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的盲目优越感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向只能在夏天吱吱鸣叫的蝉讲述夏去秋来,百花凋零的肃杀景象,夏蝉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因为他只能活到夏末,根本见不到秋天的景象;

向只能生活在古井之中的青蛙讲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澎湃景象,青蛙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因为他这一辈子都没有跳出过井口,根本见不到大海的景象。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不仅是在说物,更是在说人,想改变一个人的固有认知是非常难的,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被长久以来接受到的信息所包围,形成一层“信息茧房”,如果是接受到了和他认知所不同的信息,那么几乎所有人第一时间都会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

正所谓:“三军可以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谁会承认自己以前的认知是不足,是不对的呢?哪怕是匹夫都不会。

但就在我们今天,一位文化水平不知比“匹夫”高了多少的教授,在一次看似普通的出行之后,却是完全改变了自己心中的认知。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不认输我就没输

在我们新中国建国之后,以美英等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给予我们的的并不是祝贺,而是打压,并且很快我们就迎接到了他们给我们的第一道挑战——抗美援朝之战。

其中的过程,只能是用惨烈来形容,但就是一场场惨烈的血战,让美国等联军心惊胆战,所以在1951年7月之后,战事已经是胶着状态,双方已经是呈现出了“谈为主、打为辅”的态度。

但这样的态度却是让此战中的“一极”非常不爽,这一方不是中国,也不是联军,而是韩国。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竟然真的觉得,你美国来帮我打仗,那就该听我的,我不想和这群“红色泥腿子”和谈,你们怎么敢背着我决定的。

于是李承晚多次向美国总统杜鲁门致电,要求他下令艾森豪威尔不准停战,继续进攻,不然就“换个听话的统帅过来”。

艾森豪威尔得知后,也顿时是一肚子火,进攻进攻,进攻个咸鱼辣白菜啊,打得过我还用你说,你行你上啊。

于是艾森豪威尔也是向杜鲁门发电:“是不是能换个听话的韩国总统。”

但李承晚的胆量显然超出了艾森豪威尔的预估——我上就我上。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1952年,李承晚下令扣押了十一名主和的韩国议员,顿时引发朝野动荡,也彻底让美军对其心灰意冷了。

本来联军此时就顶着军费不足、伤亡惨重、反战声音等一系列压力在苦撑,想着能找个台阶下了就赶快下了,谁想到李承晚此举直接激化了局势,艾森豪威尔在心里真早把他杀了一百次了。

但李承晚也是真靠着强硬的姿态通过了“拔萃改宪案”,硬是连任了韩国总统,可有句话说的好,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很快,狂妄自大的李承晚就被教做人了。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1953年6月,不再理会李承晚的艾森豪威尔已经和我们志愿军达成了全面的停战协议,但谁知李承晚却依旧不依不饶——你们美国走吧,我们韩国单方面的打下去。

并在战俘问题中,李承晚也是下令扣押,两万多朝鲜人民军和五十余名志愿军战士都被扣押,面对如此不识时务的李承晚,我们毛主席和彭德怀元帅决定再给其迎头痛击。

1953年7月8日,金城战役爆发了,此战我志愿军杀伤敌人超过五万,甚至活捉了李承晚的“御林军”——首都师的副师长。

这一下,李承晚也是真怕了,这次能抓副师长,下次就能抓他这个总统。

于是李承晚也是承认了停战协议。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但就在签字时,李承晚却又是怎么想怎么觉得没面子,于是为了能不那么丢人,他竟然选择了一个奇葩的做法——签字我就不签了,但事情你们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无法理解李承晚脑回路的艾森豪威尔是真无语了,不签字,但吩咐照做,这不是更丢人吗?

但李承晚却觉得,如果不是中国“搅局”,自己肯定能“统一朝鲜”,至于美国来帮自己?这,这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事情,怎么能叫搅局呢?

也就是说从法理上来讲,朝鲜战争其实并没有结束,朝鲜和韩国哪怕是在今天,依旧是在“战时状态”。

而韩国对我们中国的“怨恨”,也就在此时悄然埋下了,你们搅局了我们“统一”进程,就是讨厌你们。

而在接下来的国家发展之中,韩国方面更是觉得自己想的真没错。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穷人乍富

在战争实际停战之后,韩国也是进入了发展时期,到1960年之前,美国便支持了韩国18.6亿经济扶持,占到整个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这还没有算上人才、政策、外交等非经济性援助。靠着这些支援,韩国重建速度飞快。

但由于总统换届等政治问题,韩国依旧是在1960年爆发了一场不小的经济危机,而韩国军方少将朴正熙则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动了一场“五一六政变”,自己上台当了总统。

虽然是军事政变当了总统,但朴正熙却非常注重经济发展,颇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样子。

果然,在朴正熙执政期间,韩国经济增速超8%,经济快速恢复的同时,朴正熙也通过参与越南战争,和日本改善关系等举措,给韩国拉来了不小的国际援助。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尤其是在越南战争之中,韩国军队在越南战场上的杀伐简直令美军都自愧不如,不仅是对于军队,哪怕是平民百姓也都难逃其毒手,其犯下的百人以上规模的屠杀便超过了二十起,残暴的韩军硬是把两国的民间关系杀成了血仇、世仇。

