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史上不乏文人墨客由衷感慨,如司马光曾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朝朱柏庐感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治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治国。

史上不乏勤俭治国的好皇帝,如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齐高帝萧道成、明太祖朱元璋等,而史上最节约的皇帝,非清朝的道光皇帝莫属!

道光皇帝简直节约到了抠门的境界:在龙袍上打补丁,在大殿与大臣讨论补丁的价格;拜谒先祖不乘坐御轿;皇后过生日只招待群臣们吃一碗老北京的打卤面......这在史上十分罕见!

一起揭秘勤俭治国的皇帝道光的一生。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一:清朝第一位嫡长子继位的皇帝

清朝皇帝继位,有这么4种方式:

一是八王共推制,如清初的皇太极、顺治等就是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确立的;

二是嫡长子继承制;三是秘密立储制,这就是正大光明匾背后的秘密;四是奉诏制,清末的光绪和溥仪即如此。

而道光皇帝绵宁的即位,就十分幸运地避免了腥风血雨的骨肉相残,他是靠嫡长子继承制波澜不惊地登上了帝位的。

公元1782年,道光出生了,他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原本无缘于皇位,但皇长子穆郡王在2岁时夭折,因此道光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嫡长子

公元1820年,嘉庆皇帝去世,38岁的绵宁顺利登上帝位,是为道光皇帝,改名旻宁。因此道光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然而,登上帝位容易,治理天下却很难。皇帝这个职业并不是谁都能干好的,尤其对于治国能力平平的皇帝就大为焦头烂额了。

道光即位之后,很想改变祖父乾隆皇帝晚年以来大清帝国不断下滑的国势衰退,让大清帝国重回“康乾盛世”时期的辉煌与荣光。

然而,历时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破败不堪、积弊难返了,但道光却仍然不甘心,他从各方面入手,励精图治,重振祖业!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在登基之初,都以勤俭节约治国,如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等。

于是,道光便从节俭治国入手。

其实,清朝在入关前,一直都有勤俭治国之风,但在入关后因贪图享乐将此丧失殆尽了,从上到下奢靡无度,导致国库空虚,而长此以往大清王朝必将走上衰亡之路

于是,即位之后的道光皇帝,开始重新审视治国的问题,他先从矫正人心风俗开始倡导节俭,让天下臣民重回返璞归真,从而让国库充盈起来,让百姓富裕起来。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二:道光皇帝究竟有多节约

道光皇帝在节俭方面都采取的措施在古代皇帝中可谓少之又少,看看有哪些措施?其结果又是怎样的?

一是颁布法令约束官员。

道光登基不久,就颁布了《御制声色货利论》,这是什么法令呢?就是要求官员们力行节俭,不沉迷女色等。

二是自己带头以身作则。

道光将厉行节俭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在中国古代皇帝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而这样的两次案例,让群臣们看到了他的治国决心。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每餐膳食至少有20多道菜肴,这是正常标准。但道光认为这样太过奢侈了,下令裁减,每天最多做4个菜

甚至有时只有1个菜:豆腐烧猪肝

这对于九五至尊的皇帝,确实太节俭了,和普通老百姓家庭生活水平差不多。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而如此节俭,也令管理御膳房的官员们叫苦连天,毕竟皇帝吃得越丰富奢侈,他们所捞得的油水就会更多,皇帝每天吃这么少,他们根本就没有可捞的空间。

而道光接下来的两次操作,更是让他们彻底傻眼了。

公元1835年这一年,是道光皇后40岁的生日,道光决定宴请群臣。

那些被邀请的大臣们满心以为可以大饱口福一餐,因此特意清空肚子来赴皇后的生日宴

没想到,结果却令他们大跌眼镜。满心欢喜、饥肠辘辘的大臣们赶来,却只吃到了一碗老北京的打卤面!

皇后40寿诞吃打卤面,这令他们哭笑不得,这哪是什么国宴?就连普通百姓家的生日宴也比不上。

就算搁在今天,至少也得热热闹闹的搞上几桌菜品丰盛的菜肴。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原来,道光皇帝在此前就特意下旨御膳房:皇后千秋寿宴,只能宰两头猪,用老北京的打卤面来招待大臣们。

还有一次,大学士长龄平定回疆叛乱班师回朝,道光欣喜万分,立即下旨在万寿山摆下庆功宴来招待长龄,文武百官见皇帝如此高兴,以为会有一顿美味佳肴。

但是,等到君臣都坐上席之后,大家一下子都十分尴尬了,连筷子都不敢下了。

原来,桌上只有为数极少的几盘小菜,如果动筷子多了,很快就会被吃得个精光。

于是,大臣们为避免尴尬,只得陪皇帝喝了几杯酒就完事了。想想这是平定叛乱的庆功宴,草草以少得可怜的小菜相庆,可见道光有多节俭,也令群臣们刮目相看了。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胜焉

经此两事,大臣们终于见识到了道光以身作则倡导的力行节俭之风并非嘴上功夫,而是落到了实处,因而也紧跟皇帝的步伐,做做样子样子节俭,也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清朝人服饰一般用袍褂罩身上,裤子很少穿外面,为了节约,道光长年穿站旧裤子,时间一久,裤子膝盖处就破损了,道光就让内务府打上一个圆形的补丁。

百官一见,纷纷将裤子打起了补丁,甚至裤子好端端的也要故意弄一个洞然后打上补丁

可想而知,堂堂金銮殿上充满一群衣衫破旧的人,就像丐帮聚会一样,如此也是啼笑皆非了。

而这样的场景,也令君臣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讨论补丁

有一次,有个大臣为了表现自己,故意在跪拜皇帝时露出自己膝盖处的补丁来,道光一见,果然来了兴致,他问大臣:

爱卿,你膝盖处的补丁花了多少银子啊?”

