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不断发动战争,对外扩张。

为了补充兵力,频繁招兵;不顾民怨,对内修长城、疏通经络,大招徭役。

兵役、徭役,死伤过半。引起了民怨。

各地纷纷起兵造反,形成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农民起义军)

隋末农民义军遍地,大小义军超过一百多支,后来逐渐汇集成了三股强大的力量。

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袥军。其中河南的瓦岗军力量最为强大。

朝廷内部,也有人举兵反叛。

隋朝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因父亲杨素遭到隋炀帝猜忌,郁郁而终。早就对朝廷不满。看隋朝大势已去,也举兵反叛。

杨玄感举兵时,认为同样是贵族的李密,有勇有谋,就联络了李密。

有着远大志向的李密,乘势加入起义部队,做了杨玄感的谋士,为其出谋划策。

杨玄感作为贵族起义第一人,于公元613年占据黎阳后,又率领十几万义军逼近东都洛阳。

杨玄感的起义,让隋炀帝大怒,调大兵镇压。

杨玄感正在攻打洛阳城,又遭到隋炀帝反叛大兵夹击。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杨玄感起义军)

杨玄感力不从心,便让弟弟杨积善杀了自己,以死谢罪。

杨玄感起义失败后,作为义军重要成员的李密,被抓捕入狱。

李密头脑灵活,暗中贿赂狱卒,趁机逃脱。

出身贵族的他,往后该如何发展呢?

一、三大政要被他惊倒

隋唐时期的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

李密的老老爷李弼,是北周太师、魏国公;老爷李曜,是北周的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蒲山郡公。

李密擅长谋划,有远大抱负。李密凭借显赫的贵族身份,最初在隋文帝宫中做侍卫。

有次,隋文帝不经意扫了侍卫一眼,立时惊问宇文述:“那是谁家的黑小子?”,“看这人的神态,不似一般人,别让他在这耽误时机了!”

宰相宇文述也不敢低看李密,就委婉劝李密要多读书,以便日后有更好发展。

李密立马回家,拜师包恺,读书明史。

赵国公杨素,即杨玄感的父亲,看见骑在牛背上读书的李密,深有感触,这便是成语“牛角挂书”的典故。

杨素回家数落自己的儿子们,不如李密上进。劝自己的儿子们,以后可以找李密谋事。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宰相杨素教导后辈)

杨玄感在宰相父亲的提示下,积极接近李密,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李密表示,“你若做刘邦,我便是张良。”,两人携手共谋发展。

公园613年,杨玄感起义时,30岁的李密,毫不犹豫做了他的谋士。

李密为杨玄感设计了三项策略:

上策:攻占幽州,守住辽东要塞,耗尽隋军粮草,让其知难而退。

中策:攻取关中,占据关中益守和粮草充裕优势,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

下策:就近攻打东都洛阳,直接与隋军最强大的军队较量,结局难料。

杨玄感想速战速决,就选择了下策。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礼部尚书杨玄感)

东都洛阳难以攻克,又转而向长安挺进,可惜已错过战机,结局可想而知。

杨玄感兵败后,李密投靠了瓦岗军,瓦岗军是当时势力最强的农民起义军。

二、他最先接近帝位

李密出身贵族,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加入瓦岗军后,凭着门阀声望,成功游说各地小股义军归降。

在隋朝,贵族集团和门阀阶层,很有势力。李渊建立唐朝,靠的就是这些人的支持。

李密和李渊的政治资源相似。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贵族李密)

李密从小就胸怀远大,善长筹谋。他刚一踏上社会,就让隋文帝、宇文述、杨素,新生感叹,不可小觑。

如果当初杨玄感举兵,先用李密的上上策计谋,也许历史就会被重新改写。

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帮助首领翟让夺取了洛口仓发粮赈灾,让瓦岗军迅速扩充至三十万大军。

成为三支义军中力量最强大的义军。

李密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他亲自带兵设伏,两路夹击,收拾了瓦岗军的强敌-隋朝名将张须陀。

李密一时名声远扬,在瓦岗军中也树立了威望。

几次打败隋军名将王世充。

敢于与隋朝将领宇文化及打硬仗,而且大获全胜。

李密在瓦岗军巅峰时期,无数名将慕名而来,好些名将,都在历史发展中,留有记载。

徐懋公、魏征、程咬金、秦琼、罗士信、单雄信、王伯当等,这些声明远扬的人物,当时都是瓦岗军的将士。

随着在瓦岗军地位的巩固,李密建立了自己的队伍:蒲山公营。这是当时最为强悍的一支队伍。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贵族李密与官兵一致)

