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文字:南木

编辑:洛川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是诗、词、文、书、画的通才

  苏轼的一生充满波折和坎坷。

他曾经是朝廷中的重臣,也曾经是流放边陲的罪人。

  但是,面对生活的苦难,他却总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

  他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利害所惧,不为得失所扰。

  他的人生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01

对仕途不屈不挠

  苏轼是一个有着强烈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年轻时,他就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并曾经担任过多个要职,如翰林学士,江宁知府,杭州知州,湖州知州等。

  苏轼在任职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改善民生,抵御外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朝廷的赏识。

  然而,他也因为他的直言直行,触犯了权贵和奸佞,遭到了多次的弹劾和陷害。

  他曾经被贬为黄州司马,惠州通判,儋州司户等地方官,甚至被判处死刑,后来才被赦免为流放海南。

  他在流放期间,经历了艰难困苦,饱受疾病和孤独的折磨。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用他的诗词歌赋,抒发了他对仕途的看法和感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不屈不挠。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在被贬为黄州司马时所作。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借用周瑜和小乔的形象,寄托了他对仕途的憧憬和失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几句词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也表达了苏轼对历史上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向往。

  苏轼自认为也是一个有志有才的人物,但是却遭到了朝廷的冷落和排挤。他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是一个英俊多才的将领和政治家,在三国时期享有盛名。苏轼也曾经有过美好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但是却因为仕途上的挫折而失去了他对自己的爱情和家庭的渴望和缅怀。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几句词描绘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也表达了他对故国和仕途的放弃和超脱。

  苏轼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到朝廷,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他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无奈和悲哀,但是却不愿意沉溺于悲观和消极。

  他选择了以一种豁达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变化。他用酒杯敬月,象征着他对自己的人生和理想的祝福和告别。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面对仕途的不屈不挠的态度。

  他虽然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他用他的诗词歌赋,记录了他对仕途的感悟和反思,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他在仕途上既有追求和抗争,又有放下和超越。这种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02

对亲情深情不渝

  苏轼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不为生活所麻木,不为世事所冷漠,不为人情所淡漠。

  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有自己的爱恨情仇。

  他不冷漠无情,不狂妄自大,不假装高雅。

  他敢于表达感情,敢于追求爱情

  他的一生虽然遭到了很多的伤害和背叛,但他从未失去过自己的情感和丰富。

  他用他的情感丰富,展现了一个成年人的真诚和魅力。

  苏轼的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他情感丰富的写照。

  这首词是苏轼在流放儋州期间,梦见了已故的爱妻王弗而作。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中,苏轼不仅展现了他对王朝云的思念和哀悼,也展现了他对自己的感情。

  他没有因为王弗的去世而厌世或绝望,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梦境而迷失或沉沦。

  他以一种情感丰富的姿态,既能回忆王弗的美好和温柔,也能面对生活的残酷和无常。

  他以一种情感丰富的境界,既能把握自己的爱情和情义,也能放下自己的遗憾和伤痛。

  他以一种情感丰富的风格,既能写出细腻动人的诗词,也能泪洒江城于夜半之时。

  苏轼的这种态度,让他在困境中保持了魅力,在悲哀中保持了深刻,在得失中保持了温暖。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03

不忘初心,不忘情义

  苏轼面对生活的第三个态度,就是不忘初心,不忘情义。

  苏轼的一生,虽然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却始终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曾动摇,对自己的亲友和恩人不曾忘记。

  他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能够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恩和怀念,传达自己的友情和亲情,彰显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苏轼的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他在不忘初心,不忘情义方面的代表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当时,他在沙湖道赶路,忽然间,天降大雨。

  同行的人觉得很狼狈,都跑到旁边避雨,只有苏轼一人继续前行。过了一会儿天晴了,他触景生情,就做了这首词。

  虽然只是一首词,只有短短62个字,但却道尽了他的坦然和豁达。

苏轼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04

结语

  苏轼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变化,他在仕途上,亲情上,友情和爱情上,都经历了许多的喜怒哀乐。

他面对这些生活的挑战和考验,却始终保持了一种超然的心境,一种豁达的气度,一种乐观的精神。

他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这种态度,是一个成年人最理想的模样。

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学习到他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从他的人生中,汲取到他的勇气和执着。

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朋友。

各位家人们,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