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不已,成千古名篇

前言

各个朝代都有能够称之“盛世”之时,但是在盛世之下,还是会有无数暗影在一点一点地入侵光明之地,何况古时的盛世多半都是下属臣工对于皇帝的歌功颂德,哪有真正的盛世?

更遑论在这番高呼的“盛世”之外,其他庸碌的皇帝治下了。嘉庆帝,作为一位上承“康乾盛世”的帝王,治下却可谓是文恬武嬉、官贪吏敛、儒腐民顽,民生上更是民不聊生,路有饿殍的事件屡见不鲜(其实,乾隆晚期亦是如此不遑多让)。

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不已,成千古名篇

民如草芥,也成为了那时的真实写照。但是,在嘉庆年间的却有一位冻死路边的乞丐仅凭一首绝命诗,便名垂千古。当地县官甚至称他为“诗丐”,还为他立墓树碑。

绝命诗

“赋性生来是野流,手持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这首诗就是那名乞丐所写。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名乞丐姓甚名谁,因为这首诗的发现,人们就将他称为“诗丐”,或者“永嘉诗丐”。他经历过往人们也没人知晓,只是在通州郊外的凉亭之中发现了他的尸体。

在寒夜之中离世,这在当年并不稀奇,在路过的人发现后就赶紧去报官,由于并非凶杀,所以当地的官员也就准备将这名乞丐运到公共墓地掩埋,就在挪动乞丐的那一刻,在乞丐的怀着滑落一张纸,官员为保证乞丐的身后事,所以大着胆子查看纸条,原来纸条上写了一首诗,就是上面的《绝命诗》。

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不已,成千古名篇

从这首诗来看,这名“诗丐”在诗中饱含自己孤傲的性格和不屈的情操。

从首联来看,作者饱经沧桑,不知从何处而来,只在诗中展示了他凭借手中的竹杖已经走遍通州的每一个角落,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生来是野流”,不入俗世。

颔联通过对仗写出了自己需要卖艺行乞为生的辛酸生活,甚至残月晓星尚未散去就要拿着饭碗挨家挨户乞食,为了多要一些吃了,无论寒风酷暑都要拿个歌板演唱吉利话。

颈联是全诗最具豪气的一句,由于居无定所,长期漂泊无定,因此用双脚丈量尘世每一寸道路,这样的旅途艰难自然不必说,曾经也是读书人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双肩扛起千古忧愁,而摆在自己眼前的“愁”则是在太平盛世虚伪面具下饿殍遍地的人间悲惨,这一句中饱含的思想足够让人对这位“诗丐”肃然起敬。诗人落魄了,自己有骨气,绝不受嗟来之食,但是村里的狗为什么还要对我狂吠不止?

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不已,成千古名篇

尾联将世间的人情冷暖全部写出来,世事炎凉,也羞死了无数为了功名利禄折腰的读书人。

在这首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丐”是一位学识极高之人,不然无法写出这样优秀的诗句,那么这名“诗丐”究竟是谁?

“诗丐”其人

根据《古朐考略》记载,“诗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真实身份很有可能是山西凤台人士,名叫马体孝。

马体孝是乾隆时期生人,具体出生时间已经无据可考,其去世时间在史书中尚有记载,“乾隆辛丑年冬”,只去世时间与传闻中的“诗丐”有所不符,但是马体孝的经历却可以说与“诗丐”一般无二。

马体孝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之中,可惜他的出身不好,是家中的庶子,这也就导致了他后期的悲惨命运。马体孝的母亲深受父亲喜爱,所以连带着马体孝也倍受宠爱,再加上马体孝年少时极为好学,日夜诵书,笔耕不辍,甚至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精通《左传》,这一点就连他学堂中的老师都感到惊讶,以为他是说大话,甚至直接就《左传》一书连提七问,没想到马体孝居然全部回答正确,自此之后,学堂中的老师都对他十分欣赏。在童子试考试期间,由于他的聪慧得到了当时学士的注意,甚至下了“日后必成大器”的论断。

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不已,成千古名篇

虽然马体孝在学习上十分优秀,但是他在家中的生活却十分辛苦。生母虽然得到父亲的喜爱,自己也争气,但是色衰爱弛,马父作为一家之主,自然不能只有一个妾室,很快,马体孝的生母一边心情郁结,一面还得接受当家主母的磋磨,很快她就去世了。马体孝在失去生母后,也开始直面嫡母的迫害。没过几年,马父也撒手人寰。

当时的家产分配主要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当家主母生有嫡子,所以家产大部分家产都在身为嫡子的弟弟手中,马体孝只得到了小部分家产。身为儿子,在为父守孝期间应该远离酒色,可是嫡亲弟弟居然不顾这些,甚至都不在灵堂上祭奠父亲,马体孝见此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到那个令他伤心的地方。

马体孝离家出走后四处游历,看遍大好河山,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大量的诗篇,但是由于囊中羞涩,所以只好行乞度日。

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不已,成千古名篇

就在一年冬天,他途径宿迁,一家富人散钱,将大量铜钱散于地上,不少人为了捡钱起争执,而马体孝看都没看就走了,但是还有一条狗朝他叫个不停,见此情景,马体孝当即写下文中的那篇诗怅然离去,可是这一次他并没有走多远就倒下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倒在大街上再也没起来。

他去世后,宿迁县丞见到这首诗大受震惊,于是就为他下葬,并且将这首诗刻在墓碑之上。后来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的时候,还根据这首诗的格律韵脚又写了一首诗,这也让马体孝得以记载入史料之中。

按照“诗丐”与马体孝的经历对比,可以证实马体孝有极大的概率就是“诗丐”的原型。

总结

马体孝虽然学识优秀,但是尝遍世间苦痛,哪怕身处黑暗之中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昏暗的世间变得更加美好,可惜一己之力难以改弦更张,但正是他坚韧的精神才让他的诗能够在时间留存。

不管这诗丐为谁,人生在世,能有一篇名篇传世,也足矣自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