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忠厚仁慈?他们掏空了天府之国
很久以来,刘备的忠厚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的形象深入人心。刘备如何得人心,诸葛亮如何殚精竭虑被各种小说和民间绘本描述的绘声绘色。甚至连刘备的形象,大耳朵长手臂,都成了忠厚有福长者的标志性长相。
即便有认为刘备其实并没有那么忠厚,比如前几年拍的新三国,但着眼点也不过是说他其实非常腹黑,忠厚是装出来的表象云云。但其实,这种说法也完全没说到点子上(几乎所有的国产历史电视剧,都没有任何平民视角,反倒是红楼梦这本清朝著作中能有刘姥姥的视角带入)。刘备忠厚吗?当然忠厚,对待自己的手下和给自己出力的人,他确实很“忠厚”,这是以取信来招揽“豪杰之士”最好的办法之一,完全靠伪装很容易被识破。
然而,刘备对老百姓,很可能就是另一副面孔了。
刘备取得益州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放仓库让手下人抢个饱:
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库府诸物孤无预矣。“后拔成都,部众皆弃干戈,赴库内皆取宝物。
他还学汉高祖刘邦,大开party,搞了三天的犒军派对,把城中金银都拿出来慰劳自己的“子弟兵”。至于那些最重要的人物,就更不用说了,刘备大手一挥,赏给关羽张飞法正诸葛亮各黄金500斤,白银1000斤,钱5000万,绸缎1000匹。
这些钱哪来的?不问可知。
这帮人抢光府库之后成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钱粮都分光了,军费不够了。
怎么办?是问这些“豪杰”把钱再要回来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就像葛优在《让子弹飞》里所说的:
豪强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真实情况比这句台词还严酷百倍。
没钱用的刘备,就采纳被称为经济“奇才”的刘巴的建议,发行面额大于实际价值百倍的钱币:
巴曰:易耳,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
刘备铸造的这种新铸钱币,重量不过等于东汉五铢钱的四五倍,但规定面值却作价百倍使用,这就意味着刘备以数量极少的铜换取了益州民众手中四五十倍的物资。
这是什么?这是明抢啊!
刘巴说的简单(易耳),就是这个意思:主公你有兵有权,明抢还不会,还要老子教你?
明抢之后不久,府库就充实了。
再回忆一下各种正史中对刘璋的评价:暗弱。刘璋就是不愿意过分压榨百姓,在自己的辖区里得过且过,也没有不切实际的争夺天下的想法,因此被刘备诸葛亮和当时和之后的各种史家唾弃辱骂,说他暗弱无能,拿着一块宝地不知道怎么用。
刘备口口声声说刘璋是宗室,要善待宗室,但心底打的算盘一直是这家伙无能,赶紧把他地盘抢下来,我可以大肆搜刮一番,顺便再恢复个汉室,岂不美哉!
与其说刘备集团是在治理益州,不如说是抢劫和掠夺益州。
也许也有人会拿刘备逃到荆州时大批民众追随作为反驳的理由,即便真的有很多民众追随,那也不过是害怕曹操和曹军而已。刘备在获得益州之前,在任何地方呆的都不久,也都没有将其视为根据地进行经营,这些地方的百姓,也就没有“机会”体会到刘备不逊于曹操的剥削手段了。而曹操的军法一向非常严峻,其屯田令也非常可怕,故而百姓避之唯恐不及。相比之下,袁绍要宽厚的多,也正因为宽厚,袁绍争不过曹操其实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刘备的忠厚是什么呢?就是用民脂民膏买手下人的欢心,这些人能不说他忠厚仁善吗?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是什么呢?就是掏空四川天府之国的民力物力,来实现不可能实现的光复汉室的“大业”。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就会知道,像刘阿斗这样不怎么管事也不怎么有野心的执政者,对百姓的伤害,要远远低于诸葛亮、刘彻、隋炀帝这样“事业心”爆棚,干劲十足的肉食者。诸葛亮最可怕的一点,是他除了“光复汉室”的大业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爱好。这样的人很可怕,就像一台没有人性的机器那样运转,冷酷无情,毫无通融余地(即便通融,也是给上层通融,比如挥泪斩马谡)。
正如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所写:
“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而益州,也从刘备看着直流口水的“殷富”,发展为了诸葛亮姜维时期的“疲敝”。
至于陈寿所谓的“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那显然是对手下人时所用的手段,赏罚分明来驱使手下人干活的常规操作而已,和商鞅用各种手段证明自己的新法是有效的逻辑如出一辙。
人口90万的益州,在古代如此低下的生产力环境下,要供养10万军队和5万官僚,益州平民的负担,那是极其非常的重。诸葛亮也深知此情,他的做法不是改善民众的生活状态,而是带头“简朴”,带头不享受,意思是说:你看我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如此不在意生活,你们小老百姓凭什么在意?你们吃点苦怎么了?苦一苦你们,帮我恢复汉室,我留名青史,你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现代老板忽悠员工卖命还能用上市分红、原始股、加工资等手段,但即便恢复了汉室,这些曾经被压榨的很惨的益州百姓,会有任何形式的好处么?
当然也是不可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