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随着吐蕃在沙州政权的巩固,已经被统治了近三十年的沙州逐渐进入安定发展的时期。

调整治理政策

一方面,吐蕃贵族顺利平定了统治初期汉人的反抗,扫清了发展阻碍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唐王朝对自己占领河西地区的承认,他们迫切地希望与唐朝早期签订盟约。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由此,吐蕃调整了自己的治理政策,再也不像唐蕃战争时随意杀害民众,掳掠百姓。

同时,他们建立了如阿骨萨、悉董萨等汉人部落,为的就是使汉人安下心来,接受他们的统治。

“比起相同告身的于阗人来说,汉人军部落有着优越得多的地位。”

这些措施,既有利于恢复正常秩序,维护吐蕃在河西地区的统治,也在客观上提高了汉人的地位,避免了汉人大规模逃亡的可能。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与此同时,吐蕃统治沙州后,以“突”田制代替了唐朝的均田制。“

‘突’原指一‘驾’或‘一具’,此后转意为土地计量单位,一突等于唐制十亩”。

杨际平在《吐蕃时期敦煌计口授田考——兼及其时的税制和户口制度》一文中,利用敦煌文书与鄯善出土的藏文文书比照,分析吐蕃统治沙州时期实行的是计口授田制度,“其中18户是一人一突”。

敦煌文书《丑年十二月僧龙藏牒》载:“齐周身充将头,当户突税差科并无。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官得手力一人,家中种田、驱使,计功年别三十驮。从分部落午年,至昨亥年,计三十年,计突课九百驮,盖在家中使用。

”僧人龙藏出家前名为齐周,曾担任“将头”,大概相当于百户长,被分了“手力”一人。“手力”除了耕种自己的一份地外,还得供齐周驱使,为其耕地。“

手力”耕种了三十年,需要向齐周缴纳“突”税900驮,每年缴粮食约合30驮。

部落牛年为790年庚午年,也就是说吐蕃于790年已经在沙州实行计口授田和纳税统一标准了。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伴随着计口授田的推广,大部分汉人百姓都有了自己的份地,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这有利于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汉人户口的恢复和休养。

吐蕃统治时期的沙州三万多汉人能遇难成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是由众多因素所导致的。凉、甘、肃和瓜州依次陷落后,河西节度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西迁,最终迁至敦煌县城。

其中随迁的军民就包括八军三守捉留守的部分士兵。这些外来人口极大地补充了沙州的守城力量,也弥补了战争造成的死伤。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而“毋徙它境”的承诺促使了沙州的和平投降,保全了沙州大部分汉人百姓。

沙州陷蕃后,汉人的抗争以及长期统治的客观要求,使得吐蕃上层逐渐改变统治策略。

由此吐蕃建立的阿骨萨、悉董萨等汉人部落,实行计口授田等政策,提高了汉人的地位,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客观上也保存了沙州的汉人户口。

根据分析,唐天宝元年沙州地区有“户六千三百九十五,口三万二千二百三十四”。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除了1200余名粟特人和少部分龙家人外,沙州的汉人数量约为30000余人。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的户籍奏报制度被破坏,沙州的户口数也不再见于正史记载。在沙州陷蕃前夕,河西东部各州早已陷落,而河西节度使府也已迁至沙州城内

随迁而来的官吏、士卒和家眷给沙州带来了大量的汉人户口和充足的守城力量。

从外迁入沙州的汉人户口和天宝元年至陷蕃前四十多年的人口自然增殖,大致与战争伤亡人口和部分西逃人口相抵消。

因此,陷蕃前的沙州汉人数量约为30000余人。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陷蕃后,因沙州以“毋徙它境”的条件得以和平投降,沙州的汉人户口未有太多的流失。

吐蕃在沙州设“汉人万户长”“汉人万户观察使”“万户长秘书”等官职,也从侧面证明吐蕃确实信守了承诺,使得沙州地区免受了“悉莫能存”的悲剧,汉人百姓没有遭受屠戮。

吐蕃统治沙州时期,除了前十年社会动荡不安,人口增长停滞不前;后五十余年,汉人地位有所提高,农业经济得到恢复,汉族人口也有了缓慢地回升。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至吐蕃在沙州的统治瓦解时,沙州汉人至少有30000余人。

张议潮起义

张议潮率众起事成功后,所得唐宣宗的诏敕也说明了吐蕃统治瓦解后沙州的汉人数量仍保留在三万余口。

分析陷蕃时期沙州汉人得以保全的原因,盖有三点:沙州以东各州的迁入人口补充了因战争导致的伤亡人数。

沙州的和平投降促使了吐蕃信守承诺,客观上保全了大部分的汉人户口。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陷蕃初期沙州汉人的激烈反抗和长期统治的客观要求迫使吐蕃调整了统治策略,并推行了计口授田等措施,促进了汉人户口的恢复。

吐蕃统治时期沙州大部分汉人得以保全,既是吐蕃统治政策的客观反映,也为确定张议潮起义的性质和张氏归义军的政权性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

刘进宝指出:“张议潮在沙州首举义旗,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自大历元年河西节度杨休明由凉州徙镇沙州后,汉族军民也纷纷来到敦煌城,沙州遂成为当时河西地区汉人的聚集地。

为了平定沙州汉人部落的反抗,吐蕃王朝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当吐蕃攻取沙州时,沙州人民坚持斗争,固守达十余年之久。后因弹尽粮绝,在‘不徙它境’的前提下,才出城投降。

吐蕃统治时期乃至张议潮起义成功后,沙州居民中的汉人户口都占了绝大部分,人数超过三万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张氏归义军政权是一个以汉人为主、联合各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地方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