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注定失败的起兵谋反,聪明一世的钟会,为何会惨死于巴蜀大地

三国末年,魏国已然成为了司马家手中的玩物,三家归晋已成大势所趋。恰巧这时蜀国内部发生了权力纠纷,身为三军统帅的姜维因为害怕宦官黄皓的迫害,而选择了离开中央前往沓中种麦。姜维的离开,让黄皓更加肆无忌惮,在黄皓的控制下,蜀国朝政日非,民有菜色。司马昭看到了蜀国的内部争斗后,下令钟会、邓艾发兵入蜀。在钟会、邓艾的攻击下,后主阿斗献城投降。

注定失败的起兵谋反,聪明一世的钟会,为何会惨死于巴蜀大地

蜀国投降之后,钟会在姜维的蛊惑下发动叛乱意图取代蜀汉,成为与魏、吴鼎立的第三支力量。可惜天不遂人愿,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魏国(司马昭)给镇压了。那么为何钟会在有了姜维这个诸葛亮接班人之后,叛乱还会失败呢?

注定失败的起兵谋反,聪明一世的钟会,为何会惨死于巴蜀大地

要了解钟会叛乱,就要先了解钟会这个人。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俗话说,七岁看大八岁看老,钟会从小就是一个小机灵鬼,小时偷父亲药酒时就有过“偷本非礼,所以不拜”的诡辩。十三岁时面对文帝更是有“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的奇语。因为钟会时常都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主意、建议,所以他也被司马家的人视为自己的张良。

注定失败的起兵谋反,聪明一世的钟会,为何会惨死于巴蜀大地

但也正是因为年少成名,钟会缺乏深沉的气度和隐忍的耐心,他曾经戏辱夏侯玄、陷害嵇康。所以很多人给他的评价都是聪明有余,私心、杂念也很多(忠心不足)。所以当司马昭下令钟会出征蜀汉之时,很多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据《三国志》记载:西曹属邵悌对司马昭进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余人行”;贾护军(贾充)进言:“颇疑钟会否”;钟会之兄钟毓也曾密启司马昭,说钟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当时著名的才女辛宪英更是判断:“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

注定失败的起兵谋反,聪明一世的钟会,为何会惨死于巴蜀大地

司马昭自然也是知道派钟会过去,可能会发生叛乱。但是他也不担心钟会叛乱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在司马昭看来,钟会即便叛乱也会失败,原因无外乎亮点:其一,蜀国人心已散,这股已经衰微的力量不足以成为谋反成功的依靠;其二,魏国军队由于思归心切,不会同钟会作乱取祸。史载:“文王笑曰:‘……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足以图存,心胆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遗民震恐,不足以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袛自灭族耳……’”。最终结果也正如司马昭所预测的那样,钟会被那些不愿意跟他一起叛乱的魏国士兵给杀害了,而钟会想要依靠的巴蜀人民,也因为早已厌倦了战争而选择归顺曹魏(司马家族)。

注定失败的起兵谋反,聪明一世的钟会,为何会惨死于巴蜀大地

这就是民心所趋,没有得到民心、军心的钟会,发动的叛乱终究会失败的。除了这个大趋势之外,钟会跟姜维两人叛乱的目的的不同,也是这场叛乱失败的重要原因。钟会叛乱失败的直接原因是,钟会没有听从姜维的建议,杀死那些跟他来的魏国将领,导致了最后那些魏国将领不听钟会号令执意回去,甚至不惜杀死他们的直接长官钟会。

钟会之所以会犹豫主要也是怕杀了这些魏国将领,军权会落到姜维的手中。因为钟会在魏国担任的职位更多的是军师的角色,而非统帅、大将的角色。所以在钟会身上,一旦是遇到要立即决策的事情,钟会都没办法做到当断则断的果敢。

注定失败的起兵谋反,聪明一世的钟会,为何会惨死于巴蜀大地

再看看姜维,姜维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大胆果断,是钟会有力地强辅,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姜维,钟会孤掌难鸣,难成大事。可有了姜维,钟会全权依靠他,却有可能出现权力被姜维夺取的威胁。关键姜维也并非真心归附于钟会,姜维的想法是想通过钟会跟邓艾的相互争斗,而为蜀汉赢得绝地反击的机会。他是不可能真正帮助钟会建立自己的割据政权,所以钟会才会在是否杀害这些跟随他来的魏国将领这件事上犹犹豫豫。如果杀了这些魏国将领,自己不会带兵,军权可能会落到姜维手上。不杀这些魏国将领,他们又忠于曹魏(司马家族),而且他们想着早一点征服巴蜀,早一点回到魏国老家,这种情况下,留着这些魏国将领,就是给自己的留下了潜在的威胁。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钟会犹豫的时候,这些将领便率先出手,杀死了钟会,最终这场钟会叛乱的闹剧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