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沱江悠悠沱江长,沱江弯弯去远方。

两岸青山美如画,千里碧波走帆樯。

作为巴蜀儿女,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巴蜀文化总有一份永远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与热爱。

自古以来,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依山而建,逐水而居”一直是祖先们的智慧生存之举。

在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四川,就有一条长达1000多里的美丽大江,她源于三江聚首的成都金堂赵镇,再从古城-泸州汇入滔滔长江,她就是沱江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人类很早就利用沱江水资源了,自古江上扬起风帆,轻舟巨舫来回穿梭,水上贸易尤为兴盛,尤其沱江发达水系哺育了两岸2000多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灿烂文明。

古代巴蜀,道路艰险,陆路不便,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叹,因此古代巴蜀的货物运输就主要依靠水运了。自古以来,沱江水运兴盛;船家文化深厚,造就了沱江流域辉煌的码头文化、商贸文化与移民文化等。

而位于沱江上游之滨的“千年古镇五凤溪”就是此种文化的完美彰显,还被美誉为: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

五凤溪一摇浆,要装成都半城糖。

这是流传于五凤溪的一段著名民谣,它形象而深刻地道出了五凤溪当年的地位与繁盛以及“千船竞发”的盛况,因而五凤溪有了“三江汇聚赵家渡,飞流直下五凤溪”的美誉。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五凤溪前临沱江水,后靠龙泉山,是沱江水系进入成都的必经之路,也是清朝川西第一水陆码头。川西的粮食、丝绸等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重庆,而重庆的洋货、宜宾的水果、自贡的井盐等就沿沱江运到五凤,再从五凤上岸转运到成都。

而这样的船家文化、商贸文化都孕育了响彻两江数百年的一朵美丽奇葩-“沱江号子”,因为这些货物是在苍凉而磅礴的“沱江号子”中穿梭运转的。

有了船,就有了船工,也就有了那一首首高亢嘹亮而婉转动人的“船歌”,“沱江号子”便是其一。

可别小瞧了“沱江号子”,它是不可多得的巴蜀文化,是十分罕见的原生态民歌,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还在2006年入选了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沱江号子”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何能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钰姐逐一为大家讲解清楚。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一:沱江号子的来历

“沱江号子”,就是沱江船工劳动的一种号子,是船工们的一种口头创作出的作品。

因为在劳动过程中喊号子,一是有利于集体完成协作性劳动,二是可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压力,因而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而时间一久,这些呼号声就逐渐被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展为了一种歌谣的形式了。

不难推断,千里沱江上的纤夫们,在统一行船拉纤的步调中就发展出了“沱江号子”。

那“沱江号子”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沱江号子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蜀道依然天险,而为了将内江盛产的甘蔗运输出去,就产生了水路运输,当时两岸的农夫大多就以拉纤为生了。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为了避免在拉纤过程中被水流湍急的江水卷入江中发生丧命的危险,他们就需要跟着呼喊着诸如“嘿呦、嗨游”等的号子拉动满载甘蔗的船只前行,如此“涝江号子”应运而生。

“沱江号子”以其磅礴的气势、深沉的韵律、神奇的功效、丰富的内涵等著称,它们或激越、或绵婉,或高亢,或动人等,令人叹为观止,不难想象出滔滔沱江的灵异天险、水运事业的繁荣发达、劳动人民的劳动艰辛、抢滩涉险的惊心动魄场景来。

“沱江号子”是底层劳动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的一种民歌艺术,是纤夫们在急流险滩的拉纤中唱出的劳动之歌,目的是为了鼓舞干劲、消除疲劳,同时给人带来身心愉悦之感

是的,劳动是第一生产力,劳动是财富之源,劳动是快乐的,劳动也是幸福的。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二:沱江号子的唱腔与步骤

沱江号子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彰显,它曲调高亢嘹亮,韵律婉转动人,因此它的产生也极为不易,一共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打河号子”。

这其实同歌曲的前奏没两样,沱江号子也是有前奏的。在滩多急流将近、船只在江中缓缓行驶时,众纤夫们就需凝神聚力了,这时喊的号子就是为后期船只顺利通过险摊作铺垫的。

此时纤夫们鼓起腮帮、挺起胸膛,蓄积力量准备迎接挑战,号子热烈但不激烈,就像一阵由远而近的马蹄声。

唱腔如:“嗬,嗬,嗬,......嗬讫咗,嗬讫咗......”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第二步是“倒板号子”。

在纤夫们蓄积了力量之后,就要开始冲滩了,如同两军交战前蓄势待发之后再完全爆发出来。因此纤夫们就要释放力量,一股作气,目的是控制船只,逆流而上,为此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倾斜,纤绳变得更笔直,聚集所有力量一刻不得松懈。

