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水泊梁山上有108位英雄豪杰,他们每一位都身手不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

上到梁山的军师智多星吴用,下到最后一个上梁山专司驯养牲畜的紫髯公皇甫端,都不是凡俗之辈。

不过,像吴用和皇甫端这样的人物,一般都是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专长,故而不需要在沙场厮杀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有一位好汉却与众不同。

他本是据守一方的豪杰,身手不凡,威名远播于江湖,落草梁山后却再也不曾上阵厮杀。

这位好汉就是上应天富星、人称扑天雕的李应。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独龙岗上扑天雕,仗义疏财结英豪

《水浒传》中李应的首次出场便是在第四十七回。

当时,杨雄、石秀与时迁正准备前往水泊梁山,途经祝家庄投宿时,与主人家发生龃龉,几人一时不忿,大闹祝家庄。

然而,双拳难敌四手,几人不慎落了下风。

杨雄与石秀虽然成功脱身,但是时迁却不幸被祝家庄的庄客擒住。

迫于局势不利,二人只好先行脱身,再设法搭救时迁。

然而,无巧不成书,二人巧遇了李家庄主管,人称“鬼脸儿”的杜兴。

因杨雄曾经有恩于杜兴,故而他向两人伸出援手,提议将二人引荐给李家庄庄主,人称“扑天雕”的李应。

只因此地名为独龙岗,有三座山岗,三个村坊间,分别是祝家庄、扈家庄与李家庄,三家曾经许下生死誓愿:若一家有难,必然守望相助。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而杜兴正是受到李家庄庄主的垂青,才有了如今能够搭救恩人的光景。

但,为何杜兴会认为,李应仅凭自己手下的一个管事的引荐就相助素不相识的杨雄与石秀呢?

自然是因为李庄主乐善好施。

若李应平日里是刻薄寡恩的形象,想来杜兴也不会生出这样的想法。

毕竟,此事事关昔日有恩于自己的杨雄,若李应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岂不是让恩公再次陷入险境?

如此不仁不义之事,自然不是杜兴这样的豪杰能做得出来的。

因此,从杜兴得知杨雄与石秀的困境后,第一时间便想到求助李应。

对于杜兴而言,将二人引荐给主家既有机会解恩公燃眉之急,又符合李应广结各路英雄豪杰的志愿,可谓一举两得。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书中对于李应的相貌用了一句“鹘眼鹰睛头似虎,燕颔猿臂狼腰”来描述。

可见,此人相貌堂堂,一身正气。

古人云:相由心生。

如此人物,自然是一位仗义的江湖豪杰形象,想来杨雄与石秀二人在见到李应时,也是这般想法。

李应名号扑天雕,雕者,猛禽也,兼具强大的力量与迅捷的身手,且猛禽长于山林,独龙岗正是李应大展身手的天下。

若是李应没有卷入这一系列的事件当中,或许他能够独善其身,继续做独龙岗上的扑天雕,世人眼中的江湖豪杰。

然而,李应的品行性格注定了他不会对杨雄与石秀袖手旁观,而且凭借祝家与李家的交情,本就是举手之劳。

只是不曾想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而独龙岗上三家多年的情谊也将在这次看似简单的事件之后分崩离析。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两度修书救时迁,一朝无奈上梁山

为了帮助杨雄、石秀二人搭救时迁,李应先后修书两封交与底下人前往祝家庄。

众人皆以为此事即将化干戈为玉帛,不承想事与愿违。

李应第一次的书信是由手下一位副主管领命送往祝家庄的,此时李应信心满满,想着过不了几时,便可解了两位壮士的困境。

哪承想,手下人竟空手而归,称祝家人非但不肯放人,反而气势汹汹,非要将人押到官府去。

李应此时还想着是不是手下人笨嘴拙舌没有说明白,才惹恼了祝家人,便派心腹杜兴再去一遭。

此次的书信也不再由门馆先生代笔,而是亲自修书一封,以表诚意,交由杜兴带与祝家人。

本以为此次总归不会再空手而回,以杜兴的伶俐自然是可以将时迁带回来。

然而,直到天色渐晚都不见人归来。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就在众人忧心忡忡之时,杜兴独自一人气得面色青紫、怒目圆睁。