那位大臣原只想拍拍皇帝马屁的,没想到皇帝有此一问,一下不知如何回答,毕竟补丁是下人经手的,他哪里知道花了多少钱,因此就试着说花了“三钱银子”。

谁知,道光听说后,大为遗憾地说道:

还是民间的补丁便宜啊,朕的内务府,一个补丁就需要5两银子啊”。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底下的大臣一听道光之言,在心里暗自发笑,他们心知肚明:一个补丁5两银子,显然皇帝是被务府官员给贪了,给蒙骗了

要知道清末的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5两银子就是1000元了,这钱足以买很多条裤子了。

但是这个中的奥妙又有谁敢告诉皇帝呢,毕竟谁也不想得罪人。

有大臣为了靠近皇帝,就对皇帝撒谎。

如有一次,道光问大学士曹振鏞他家吃鸡蛋要花多少银子,没想到对方竟大言不惭地说,他从小就不吃鸡蛋,因为自幼就有腹胀的毛病。

道光信以为真,从此十分看好曹振鏞。

三是在后宫用度方面力行节约;命各地破除旧例,停止进贡;道光本人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停止皇帝的南巡北幸等。

众所周知,皇帝全国巡游自古有之,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就曾六下江南等,如此劳民伤财。

但是,到道光时就不再模仿先帝的南巡北幸,避免扰民及增加百姓负担,甚至拜谒祖陵等都不坐御轿,还多次要求官员节省经费开支,如发现浪费,严惩不怠。

在后宫用度上,道光要求后妃摒弃豪华配饰,衣食用度从俭,公主出嫁婚礼一切从俭,福晋娘家陪嫁也不能奢华,如违反则严惩。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道光自己的御用品也十分节俭,如内务府给他刻了40方砚台,而他只留下2方,其余的都赏给了大臣。

他用的毛世间罕见珍贵的“紫毫“,道光知悉后,下旨不再使用紫毫,只用民间毛笔。

但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令皇帝完全防不胜防。

道光到了晚年时,就更加节俭了。尤其在饮食上,更是喝起了百姓家的“片儿汤”,这种大概与民间喝的面皮汤类似。

道光让内务府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做片儿汤,这可让内务府为难了,因为如此简单的餐食,他们是一点油水也捞不着的。

为此,内务府想到了一个捞油水之法,称做片儿汤需要另建一个厨房,而建厨房就要派专人负责,如此就要皇帝出6万两银子办理此事,再加维护费得要15000两银子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道光一听,吓坏了,突然他眼珠一转,说道:“那就算了。不过,朕知道前门外有一家做片儿汤的饭店,一碗只要40文,你们每天就去那买吧。

如此也算是解决了底下人的蒙骗行径,不料道光还是低估了内务府人的奸诈狡猾。

因此在道光吃了片儿汤没几天后,底下人就来报告说,那家饭店已经关门大吉了。道光只得感叹道:“没想到朕贵为天子,竟连一碗片儿汤都吃不到,真是可叹啊!”

显而易见,这是内务府的人使了手段,让那家片儿汤店关了门的。看来,那时的清王朝之所以内忧外患,也与不察身边人息息相关。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三:被误解多年、治国能力平平的好皇帝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他38岁即位,在位30年,将勤俭治国贯穿始终,希望重振大清王朝将之带上辉煌盛世。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道光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倡导节俭等,效果都太过微乎其微了,甚至现在看来治标不治本。

因为那时清王朝已F败透顶,不仅从上到下各级官员严重奢侈糜烂,而且当时的经济、政Z、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已出现了颓势。

也就是说,清朝已经病入膏肓,无法治愈了,尤其鸦P战争失败之后,清王朝更陷于内忧外患的艰难之境,令道光心灰意冷。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因此,即便道光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整顿吏治、任用贤臣、平定叛乱,甚至极少娱乐、终身节俭等,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清逐渐走向衰亡的宿命了

道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节俭的皇帝”,他是一位被误解多年的好皇帝,虽然不是一位优秀明君,没有从政天赋,资质也很平庸,治国能力平淡无奇,但道光胜在十分勤勉,他不是优秀明君,但也绝不是昏君。

如果给道光一个盛世,想必比祖父乾隆更能守好祖宗基业,可惜他生在一个内忧外患、积病难返的时代,注定努力终将付诸东流!

道光的努力,如同一句歇后语所说:“大力士绣花-心有余而力不足”,令人不得不感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不过,道光皇帝的勤俭治国、杜绝奢靡,还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在任何时代,即便在衣食富足的当下,我们也要时刻牢记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付诸践行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他被誉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龙袍打补丁,皇后生日请群臣吃打卤面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