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前言:提起门阀士族,人们会想到魏晋南北朝,提起东晋门阀,人们会想到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前者是东晋立国的最大功臣,也是东晋早期最有权势的士族,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赫赫声威。后者是东晋打赢淝水之战的关键所在,也是东晋后期的当轴士族,有“一日四封公”和“华夏首望”之辉煌荣耀。这两个家族之所以能一步步发展成巨无霸,离不开家族内部的人才鼎盛。

不光是“王谢”,所有士族基本都是枝繁叶茂、树大根深。一来,士族经济实力雄厚,有足够的能力多生多养。二来,士族掌握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人口基数够大,总能优中选优,培养出一些拔尖的人才。然而魏晋时期的高平郗氏却有些“不同凡响”,他们家族人丁单薄,名见经传的人物远不像“王谢”高门那么繁盛,因此常常被世人低估,可他们照样跻身东晋高门行列,让“王谢”也不敢小觑。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高平郗氏的郡望

一、短暂辉煌过后的落寞

1、摇摆不定

郗氏虽然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但是来头并不小。相传西周的开国功臣苏忿生(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有一支脉被封于郗地(今河南沁阳),因而有了郗氏。如大多数姓氏一样,郗氏亦在秦末乱世的大潮中四处迁徙,历经各种苦难,终在高平金乡扎下了根,并于东汉末年因为郗虑的原因而成功进入大众视野。郗虑的成名主要在于他的儒学功底深厚,要知道他可是大儒郑玄的弟子。

当时玄学尚处在萌芽阶段,社会主流文化依然是儒学,这便为郗虑的仕途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据相关史料所载,郗虑因有才名而被荀彧推荐给曹操,由此加入曹操阵营。众所周知,曹操玩的套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身边聚集了一批心向汉室的文臣武将,荀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出意外的话,郗虑对汉室也会有一定的忠诚度。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曹操在邺城遥控许昌城内的汉献帝

刚开始的时候,曹操对汉室有需求,双方尚能维持一种比较和谐的状态,郗虑在这个时期帮着曹操做了不少事,比如罢免赵温诛除孔融等,并因此成为曹操所信任的人,官职一度升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然而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增大,需求变成了阻碍,曹操和汉室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郗虑对曹操的态度也随之变得摇摆不定,最后沦为汉魏相争的牺牲品。

不管郗虑在担任御史大夫期间的成绩是否好看,只要他在那个位置上待过,他的家族都会受益无穷,毕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十分看重家世,而且他在儒学上的造诣和对儒学的态度也会让他们的子孙学而致用。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自郗虑死后,他的子孙或许是因为心有畏惧,连续两代人几近于销声匿迹,家族声势大不如前。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汉献帝帮曹操捉拿伏皇后

2、换个方向

直到司马氏篡魏后,高平郗氏才重新见诸史册。史载郗虑的曾孙郗隆因为和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关系不错,在司马伦掌权时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其家族由此迎来了复兴之机会。只可惜这个郗隆完美继承了郗虑的“摇摆不定”,他在齐王司马冏讨伐司马伦期间始终拿不定主意该支持谁,结果导致麾下将士生乱,他本人亦不幸殒命。

眼见家族好不容易等到的希望再次破灭,族中子弟灰心丧气者比比皆是,但是郗鉴(郗隆之侄)却不服气,他化悲愤为力量,在“八王之乱”期间竭力自保,不管哪方势力招揽,他都拒辞不受,结果养出了不小的声望。洛阳失陷后,他一个不慎,落入到乞活军陈午手里,鉴于他声望高,陈午反复劝他入伙,甚至表示愿意奉他为主,好在他始终不为所动,最后成功脱逃。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八王封地分布图

当时中原纷乱,高平亦未能幸免,饥荒和战乱不断在侵袭高平百姓。郗鉴深知越是乱世,越要抱团取暖的道理,他主动把亲朋好友给他的救济拿出来和乡里贫弱分享,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然而这毕竟是一时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于这点,他知道,他的老乡们也知道。老乡们稍一商榷,便推举他为领头羊,想让他给大家伙争取条活路出来。

郗鉴这次没有拒绝,他带着一千多户百姓迁到峄山(即东山,位于今山东济宁)避乱,他们有时是农民,有时是流民,有时又会是战士,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就这样,郗鉴成了一支带有浓重“宗族乡里”属性流民军的首领,进而完成了从世家子弟到武人的转变。都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他在此期间所经历的一切都将成为他日后光大门楣的基础。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从高平金乡到峄山

二、举足轻重的地位

1、以军功护社稷

琅琊王司马睿和王导等人经略江东时,惯以封官许愿来团结各方势力,手里有流民军的郗鉴被封了个龙骧将军。当时郗鉴所在的兖州鱼龙混杂,各方势力之间互不统属,常有争斗,而且石勒等势力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越是恶劣的环境,越历练人,郗鉴以惊人的速度在成长,尤其是他的统御能力。即使食物匮乏到大家伙需要去捕野鼠充饥的地步,也无人离弃他,短短的三年时间,他的部下就达到了数万之众。