贵族出身的李密,与官兵一致,不搞特殊化。战斗中获得的财物,都奖励给了勇士们,在官兵中威望很高。

瓦岗军首领翟让,甘愿让位于李密,让他做瓦岗军首领。

自从夺取了洛口仓,南北几十股农民义军,都来投靠瓦岗军李密。

李密就地修建洛口城,沿用隋朝的制度,管辖部众。并开始向外扩张,攻占城池。

李密的队伍,人财充裕,制度完善,在当时简直是独霸一方。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李渊)

连52岁的李渊,都放低姿态,向其示好,写信称35岁的李密为大哥。

公元617年2月,李密号称魏公,年号永平,成立了一个与大隋王朝共存的新政权。

三、瓦岗军衰落

瓦岗军所在地,兵强马壮,粮草充盈。李密竞舍不得河南这个基地,就想在周围扩张一下就行了。

于是,李密下令:攻打洛阳!

那时的洛阳,是隋朝政府的都城。城池坚固,守卫森严。当年杨玄感攻打洛阳,就失策了。

被胜利冲昏了头的李密,竞采取了与杨玄感同样的策略。

当时,守卫洛阳城的,是隋朝大将王世充。

王世充与李密大战两个回合,均以失败告终。尤其是第二次大战,王世充的部下更是全部被冻死。

王世充被打败后,隋朝留守郡县的大部分将领,都投奔了李密。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巅峰时期的李密)

李密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随着瓦岗军的不断壮大,翟让的旧部开始鼓动翟让夺权,一旦瓦岗军事成,皇帝也应该是瓦岗军元老翟让。

瓦岗军内部,逐渐分化成了两派:李密名声在外,翟让拥有实权和忠臣。

瓦岗军在行动上,军心分离也很明显。

李密为了稳定军心,干脆杀了翟让,还有拥护翟让的一些部将。

隋朝大将王世充获得喘息机会后,再来与李密决战。

李密因前两次的获胜经历,根本不把王世充放在眼里。坚持要与王世充正面较量。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翟让的旧部单雄信,率部投降了王世充。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单雄信投敌)

单雄信一投降,其部下也跟着投降。

李密大败。

李密想依靠李渊,重整旗鼓,结果被李渊杀掉了。

四、李密的悲剧

李密出身高贵,祖上三代都在朝做官。

如果他凭着祖先的显赫身份,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也能安稳地过日子。

但他拥有大志,不想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享受其成,随时寻找机会大干一场。

在他短暂且辉煌的人生历程中,他完全远离了祖先的政治背景,脱离了贵族集团和门阀的支持和引导,走上了单打独斗的个人路线。

当初,参与贵族第一人杨玄感反叛,失败后,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暗中寻求贵族和门阀的支持,东山再起,结果也许会大相径庭。

他在逃亡途中,不得已踏进瓦岗山,也许就预示着其结局。

李密的悲剧:坐拥20万大军和名将,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瓦岗军将领)

他一个贵族,与一帮流寇为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天差地别。

他没有自己的势力,他时刻都在想着怎么才能融入农民与流寇之中。

在经过了几个回合的表现后,终于得到瓦岗军首领的信任,却难以得到他部下的认可。

他以一己之力,帮助瓦岗军发展壮大后,整个身心都在与隋朝的精锐力量,直面作战。

长期深陷战争泥潭,导致实力受损。

他在就任瓦岗军首领后,没有很好地整合义军,而是容忍将领们的自由结合。给他们日后拉帮结派埋下隐患。

他不会利用帮派之间的矛盾,给自己创造有利机会,始终将自己放在战争的最前沿,劳心劳力。

李渊、李世民父子,就利用他牵制隋朝精锐部队的时机,轻取关中。

李密比较重视眼前利益:在取得了洛口仓后,始终守着粮仓不肯离开,最终决定在粮仓附近,就近扩张。

宁愿采取下下策,硬啃洛阳城,也不愿开垦更有利的关中平原。

李密身上具备许多优点:他聪明绝顶,有勇有谋。

但他缺少逆境情商,在面对挫折,缺少摆脱困境,解决困难的能力。

当他面对困难时,他总是想着依靠别人:

起初,他想依靠杨玄感,大展宏图。

失败后,他选择依靠瓦岗军;

当受到宇文化及的打击时,又接受了隋朝的册封;

当受到王世充的打击时,又投靠了李渊,最终被杀。

一个人,不管多有能力,多有天赋,多有资源,但逆境情商一定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