但凭着这些功绩,朴正熙三次被选举为韩国总统。

尤其是在六十年代后期,朴正熙通过大建高速公路、产业园等措施,将韩国增速再次拉升。

进入七十年代后,韩国轻重工业开始对外出口,1977年出口额便超过了一百亿美元,农民人均收入也逼近了八百美元。

这样发展的韩国,哪怕是在“亚洲四小龙”里也绝对是不弱。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而此时我国和韩国也是尚未建交,所以韩国内部对于我国的形象宣传,几乎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渐渐地已经在韩国人心里形成了一个固定形象——穿着长袍马褂,戴着瓜皮小帽,脑后留着一条长辫子,思想封建守旧,做事唯唯诺诺。

靠着这种宣传,韩国方面可算是在精神上报了朝鲜战场上的一箭之仇。

到了1992年,我国和韩国正式建交了,双方有了一定来往交流,韩国很多人也见到了真实的中国情况。

但这见完了真实情况,很多韩国人反而更加开心了。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因为此时我国改革开放也不过十几年,各方面都还处于建设之中,虽然国家GDP总量超过了韩国,但人均依旧不足。

这在很多韩国人眼里看来,虽然不是脑袋后面留着长辫子,但说白了还是穷嘛,比我们穷那还说啥呢?

打赢了我们无所谓, 你们很能打吗?能打有什么用?国际上混,讲究的是利益,是好处,比我们穷就是没话说,这优越感不就来了?

抱着这样的优越感,来过中国的韩国人回了韩国再添油加醋地一宣传,中国“城市脏乱差、治安不好、路面坑坑洼洼”等等形象,在韩国内部算是逐渐传开了。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韩国在抱着莫名的优越感嘲笑别人时,似乎忘了自己也曾经穷过,忘了自己曾经被穷国打过,忘了以前这个穷国还是自己的“宗主国”。

但有句话说的好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我国经过了九十年代各方面的深化改革,经过了2001年加入“WTO”,经过2008年的奥运会,经过了2010年的世博会…我国的经济一路腾飞。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反观韩国,由于受到了美国的钳制,韩国经济只能勉强维持表面上的繁荣,或者说美国想看到的繁荣,韩国最大财团三星,不遗余力地吸收着每一个韩国人的血,获得利益却大多都送到了美国,以至于有的人便笑曰:“韩国的经济重心在华尔街。”

但即使如此,很多韩国人却依旧抱着“比烂”思想:无所谓,反正旁边的中国比我穷。

这种可笑的思想,随着一位韩国教授的中国行被彻底打破了。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韩国教授的震撼

2015年,韩国首尔大学的教授金兰都到了北京,准备开始他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金兰都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后任首尔大学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韩国总统办公室顾问,爱茉莉太平洋集团顾问,同时在教育、政论等领域也是颇有建树,其著书立传的作品销量超过五百万。

这次来中国,金兰都就是想知道,如果中国真的这么贫穷,那么他是怎么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国打败的,是怎么在以前当了几百年韩国的宗主国的。

但这一次中国之行刚刚下飞机,眼前的景象就把金兰都惊呆了,这么大的北京首都机场,各种建设标准都是按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标准来的。

很显然,仅仅是一个机场就给了金兰都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那么后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这一趟中国之行结束后,金兰都回了韩国,但就此之后,金兰都对中国的印象便是彻底地颠覆了。

在回国后不久,韩国的KBS电视台便邀请金兰都,让他谈一谈对中国的看法。

金兰都闻言只是笑道:

“现在在全世界内,只怕是只有韩国在鄙视中国了,但这样的鄙视对中国来说是全无意义的,因为中国早已不把韩国当作对手了。这趟中国之行,我对中国那种莫名而盲目的自信被彻底击碎了。”

在之后,金兰都也是思考了韩国对于中国的“优越感”究竟从何而来?

不仅是上世纪后半叶的贫富差距,也不仅是抗美援朝的一败涂地,更是一份刻在历史基因里的“小人得志”。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在明清时期,韩国的“李朝”皇帝,想要登基继位,最重要的不是自己之前那皇帝爸爸的遗嘱,而是中原“天朝”的任命,没有中原皇朝的同意,那自己就算登上了皇位也不是正统。

尤其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万历东征,就是来帮助即将被日本灭国的李姓王朝的,在此战之后,明朝在朝鲜半岛上几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就算是一些中层官吏,也都觉得“来世一定要投胎到大明”。

但是在近现代的世界局势大洗牌之后,韩国的野心也是被激发了,不仅在经济上对中国有优越感,在文化上也是不断地伸出“妙手”。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就像是在万历东征这一战中,有一场“鸣梁海战”,这是非常著名且经典的海战,2014年韩国人还拍了一部电影来纪念此事。

但是在电影中,打败了日本的主要力量是韩国,大功臣是李舜臣,明朝只不过是辅助,李如松是打酱油的。

除此之外,像是我国的活字印刷术、端午节、中秋节、中医等传统文化遗产,也多次被韩国以“申遗”的手段来偷窃。

韩国就是想要以人为的手段来给大家塑造一个“群众记忆”——这些都是韩国的,我们韩国才是正统思密达。

但其实越是没有什么,才越是炫耀什么,韩国的种种偷窃行为,恰恰证明了其背后的空虚。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彻底击碎了我对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弱时唯唯诺诺,强时目中无人;

穷时卑躬屈膝,富时眼高于顶;

败时撒泼打滚,胜时…呃,这个不好说,韩国好像还没什么打胜仗的经历。

但这样的韩国,是绝对不配当我们的对手的,停留在历史的某一个节点便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始终不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不正视现实。

夏蝉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若韩国就此沉浸在那虚无的优越感之中,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