实力和分量成正比,郗鉴很快被司马睿所建的东晋朝廷加封为都督兖州诸军事。适逢镇守豫州的流民帅祖逖去世,石勒趁机大举南侵。郗鉴迫于形势,只得率部向南退至合肥,与此同时,司马睿为了增强对郗鉴所部流民军的控制力,召其入朝任职。郗鉴一来不愿意辜负部众的信任,二来也不想失去继续进身的凭仗,故而在朝廷和流民军之间两头徘徊。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石勒夺得青州、徐州和豫州等地

郗鉴的这种选择没多久就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好处。王导的堂兄王敦从荆州顺江而下,逼死了晋元帝司马睿,继位的晋明帝司马绍苦于手里无兵,只能坐视王敦的野心日益膨胀。史载王敦在屯驻姑熟期间为了消除北面郗鉴的威胁,逼迫朝廷将郗鉴彻底调离合肥,不料反而让郗鉴坚定了帮助朝廷平定王敦之乱的决心,郗鉴建议晋明帝放下对流民军的成见,让流民军为朝廷所用。

当时流民军众多,实力比较可观的主要有祖约(祖逖之弟)、刘遐苏峻等部。然而这些流民帅和朝廷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提防,很难合作。郗鉴的作用就是充当朝廷和流民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二者能够暂时放下芥蒂,联手对敌,遍观满朝文武大臣,也只有郗鉴能做的了这个事。王敦之乱平定后,郗鉴因功跻身朝廷重臣行列,在晋明帝临终时被指定为辅政大臣之一。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王敦之乱

2、以平衡促发展

受王敦之乱的影响,王导在朝中的声望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外戚庾亮。或许是秉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宗旨,亦或许是单纯的急功近利,庾亮甫一掌权,便拿流民帅苏峻开刀,结果激起苏峻之乱,建康再度失陷,庾亮逃到江州主持平乱事宜,郗鉴则奉命负责扬州以西八郡的防务。以郗鉴的军事眼光来看,朝廷要想平叛,一个是要守好会稽,另外一个则是要在京口(今江苏镇江)驻军。

前者是为了保障朝廷的财力,后者是为了使叛军首尾不能相顾。郗鉴的看法受江州刺史温峤高度认可,二人一商量,由温峤率军防守会稽,郗鉴则率军在京口设营。刚开始的时候,京口形势不容乐观,郗鉴连吃败仗,部下们纷纷劝他退守广陵,可他不信邪,硬是化腐朽为神奇,灭了苏峻之弟苏逸统领的一万多人,为后面的成功平乱立下大功,最关键的是他还因此在京口站稳了脚跟,获得了一个足以影响朝堂风向的据点。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苏峻进攻建康

京口的地形易守难攻,且临近建康,既可以为朝廷防御北边的来犯之敌,还可以让朝廷感受到眼皮子底下的威胁。有了京口,郗鉴在朝中的话语权不断加大,这就为他的平衡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说白了,东晋是一个众多势力组成的大联盟,如果有任何一方独大,这个联盟就有可能失稳。苏峻之乱前,王导弱,他便将女儿嫁给了王导的堂侄王羲之,以表示对琅琊王氏的支持。

苏峻之乱后,庾亮弱,他转而配合庾亮。当时屯兵荆州的陶侃想效仿昔日王敦,他联合庾亮予以制止了,接着庾亮接收了陶侃的军权,想搞掉王导,他这个时候又反过头来支持王导,极力制止庾亮,让其不敢轻易向东,只能把精力放到北伐建功上面去。也就是说,不管谁想破坏东晋的平衡,他都会去反对,即使是他的亲家也不行。他越是这样,王导和庾亮等人越是高看他。

这个家族仅靠寥寥数人,便成为让“王谢”豪门不敢小觑的存在

藩屏建康,控扼三吴

结语

高平郗氏在郗鉴的手上正式跻身于东晋高门,其长子郗愔和次子郗昙不坠门楣,让其家族平稳发展。一般来说,一个高门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高平郗氏绝对是另类,而这更是衬托出了郗鉴的卓异。他虽说看似没有很大的成就,名声也没有王导、庾亮和谢安等人响亮,可他为东晋朝廷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真实而有效的。

如果没有他的努力,且不说东晋是否能抗住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起码东晋内部不会在苏峻之乱后安定了将近七十年。就拿他所经营的京口来说,成就了多少豪杰?龙亢桓氏的桓温正是因为得到了郗鉴之孙郗超的支持,方才用京口进一步壮大了自身,陈郡谢氏的谢玄又在京口组建了声名赫赫的北府兵,而北府兵中又走出了一个刘裕。用王夫之先生的话来说“东晋之臣,可胜大臣之任者,其为郗公乎”。

参考文献:

《晋书》

《东晋风云》

《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