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 北京市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km
近年来,慢行系统的整治让骑行环境更加安全、舒适。2021年的一份市民出行满意度调查显示,84.1%的市民认为慢行系统整治效果较好。“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持续完善慢行系统,同时,与城市绿道、滨水绿道融合,打造慢行友好环境。
措施:整治非机动车道 让慢行出行更安全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非机动车道不连续;路口缺乏安全等候地带等原因均是影响骑行者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整治非机动车道,从安全性、连续性、便利性等多角度方便骑行者。
从政策角度,北京市陆续编制出台《慢行系统规划2020-2035年》《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等十余项规划、标准和规范,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近三年,北京市在路面宽度12米以上道路,完成了35.9公里独立自行车道设置和80.6公里自行车道宽度拓宽。
在中心城区推动慢行系统连线成网、联网成片建设。在过去三年完成了南中轴、二环辅路、两广路、平安大街、京藏辅路、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一期(后厂村路至北四环)等慢行廊道建设,并持续推进北中轴、二环辅路、四环辅路、前三门大街、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二期(北四环至西直门)、通州自行车专用路建设,打造高效畅通的慢行走廊。
成果: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49%
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近年来,北京市已经逐步建成自行车友好城市。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并有序推进东拓、南展工程,日均骑行量4500-5000辆次,有效提升回龙观至上地通勤出行效率。通过实施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完成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通行效率提升25%。北京市建成CBD西北区、石景山保险产业园等一批示范街区,慢行系统逐步连片成网,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推进慢行系统与轨道融合,完成51个重点轨道车站224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建设。持续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 方式出行。
数据显示,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2022年,城六区慢行出行比例49%,创近10年新高,其中步行出行比例为31.7%,较2020年上升0.5个百分点,自行车出行比例17.3%,较2020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全市90个监测点,自行车每小时通行量超过3000辆次。
规划: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km
市民爱上骑行得益于北京慢行系统越建越好,环境越来越美。近年来,北京市慢行系统逐步与城市绿道、滨水绿道结合起来,让慢行系统越来越具备休闲功能,不少骑行线路成为“网红打卡”路线。
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结合城区内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串联沿线的“吃、喝、玩、乐、行”,沿“网红”景点,配套提供自行车驿站、游玩导览图等服务。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完成绿道系统350公里,建设连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至十三陵水库昌平42公里绿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绿道,重点推动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清河、凉水河沿线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工作;完成24条廊道建设工作,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约1500公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