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后,为何太监抢着伺候?原来有这些好处

“冷宫恨春晚,高天何日起笙歌?”以咱们多年看影视剧的经验,基本都有“冷宫=失势、落败”的固定印象。一旦妃子不再被皇帝宠幸就会被打入“冷宫”,在里面孤独终老,甚至可能多年后皇帝身边新挑选的美人已经换了几批,连皇帝自己都忘了冷宫中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后,为何太监抢着伺候?原来有这些好处

人都懂得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尤其是皇宫中的宫女、太监,个个都是人精,看人下菜碟的技能更是娴熟。冷宫里的妃子即不得皇帝宠爱,生活质量也不好,更不是宫女、太监当差的好去处,为什么他们又上赶着往冷宫里钻?

一、冷宫在哪?

明、清时期常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形容皇帝的后宫。“三宫”指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六院”指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七十二妃”则是虚指,主要是为了表现皇帝妃子众多。

皇帝位高权重,可以大肆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做妃子,女子也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和权势削尖了脑袋想进宫往上爬。但皇帝就这么一个,“宫中多怨女”,难免争风吃醋,相互算计。有斗争就有胜负,不过通常顾忌妃子背后的家族势力和皇室颜面,因此失宠的妃嫔少有性命之忧,只是会被打入冷宫安置。

“冷宫”这个词我们都熟悉,但是故宫里没横挂“冷宫”匾额的宫殿,那冷宫在哪呢?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第一种说法是乾清宫和长春宫就是冷宫。第二种说法是任何幽禁妃子、皇子的地方都可以称作冷宫,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名称。根据明、清的相关史料分析,大多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例如天启皇帝的妃子李氏因冒犯了太监魏忠贤被幽禁在乾西宫,后来的定妃、恪嫔等亦被幽禁于此。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在被慈禧太后投井前曾被囚禁在景祺阁北边的北三所。可见,当时得乾西宫、北三所就可以称作“冷宫”。

二、太监为何争取前往服侍?

1、获取钱财

无论是明、清还是再往前的朝代,能入宫的女子都绝不会是寻常百姓家的闺女,即使是为嫔为妾那也是有政治牵连在里面,因此她们必定是王公贵族、文臣武将之女,她们之所以被打入冷宫多是因为自身言行无状冲撞了皇帝,但她们仍然有家世有背景,即使失了宠手里的权力也不会小到哪去,况且她们的家人又怎么忍心自己的女儿受苦,或者棋子(妃嫔受宠的话,其家族势力在朝堂上会更有底气)作废呢?因此妃嫔与家族之间需要一个连通的桥梁,太监就正好起了这个作用。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后,为何太监抢着伺候?原来有这些好处

皇帝的宫院任何男子都不得随意踏足,但是太监就在皇宫当差,活动方便。妃嫔如果想向外传递消息就得花钱收买太监,同样,家族如果想为妃嫔置办点什么东西也得花钱让太监通融通融。两头都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花起钱来都是大方的主,太监赚中间跑腿的钱可比在皇宫当差领每月少得可怜的工资划算得多。而且皇宫到处都是花钱办事的地,太监不也得好好攒钱以备自己不时之需。

2、押宝得势

太监是离皇帝身边最近的人,在身边服侍得久了多多少少也能摸清一点皇帝的想法和喜好,明白打入冷宫的妃子到底是真惹了的皇帝被废,还是皇帝一时气头冲动被废,如果是后者,皇帝就算再顾忌帝王的面子,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把人从冷宫里捞出来的。皇宫本就是个一眼看透人情冷暖的地方,基本上大多数太监看妃子被废害怕受到牵连都是能避多远避多远,但是有的太监不会只着眼于当时的得势和失势,他们知道什么人值得依附,什么人就此陨落。

皇宫中太监也分三六九等,伺候皇帝的和服侍皇后的太监就是比那些伺候小主、跑腿打杂的太监傲气得多,小太监如果想翻身,在冷宫中拉拢寻一位暂时失意的妃子,等她翻身出了冷宫,自己也算搭上了一条人脉,表现得好害怕得不到器重?否则等妃子出了冷宫就不是自己高攀得起的了。

3、报复或报恩心理

如果说前两点是太监出于对妃子的价值判断借机翻身向上爬的话,那第三点就出自太监的报复心理。那些确认失势又没有势力可以依靠的妃子进入冷宫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吃穿用度样样克扣不说,还时常停止供应,这种情况被安排来伺候的太监就真是叫苦连天,既得不到好处又跟着废妃过苦日子。而且这里的太监也根本不会把妃子当主子看,反正没钱没势也不怕被报复。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后,为何太监抢着伺候?原来有这些好处

另外,太监才宫里当差,卑躬屈膝,服侍的都是得罪不起的主儿,难免受气心里诸多怨言又不敢发泄,废妃就不一样了,她一踏进冷宫就直接被视作了妃嫔的群体,太监在其他妃子出受的不满都会在她身上报复回来。根据《故宫通览》中的记载,珍妃被打入冷宫以后,负责看管她的太监,其实就是抱着扭曲的心态前去侍奉。即便达不到明目张胆的程度,也会找各种理由进行训诫。

有报复就有报恩,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小人,也有忠心耿耿的下人。那些对下人好的妃嫔即使犯错被打进冷宫,受过恩惠的太监懂得知恩图报,愿意在冷宫中照看妃子生活,始终恭敬,恪守主仆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