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一位名人曾说:“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近来,无论孔乙己现象,还是张家界跳崖者事件,都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加之《人生之路》热播,更令我们感慨万千,五味杂陈!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这个社会究竟怎么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又该反思什么?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都太大,一时难以剖析清楚。

作为一个面临高考的高三孩子的母亲,我真的非常痛心,又百感交集:痛心那些年轻鲜活生命的陨落;同时也为年轻人的未来担忧不已。

对于这些现象,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权作抛砖引玉之谈,敬请批评指正。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一: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年轻人该何去何从?这想必是现在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如同人类的三个终极灵魂拷问: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我是谁?

孔乙己与张家界跳崖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学历高或低,都要融入到社会中,为生活而打拼。而对于后者,个人认为,还是太极端了!

当下年轻人压力大,就业、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因为这些压力,而选择从山顶上一跃而下以结束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确实太无语了。

生命诚可贵,就算人生旅途中遭遇到再大的风浪与坎坷,也不应轻生。常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这一生,只有一次生命;好死不如赖活。死都不怕了,还怕活着吗?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说白了,还是人性中的懦弱在作祟!

对于张家界跳崖事件,很多人搬出了民国天才作家张爱玲的名言来感慨不已:“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这话猛地一看,很有道理。

但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它毫无疑问是一碗摧垮人生意志的“毒鸡汤”,也是一种逃避人生的懦弱说辞

要知道,张爱玲之所以如此说,是源于她不幸的原生家庭。她从小失去母爱,被父亲毒打,被继母嫌弃,有此消极之言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如今我们引用就有些偏颇了。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该何去何从呢?

一要学会接纳自己。

《吕氏春秋·先己》曾言:“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古人先贤都是先治理好自身然后才能治理天下。

因此,钰姐认为,人这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够战胜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要接纳完美的自己,也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包括容纳自己的阴暗面,以及与自己和解。

而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成长!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接纳自己,包括完美的与不完美的。如:在孤独时,给自己安慰;在低谷时,给自己信心......对于世界的一切不完美,都能坦然面对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骆驼祥子

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也没有统一的模板。面对生活的挑衅,我们既穿得了长衫,又要学会拉黄包车;既当得了孔乙己,也当得了骆驼祥子

我认为,这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与真相

现在的孩子,就是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了,简直就是在甜水里泡大的,稍遇一些挫折就受不了,甚至要死要活的,完全没有一点承受力,令人深感教育的缺失与失败。

我儿子小时候就是由爷爷奶奶带到五岁的,那时就有几个常见的毛病:一是承受力弱;二是肥胖;三是近视。我们自己带以后,这三方面都改善了不少,尤其面对挫折承受力强了不少。

如此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自我,一个不分裂、不厌恶的自我,让自己走出自卑、羞耻与回避,就拥有了面对挫折的自信、乐观与勇气。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二要学会接纳他人。

常言,接纳他人,舒展自己。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要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完美,这样才能与他人共情,去经营一段被需要、被尊重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然要选择令自己舒服的人际关系,比如在性情、爱好、三观等都比较一致的朋友在一起,就会令自己产生安全感与舒适感。

还有,我们也不要因为对方的错误,而惩罚自己,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实在不行就选择回避。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三要真正融入社会。

社会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但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个人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因此适应社会尤为重要。

然而,社会又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势必被它抛弃。要知道,是我们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来应我们。

融入社会是我们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只有在坚持自我价值观的前提下更好地与社会融合,才能在社会规则下发挥自我最大效能。

因此,如果一个人憎恨自己、敌视他人、逃避社会,那么他一定是孤独的、焦虑的、抑郁的,严重者甚至轻生厌世,结束自己生命;就像张家界那3男1女跳崖者一样。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而如果一个人接纳了自我、理解了他人、融入了社会,那么他(她)一定是健康的、愉悦的、满足的而成长的,他的整个精神状态也是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

一位名人曾说:“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钰姐认为,一个人的积极与消极之分,在于他们是否处理好了自己、他人与社会三者的关系,也就是是否接纳了自己、他人、是否真正融入了社会中,而不是逃避。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二:社会该反思什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仅为个人浅见,敬请指导。

人是社会的人,除了一个人要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外,我们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呢?

据报道,张家界4名跳崖者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聚在一起相约自杀,甚至在跳崖前还服了毒,以双保险方式结束生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决绝地放弃年轻宝贵的生命甘愿赴死呢?

毋庸置疑,经济与生活压力是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社会该反思什么?

首先,应更多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底层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感越来越低,其实不外乎在这几方面如买房、就业、家庭、教育等方面力不从心,尤其就业变得越来越难,再有甚者生活也都难以为继。年轻人甚至不敢结婚、生娃了,有的就算结婚生娃了,也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摆烂啃老。

我认为这是重点问题。

我是一位高三学生的母亲,现在都开始焦虑孩子的未来了,以孩子成绩考个大学很容易,但毕业以后呢?社会竞争力这么强,岗位又那么少,孩子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吗?

我们是一代侥幸脱离农村进城工作的80后孔乙己,辛辛苦苦挣钱让孩子在城里接受良好教育,难道今后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脱掉长衫成为骆驼祥子吗?真的是不敢想象了。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其次,应更加年轻人的教育是否缺失尤其心理是否健康。现在年轻人的心理会何越来越脆弱,是价值观教育的缺失?还是社会本身的状况引起?是否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呼吁更多的主流媒体应多报道正能量的真善美的事件。尽量杜绝一些阴暗负能量的报道,毕竟整个社会的风气是需要一个洁净清朗的空间的。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写在最后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我们都要努力去适应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内在。而如果因为一些挫折而放弃生命,实在是太过懦弱而愚蠢了。

最后,以张闻天的一句经典的名言来送给大家:“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因此,生命诚可贵,请珍爱生命!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从孔乙己到“张家界跳崖者”,年轻人该何去何从?社会该反思什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