毕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同与命运搏斗一般。而此时的号子就会变成紧张激烈起来。

唱腔如:“头发长,脸儿白,冇有哥哥睡不得......”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第三步是“数板号子”。

数板号子节奏更为明快,是指挥性号子,在激流中上行时更应高亢绵长,虽不似倒板号子那么激烈,但于绵长中必须蕴含无穷力量。

而由于水流冲击与纤绳阻力,纤夫们的脚步变得更加缓慢而沉重,但其中却有极其强大的力量,其力量也更加饱满与坚韧,完美诠释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魅力。

这是对纤夫们精神与意志力的挑战与考验,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在这一步里,船只已经通过险摊了。

唱腔如:

沱江滩多路又险,最恶要数三皇滩,

走马滩我都不怕,只怕灶火钻卡卡。

马尿滩险是门槛,上水纤藤容易断。

峡马纤路不好走,水浅要数清溪口。

......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第四步是“橹号子”

船只驶过险摊之后,就到达了平静安宁的水面,这意味着纤夫们抢摊成功了。这时纤夫们的心情是愉悦的,为了表达这种情绪,他们喊出的号子也就变得轻松、舒缓而欣慰了。

因此,沱江号子形象呈现出了纤夫拉纤时的整个过程:准备时的力量蓄积与凝神聚力;拉纤时的力量爆发与奋力血拼;完成后的挣摊成功与绵婉抒情。

如此,既反映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拼搏,也体现他们在劳动中的快乐与喜悦。

毋庸置疑,“沱江号子”是沱江两岸纤夫们的精神食粮,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三:沱江号子还需有领唱

在拉纤过程中,由船家聘请的领唱如正喊、贴喊也是功不可没,他们坐在船头领唱,还要识水性、懂水路。他们领唱以调动纤夫们的情绪、调节拉纤的节奏等。

而由于他们不需要像纤夫们一样拉纤出卖苦力,只需坐有船头用歌声指挥纤夫拉纤通过激流汹涌的险滩即可。

因此他们可以穿洋褂、撑洋伞等悠闲地坐在船头上,因此他们是纤夫行业中工资待遇较高的一类人,就像工厂里的管理人员一样。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四:沱江号子的原生态魅力

沱江号子是一种原生态民歌,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民歌艺术。

它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其间的唱腔与音调也是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叙古话今、种类丰富等,既有山歌、民歌,也有民间小调、戏文演义等。

尤其其所唱内容令人感怀,有帝W将相,有才子佳人,有乱世草寇,也有市井凡夫等;它们或教化众人,或催人泪下,或诉说辛酸,或即景抒情等,总之来自于劳动人民中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反映,也深受劳动人民的热爱。

“沱江号子”较为有名的代表作是《十月怀胎》《赵五娘》,堪称唱不尽的世间艰辛,吼不完的人间世俗,说不尽的船工辛酸。

有英雄草莽类的,如:

桃园闪出了将三元,刘备手持双股剑,

关云长手拿偃月寒,张飞本色是猛将,

大吼一声扶将鞭,一人难接三人战。

......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还有戏文演义类的,如:

不说白来就说白,船舟借伞是白色。

过府吊孝秦小姐,借尸还魂梅秋月。

......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凤风土人情、教化人如孝顺媳妇、十月怀胎,抬丧歌等。

总之,沱江号子是沱江流域政Z、经济、文化、自然与民俗等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变迁的活化石,也是数百年的乡音绝唱,尤其是沱江流域灿烂文明史的彰显。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五:沱江号子的文化传承

如今,蜀道不再难,陆路不再险。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与陆路交通发展,粗犷辽远、高亢绵婉的“沱江号子”或将濒临失传,成为千古绝唱。

所幸,五凤溪古镇成立了沱江号子保护小组,将其用文字与影像的形式保存了下来,让数百年的文明不至断代

沱江号子的传承人就是五凤镇的李义双,他于1921年出生于金堂五凤镇,16岁进入沱江航运社当了一名纤夫。

在此过程中,他被千里沱江的美景及粗犷美妙的沱江号子所吸引,因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喊“沱江号子”。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20岁时在师傅教授及自己不懈努力下日益成熟,24岁时就能独自带队跑船,行自贡、内江、宜宾、重庆一线,如此独闯千里沱江直至沱江航运社没落。

然而,李义双对沱江号子的内容、唱腔、韵律,以及他对沱江号子的满腔热忱将永远铭记并发扬传承下去。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写在最后

沱江号子是一种世间罕见的时代强音,是巴蜀儿女聪明才智的完美彰显,也是劳动人民浪遏飞舟、中流击水的豪情,更是巴蜀沱江流域的灿烂文明史的精华浓缩。

2006年,“沱江号子”入选为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实至名归。

你怎么看“沱江号子呢?欢迎留言。

“沱江号子”为何能成为一种非遗文化?揭秘闻名数百年的千古绝唱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