李应看到此景,看到他这副模样,实在是满腹狐疑。

紧接着,听杜兴复述在祝家庄的情形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祝家三兄弟不仅油盐不进,更是出言不逊,还让庄客试图擒拿杜兴。

祝家人如此不顾两家多年情意,口出污言秽语,全然不顾生死之交,撕毁书信,让李应不禁怒从心上起。

于是,李应当即披挂上阵,直奔祝家庄,杨雄与石秀二人见拦不住他,只好紧随其后,一同前往。

李应见到祝家人后,直接大骂对方不仁不义,不顾生死之交的情意,而祝彪也指责李应勾结梁山反贼,有违三家共同抵御反贼的誓约。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此时,李应不知时迁等人是真要落草梁山,只觉得是祝家庄平白诬赖他人,更是怒火中烧。

二人大战十七八个回合后,祝彪逐渐落下风,败走时,张弓射伤了纵马追击李应,幸好杨雄、石秀二人及时上阵相救。

李应两度修书最终非但没能救出时迁,反而与祝家反目,自己也受了伤,杨雄与石秀也只好告辞,星夜兼程前往梁山泊。

晁盖在宋江的劝说下,兴兵攻打祝家庄。

一战、二战均未能取胜,直到第三次才彻底攻破祝家庄。

而在此期间,李应也确实如他所说,不曾对祝家庄施以援手。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当祝家庄被破的消息传到李应耳中,他也是惊喜参半,不待他细细思量,一个专门为他设的大网已然朝他扑来。

州府官吏以接到祝家庄的状子为由,前来提押李应与杜兴前往府衙问话。

路上宋江、林冲等梁山好汉前来搭救,趁机杀了官吏,劝说李应落草。

李应本不愿落草为寇,但为了暂避风头还是随众人前往梁山。

来到梁山后,他发现自己的家人财产都已经被梁山好汉接上山。

此时,官府也已经认定他成了反贼,李应如今是骑虎难下,不得不落草。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天富星掌管钱粮,扑天雕稳坐后方

李应落草梁山泊并不是他的本义,他本身富甲一方的豪杰,有万贯家财,也有一方自在天地,如今却被迫成了反贼。

当李应面对以晁盖、宋江为首向他请罪的梁山好汉时,有震惊但更多的是无奈,尤其是当他知道当日的官差也是梁山众人假扮的那一刻。

然而,事已至此,多说也是无益。

如今不要说是自己的性命,连同自己的亲眷,自己的家底都已经在梁山泊了,只好既来之则安之了。

那么,为什么水泊梁山的众人要如此大费心机,设计李应入伙呢?

其一,是李应的个人能力,其二便是他的江湖地位了。

从他与祝彪对战称对方是“口边奶腥未退,头上胎发犹存” 时,便不难看出李应的地位。

虽然祝家、扈家、李家三家是生死之交,彼此之间不分高下,但显然李应的地位是相对更高一些的。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而且,李应还对祝彪说:“你爷与我结生死之交。”

从这些,就足可见,就地位而言,祝家三杰也并非能与李应平起平坐之辈。

当然,梁山泊不会只为着一个人名气大就大费周折拉人入伙,李应的个人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从他落草前与祝彪的一战便看得出他身手不凡。

虽然,中箭落马,但这都是小事,李应的个人能力还是十分出众的。

若是他的武力水平真的不敌祝彪,祝彪也不会败走,最终只能靠出其不意地射出一箭来扭转局势了。

然而,在入伙梁山后,就再也没见过关于李应上阵杀敌的痕迹,曾经威名赫赫的扑天雕,似乎是收敛了羽翼与锋芒。

但,真相或许是水泊梁山的108将每一个都身手不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李应的特质相比他的武力而言更有价值。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李应和柴进一样,都是大财主出身,曾经家财万贯,非常有理财管账的头脑。

