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赵子龙,一身是胆,霍去病一样的人物,可惜未遇汉武帝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三国时代的赵云都是刘备手下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虽然历史上其功绩与声望与关羽、张飞相比有所逊色,但在正史中记载万马军中救幼主、偃旗息鼓退曹军,被刘备评价一身是胆的完美将军赵子龙也足以流芳百世。

赵子龙,一身是胆,霍去病一样的人物,可惜未遇汉武帝

当初,赵云是公孙瓒的部下,刘备与赵云一见如故。等到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后,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赵云没有投奔强大的袁绍、后起之秀曹操,却投奔了当时力量相当弱小的刘备,刘备对待赵云,不差关羽、张飞,由此可见,刘备、赵云的友谊之深厚。

刘备对赵云更是信任有嘉,《资治通鉴》记载,当阳大败之时,有人说赵云已经投奔曹操,刘备大怒,直接用手戟打过去说:“子龙不会丢弃我逃跑”,不久之后,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刘禅与关羽会合。

此后,一直到去世,刘备将贴身护卫的重任交给了赵云,“特命赵云掌管内事”,信任程度如此曹操之于许褚。这也是赵云相比关羽、张飞参加大战相对较少的真正原因。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在当时的情况下,以刘备的志向,内心一定不想这样做,但为收买人心,安抚与自己打江山的部下,不这样做又恐怕伤了众人的心。

此时,赵云站了出来,劝谏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赵云这样的远见与格局,不知超出了多少历代名将与智囊。并且,作为元老功臣,以赵云的地位,尚能够舍弃一己之私,其他下属还有什么可说的。提出这样的建议,刚好解了刘备的困局。由此足以证明,赵云最懂刘备,这样做,是为了刘备的远大志向着想,虽然会受到其他人的怨恨,但却化解了其他人对刘备的怨气,属于历史上少有的贤臣,不似一介武夫。

及至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资治通鉴》记载,刘备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

历史上的事有时无法评价对与错,时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赵云不是不懂刘备,正是因为太懂刘备,才一生追随,并在国家生死攸关的时刻,为其献上了谋取天下的长远之策,但刘备等不及了。

作为一代枭雄的刘备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但自己视若手足的兄弟就这样被东吴以极其阴险的方式所害,兄弟即江山,为兄弟报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者,当时曹操已经去世,以刘备的年纪,深知来日无多,自己统一天下已经不现实了,一如像赤壁之战后的曹操,但在吕蒙暴毙,东吴没有出色将领的情况下,借机消灭盘踞江东的孙权、统一南方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幸的是,刘备遇到了横空出世的陆逊,出征之前张飞又死于非命,黄忠病逝、马操重病,元老级将领只剩下赵云,就连投奔不久战功不多的魏延都被委以重任镇守汉中,为安定刚刚到手的益州,只能留下赵云帮助诸葛亮守益州,我认为刘备没有带上赵云,绝不是因为赵云反对伐吴。

其实,陆逊是相当忌惮刘备的,他说:“刘备是天下闻名的强人,曹操都忌惮他,......,经验丰富,蜀军初到,思虑周详,无懈可击”,所以采取了骄兵、拖延的策略。单独从战术方面看,刘备夷陵之败,败在了轻敌。在战败之后,他既惭愧又失望地说:“我被陆逊羞辱,是天意啊”。

这的确是天意,历史好像总是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天数。

在刘备讨伐东吴之时,魏国后期的智囊级重臣刘晔劝谏刚刚称帝的曹丕说:“......我们应该大举进攻东吴孙权,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偷袭不出十天,东吴必亡。吴灭亡,蜀的势力也就孤单了,也不会存在很久了......”,可惜,曹丕不听,东吴才躲过了这次劫难。

夷陵之败后不久,刘备忧愤而逝,6年后,赵云去世,若干年后,其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赵子龙,一身是胆,霍去病一样的人物,可惜未遇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