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名闻三朝的高官为何要将美貌贤妻拱手让人
拥有美妻并与之白头偕老,是古今中外所有善男们的美好愿望和梦想,可是这位名闻三朝的高官却不走寻常路,主动将美貌贤妻拱手让人,这是为何?他又是谁?
这位仁兄就是名闻梁陈隋三朝的除孝克。孝克,东海郯人(今山东省郯城),其祖其父乃南梁高官。徐孝克共有兄弟三人,皆是闻名于南梁的“超级书虫”,作为老三的孝克读书也很早,四五岁时就啃起了书本。与其他兄弟不同的是,孝克自小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且造诣颇深。长大成人后,被梁廷招录为太学博士。
或许是读《易》所至,孝克“性至孝”,父亲去世时,他悲痛欲绝,以致差点因“孝”而“克”。此后,他一门心思孝敬母亲,为此,他甚至不惜辞掉了公职。
“侯景之乱”时,京城“建康大饥”,饿死者十有八九,孝克家也不例外,一日三餐也难以维系,一家人特别是老母眼见即将饿死,危难中,孝克与妻子商议,欲将其出让给侯景手下大将、暴发户孔景行,以换取食物养母持家。
孝克的妻子是南梁领军将军臧盾之女,大家闺秀,长得貌美如花。任凭孝克怎么说,臧氏始终不肯,可是臧氏不肯没用,孝克还是背着妻子找了一位媒人将妻子转让给了孔景行。“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作为一介武夫的孔景行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第二天,就急三火四带着彩礼和几位打手上门迎逼。无奈之下,臧氏只好一步三回头泪目而去。
转过头来,孝克将孔景行带来的彩礼变卖后,买回几斗杂粮,配上糠菜,暂且度日。为了节省家用,成了光棍的孝克索性又剃度出家为僧,并按例为自己起了个新名——法整。可是,令法整始料未及的是,此时的庙里也是一穷二白。不得已,法整只好与其他和尚一样整天捧着个木碗沿街化缘乞讨。听闻孝克出家为僧,臧氏在伤心之余,频施援手,多次安排侍女深入到孝克家中送衣送食送温暖。
幸运的是,三年多后,随之侯景被诛,侯景手下的大将孔景行也被梁军送进了地狱。于是,失去了丈夫的臧氏,便不顾风雨一连数日,痴痴地候在孝克时常化缘的路上,静等着孝克的到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后,夫妻二人终于相遇,抱头痛哭一番后,二人决定再度携手,破镜重圆。既然已经复婚,法整自然是不能再到寺庙去“整”了,于是,法整又还了俗,名字也随之还俗为孝克。
孝克还俗两年多后,南梁被南陈取代,孝克也时来运转,被陈高宗陈顼提拔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本来是个分管文化教育事业的官职,与酒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可是自孝克上任后,他却经常被陈高宗请去陪宴。他人陪宴时,除了捧场做戏外,便是大吃大喝。但孝克却与众不同——除了说几句应景的话外,很少吃喝。可奇怪的是,每到席散时,人们却发现他席前案几上的食品总是空空如也。陈高宗也是好奇,曾过问起此事,可是中书舍人时为司仪的管斌却无言以对。
再以后,管斌便留了一个心眼。这一留,管斌发现了秘密。原来每次宴会时,孝克总是趁大家不注意,将面前案几上摆放的珍果美疏和美味佳肴塞进自己宽大的腰带内带走。对此,管赋百思不得其解,后经过查访才知。原来孝克将食品取回去是为了孝敬母亲。管斌据实向高宗禀报,高宗感叹良久,当即诏令有关人员:以后宴会时,孝克席前食物,可让其尽数取回孝敬其母。
或许是孝克的孝行义举感动了上帝。据介绍,自东晋以来,建康城尚书府内每夜常常闹鬼,夜深人静之时,室内不是怪声大作,就是火光闪闪,间或有身穿白衣白帽的女鬼出没其间。当时住在官署里的官员有多人莫名其妙的突然死亡,而尚书周确也是死于这里。可是,说来也怪,自孝克接替周确住到这里后,两年内却风平浪静,太平无事。很多人都认为是孝克贞正所致。
孝克不仅感动了天,感动了地,也感动了陈后主陈叔宝。陈叔宝见孝克生性清廉,且一再接济他人,并因此而致贫致困,遂诏命将石头津(码头)的税收全部赐予他。孝克也不客气,全盘收之,除了将其收入继续用于接济贫苦外,其余的则全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之上。
南陈灭亡后,孝克随例来到长安。隋文帝擢录其为国子博士,并多次将其招进宫中,让其为众子讲授《金刚般若经》。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599年),孝克因病而亡,时年七十三。
弥留之际,孝克又惊世骇俗了一把。去世当天,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心静如水,盘腿端坐于室内,口中念念有词,一炷香后,遂驾鹤西去。史称:当邻人走入其室内时,皆能闻到一股特殊的香气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