在梁山上,能够带兵打仗、在战场上取对方首级的猛将比比皆是,武力上的人才梁山并不缺。

但是,能够总管后勤事务,保证梁山上一众人马粮草丰沛,吃喝不愁的人才却不多,虽然有一个柴进,但总归是独木难支。

何况,权力是需要制衡和监督的。

虽然柴进和李应能力相仿,也都是宋江新任的大管家,但是二人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才是最佳安排。

或许正因如此,在李应落草梁山后,就再不见他与人捉对厮杀的场面了。

因为,此刻他的战场转到了后方。

从此扑天雕不必再搏击长空,天福星只需要为水泊梁山的各路英雄好汉稳定后方。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征四方获封官诰,称风瘫归隐故园

在宋江的努力下,水泊梁山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众人入朝接受封赏。

随后,梁山好汉们开始追随宋江为朝廷南征北战,征辽国、伐田虎、讨王庆、平方腊。

在这期间,李应仍然在做着他擅长的事情,辅佐协助同行的兄弟们取得胜利的果实,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兄弟最后战死沙场,下场悲凉,而李应却成为了为数不多还活着的人。

李应在大军得胜班师回朝后,也和其他人一样获得了封赏,被大宋皇帝封为了武节将军,同时也被封了都统制的官职。

然而,不久后他听闻昔日与自己一同打理水泊梁山钱粮的柴进辞官退隐,退出了风云诡谲的官场。

一时间,李应似乎明白了什么,水泊梁山的兄弟们终究是在为他人作嫁衣。

“飞鸟尽,良弓藏。”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如今,梁山好汉们距离兔死狗烹的结局已经不远了。

四方战乱已经被梁山好汉们荡平,而梁山本身的实力也逐渐消耗殆尽,不复昔日鼎盛。

柴进的选择让李应恍然大悟,或许现在就是该抽身而退的时刻了。

早些主动退隐,或许还有机会安度余生,继续贪婪官场富贵,执意留在朝廷上,迟早会被乌糟的官场吞没。

李应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贸然提出辞官,而是提出了一个绝妙的理由——风瘫。

何谓风瘫?

因中风而四肢无力,无法独立行走。

这样的病症,无论是对于文官还是武将而言,都是无法继续为朝廷效力的重疾。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借着风瘫的借口,李应迅速收拾细软,带一家老小回到了独龙岗,归隐田园。

再度踏上故土,不知道李应会不会感慨当年被迫落草,背井离乡。

辗转多年,自己收敛起李家庄庄主的锋芒与傲气,落草为寇,保全家人。

为了朝夕相处的兄弟,一同踏入朝堂,接受了招安,南征北讨,立战功,得封赏,荣耀风光一时。

最后,看破浮华,也看透了赵宋朝廷的腐朽,毅然放下世人眼中的大好前程,归隐故园。

荣华富贵终究是身外之物,能够于乱世之中保全一家老小,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挚禽雄长,唯雕最狡”,号称扑天雕的李应正应了这句话。

李应是一个聪明人,如若不然,他也不会成为梁山好汉中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豪杰。

当初的落草,本不在李应的人生计划当中,然而当一切已无力挽回,便收敛起锋芒,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他武力不俗,但更善理财,正是因为他具有这样的能力,即使他不上阵厮杀也能在立足于梁山。

而当情势再度转变,梁山好汉不复昔日光彩,他又及时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地位。

扑天雕李应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细细揣摩,遇事有决断,当断则断,保全自己和家人。

有自己在任何环境都能立足的能力,也看得清形势,当退则退。

上梁山前他的武功很高,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参考文献

《水浒传》

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

杨津涛《养兵十万,钱从何来? 翻开“掌管钱粮头领”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