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西周末年,周王室逐渐衰微,各方诸侯掀起混战,企图在乱世中争得霸主之位。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管仲就是这一时代闪闪发光的人物,他被称为“第一贤相”,通过推行一系列划时代意义的措施,使齐国变成了一个思想开放、经济繁荣的国家。

从而推动了齐国逐渐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为何被称为“第一贤相”?除了他在制度规划上的巨大贡献,他的个人品质和才华之外,还有哪些别的原因?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管仲,深入探究一下管仲是如何成为春秋“第一贤相”,并能够推动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深层原因。

01 外部原因

1、特殊的时代背景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所谓乱世出英雄,管仲的成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自然是周王室的衰微导致各方诸侯盘踞一方,他们不再受到周礼的约束,为了各自国家能够繁荣强大,他们广纳良才,使得各种思想百花齐放。

而管仲出身寒门,正是在这种乱世之中,才得以施展才华,成就自己的抱负。

另一方面就是齐国之乱。齐国由于远离中原,东临大海,因此国家不同于一般国家对商业的打压,而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

因此齐国农商业发达,人们生活的自由度也高,受到周礼的约束也相对较弱。

齐桓公的上一任君主是个当之无愧的昏君。他荒淫无度,贪恋美色,甚至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发生事情。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同时,他对待朝政也毫无明君做派,不仅欺骗大臣。还欺负周边国家,因此受到众人憎恶,也使得整个国家乌烟瘴气,他的死亡使齐国到来一个新的时期。

不久,无知的死亡导致齐国国君之位空悬,齐桓公小白登上国君之位。

面对这样的上一任君主,齐桓公顶着重压想要重整齐国,实现抱负,为了不重蹈覆辙,他更加渴求人才。

因此,即使管仲曾经想要杀死他,也能放下仇恨,不计前嫌的任用并且信任他。

2、有识之人赏识

世人熟知,管鲍之交,由此可见鲍叔牙与管仲深切的友谊。

管仲和鲍叔牙在辅佐两位公子前就是很好的朋友。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他们曾经一起做生意,管仲年轻时家境贫穷,但总会有聪明的点子,负责运营,而鲍叔牙家境富裕,也常常帮助管仲,就负责投资。

可是最后到分红的时候,管仲总会拿得比鲍叔牙多一些。

对于自己投资更多但分红少的事,鲍叔牙从不计较,因为他知道管仲并不是贪图小财的人,并且管仲家境贫寒,赚钱的功劳也大,钱拿得多也无可厚非。

管仲的仕途其实也不算平坦,他多次为官却都没有实现抱负,可鲍叔牙坚持认为这是因为时机不对,管仲没有遇到伯乐。

甚至后来管仲去带兵打仗,却在进攻时躲在后面,后退时非常积极。

对此,鲍叔牙表示非常理解,他认为这是因为管仲家里有老母亲,管仲不是因为怕死才畏战,而是因为保护自己才能侍奉母亲。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知道了这些后的管仲非常感动,二人从而逐渐成为了生死之交。

因此,当公子小白即位后,面对小白对管仲的恨意,鲍叔牙竭力劝阻齐桓公,并且推荐管仲为官,信任他有治国之才。

并举例证明管仲有领导之才和军事才华,是齐国强盛不可缺少的人才。

然而,纵使鲍叔牙的信任与推荐是管仲得以被重用的起源,但若是没有齐桓公的知人善用、心胸宽广,管仲也无法走上历史的舞台。

管仲与齐桓公的恩怨还要追溯到齐襄公的时期。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当时,国君之位空悬,齐襄公的两个胞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此时都在外地,听闻消息后都准备即刻返程,回来继承君主之位。

公子小白的老师是鲍叔牙,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白迅速赶回齐国。

而公子纠当时还在鲁国被约谈礼法,管仲当时是他的老师,因为担心小白会先回国继承王位,于是自己跑去半路截杀公子小白。

他自以为射死了小白,结果只是误中腰带。结果让公子小白成功登上君位。

即位后的齐桓公杀死了公子纠,本想杀死管仲,但在鲍叔牙的劝阻下决定不计前嫌,为了国家的强盛,重用管仲。

02 内部原因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1、强大的人格魅力

古代国君用才主张德才兼备,先有德,后有才。管仲的人格魅力主要就体现在他的道德品行之上。

首先是“孝”,管仲为了家中老母亲,在战场上曾“三战三走”,虽然看起来是贪生怕死,但实际也是为了能赡养母亲。

2、出色的治国方略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管仲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在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自然是有着非凡的智慧的。

在管仲看来,国家的兴盛,首先就在于民心。要有民心,就要提高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他提出,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民素质才会提高。因此他认为发展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同时,他也因地制宜,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工、农、商要兼顾发展。

在用人上,管仲提出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察、选拔官吏的制度,主张凭借功劳给予赏赐,反对德不配其位,功不当其禄的现象。

他认为选官必须参照取信于民的实际政绩,从而到得了选贤任能的效果。

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对外开放,以商止战。并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尊崇周王室,挟天子以伐不服,从而使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成为“第一贤相”原因的延伸探究

总之,在人才济济的春秋战国,管仲能够成为“第一贤相”,在众多人才之中占优一席之位。

不仅是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华,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齐桓公的知人善用以及鲍叔牙的推举息息相关。

因此,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及自己的才华,管仲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也推动齐国登上了春秋五霸之首,成就了一番霸业。

参考文献

[春秋]管仲,耿振东注.管子译注[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战国]左丘明.春秋左传[M]. 黑龙江: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