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票据丧失时的法律救济方式(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什么进行补救)

近期全国各类票据纠纷一直持续发酵中,很多小企业的财务因一时的疏忽,并没有在有效的规定内行使自己的票权利,以致票据权利丧失,这里所说的丧失主要是指超出两年票据时效后的最坏情景,根据票据法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承兑汇票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或银行以外的其它付款人开具的一种延期支付票据,在票据到期后付款人具有见票即付的义务。承兑汇票持票人到期提示付款或逾期提示付款,付款行原则上不得无理拒付,但票据法对于付款日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见票即付;

2.定日付款;

3.出票后定期付款;

4.见票后定期付款。

付款日期即为汇票到期日。除见票即付的汇票外,持票人应自汇票到期日起十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持票人的票据权利自票据到期日两年内不行使即消灭。这里的“票据到期日两年”指的是票据时效,即持票人对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期限。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持票人超出两年票据权利时效而丧失票据权利的情形。票据权利丧失后,持票人如何拿回票款呢

其实小编在这里告诉各位持票人,我们还是有救济途径的,因为在票据的流通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消灭时效的经过或者票据记载事项的欠缺等原因而使得持票人无法获得清偿,而原来的票据债务人也不再负有票据债务,就可能发生票据债务人从票据权利人处获得额外的利益的情况,此时在票据法上便特别规定了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持票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而享有的,当票据权利因时效或者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消灭时,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与其获得而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的权利。因此,该利益返还请求权不是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也不是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更不属于因不法行为的损害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而是基于票据法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是票据法直接赋予持票人在丧失票据权利后,对获得该权利下的利益的票据债务人行使的非票据上的偿还请求权。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属于普通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三年,但起算点如何计算实践争议较大。一种观点认为,承兑人拒绝付款时当事人才知道自身权利受侵害,故应自该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票据上有明确的到期日,票据权利人应知道在票据到期日其二年内主张权利,否则丧失票据权利,权利即被侵害,故应自票据权利时效届满日起计算诉讼时效。虽人民法院不得主动审查诉讼时效,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票据权利人最好在票据到期日二年内及时进行承兑,因客观原因等超过票据时效无法承兑时,尽量在票据权利时效届满之日起三年内向出票人或者承兑人主张返还相关票据利益。

护法提示:持票人怠于要求支付款行支付票款,超过两年权利时效,虽然持票人实体权利没有消灭,依然享有民事权利,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请求出票人或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但势必增加双方诉累以及造成票面金额相应的利息损失。因此,持票人为快速实现票据权利,应提高谨慎义务和注意义务,严格遵守汇票票面记载的付款日期及时向银行提示付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