办公的岩洞依然尚存,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指挥渡江时站过的“将军石”,仍屹立于江岸。
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位于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纪念馆主要包括中央红军总部长征驻地旧址、总参谋部作战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长征路居丹桂村的休息室及其他烈士遗物。展馆内运用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马灯、草鞋等实物和多媒体声光手段,真实再现当年红军的智慧和大无畏精神。
作者:汪金友编辑: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