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看走眼放走一谋士,却被曹家三代人重用,后代还有位开国元帅
刘备一生从一个小小的织席贩履之人,到三国时代承接大汉帝位的优秀“创业者”,其识人和用人的能力是不可小觑的。
不论是微时结拜的关羽、张飞,还是公孙瓒部将赵云,以及三顾茅庐得到的诸葛亮、战略眼光极强的法正等人,都是刘备慧眼如炬,尽心招揽的结果。
但是再好的HR也会错过人才,眼光再毒辣的珠宝商也会看走眼,刘备也不例外。在武将多而谋士少的刘备集团中,错失了一位日后大名鼎鼎的谋士。
后来这位谋士被曹家三代人重用,更是确立了一套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官员等级制度,在后世名满天下。
他的子孙后代里,更是有一位开国元帅,可以说是功德圆满,福延后世了。历史的光辉页上,一笔一划的曲折中,陈群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01 大政宏图
陈群,字长文,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陈群为人儒雅随和,出身于著名家族颍川陈氏,受到了系统的培养,文化素养很高。
陈群执笔曹魏的法律《魏律》,为曹魏的“法治”夯实了基础。
陈群最出名的是他创造的官员等级标准——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将官员分成了九个品级。
在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了这种等级制并将其细化,分成了正从九品共十八个等级。
由于他的出色政绩,魏文帝年间陈群被拜为尚书令,执掌机要政务。文帝驾崩后,陈群亦为辅政大臣之一,在明帝朝的重用程度不比文帝朝低。
很多朋友对陈群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着陌生,就是因为《三国演义》里高光的人物不是关羽张飞这样的勇将猛魁,就是诸葛亮郭嘉这种智略比天的人物。
武斗智比,一向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但陈群就属于那种默默筑造基石的人,虽然勤恳踏实,技术过硬。
但厚重的地基埋在土里,远远不能比舞榭歌台更引人注目。比起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楼大厦,蜀汉刘备集团更缺的就是这种夯实统治基础,确立政治制度的人物。
尽管陈群是曹魏重臣,一开始陈群却是加盟刘备集团的。
陈群出身颍川陈氏,在今天的河南禹州。陈群从小勤奋好学,又聪明伶俐,深受家中长辈的喜爱。
那些有名望的族人,都评价陈群是能把陈氏推向新高度的人物。
背负着这样的评价和期望,陈群在达到入仕年龄之后并不着急,因为当时中原大地上的势力太多。袁绍、曹操、吕布、刘备、袁术、刘璋等等。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他要先挑选一位值得追随的明主,刘备就是这个时候进入到他的视野之中。
当时的几路军阀中,袁绍占据河北富庶之地,麾下谋臣猛将如云,实力最强。
曹操后起之秀,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在其中不算起眼,他人马不多,也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能依靠的只有他“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仁德”之声望。
但是身份和声望不能当饭吃,所以陈群还在等待。
02 入仕刘备
事情的变化很快出现了,陶谦表举刘备做了豫州刺史。如果你的记性还不错,你会记得豫州治下有颍川。
换句话说,刘备管了陈群所在的地方。陈群之前对刘备有所犹豫,正是考虑到他实力不足,没有一片落脚的地方,跟着他可能要东奔西跑。
现在好了,他的顾虑被刘备打消了,于是陈群直接本地就业,投了刘备的阵营。
要说刘备此时刚刚入主豫州,基础还很薄弱,该搭的领导班子还没有搭起来。
此时陈群作为颍川陈氏的代表出现在自己面前,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本地的世家大族对自己是支持,起码部分是支持的。
能争取到这些人的支持,对于稳固刘备集团在豫州的地位和势力,是有重要的作用的。
如果能和这些人的利益深度绑定,就可以把陈氏以及豫州大部分的氏族绑定到自己的战车上,不怕不能实现自己澄清中原,复兴大汉的理想。
因此,刘备对陈群提起了十二分的重视和客气,授其官位为豫州别驾。
什么是别驾?就是州长官刺史的秘书,其地位之高甚至在出行时能单独乘坐一辆马车,因此被称为“别驾”。
当时的诸葛亮还在菜园子里唱他的《梁父吟》,法正也还在益州等待着刘备出现,因此刘备集团此时特别稀缺优秀的文臣。
刘备将这个位置交给陈群,很明显就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陈群也觉得自己跟对了人,给刘备出谋划策,二者相处得十分愉快。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实力尚且弱小的刘备更注重于眼前的实际利益,而陈群出身名族,眼光更具前瞻性。
如果这时候突然出现了唾手可得的眼前利益,二人的理念冲突就会被放大,也就有可能分道扬镳走向不同的道路。
03 理念差异
这场危机不久就到来了,徐州刺史陶谦病重,表示要将徐州牧的位置让给刘备,由刘备来接手徐州。
刘备当然欣然答应,徐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土地平整肥沃,适宜耕种,是重要的经济区与粮食产地。
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刘备会舍得放弃吗?当然不会。这时陈群看到了更加长远的未来,他劝刘备不要接受陶谦的授让接领徐州,原因如下:
第一,豫州的内部并未达到铁板一块的地步。刘备进入豫州未久,大量的地方势力仍在观望,刘备所能调动的只有他的嫡系,以及一部分支持他的势力。
刘备在豫州尚未统合力量,形成足以抵抗风险、向外拓展势力范围的地步。
豫州的局势尚且不明朗,再接手徐州,就像在奔跑时一腿尚未支撑,一腿已经发力,就可能摔倒外地。总的来说,陈群担心拓地过快,会使内部矛盾加剧。
第二,徐州是否愿意接纳刘备?陶谦本人虽然有让位于刘备的想法,但是围绕陶谦形成的势力,会心甘情愿地让一个外人进来,培植新的势力代替他们吗?尤其是陶谦的儿子们,会愿意放弃父亲的徐州拱手相让于刘备吗?
韩馥的下场在前,他们的态度应当是明确的——拒绝。因此如果刘备想要强行入主徐州,有可能与这些人发生冲突,进而演变为一场战争。对于实力并不强大的刘备来说,一场战争导致的损失太大了。
第三,周围敌人虎视眈眈。当时能与刘备接触到的势力,无一不是饿虎穷狼之辈。吕布贪而诈力,多次与刘备刀兵相见。
还有南面的袁术,一直有自立之心,与匡扶汉室的刘备天然敌对,袁绍和曹操也随时可能出头给自己背后来一刀。
处于这种四战之地,还要冒贪利的风险是不明智的。
基于以上此三点,陈群一直不建议刘备进占徐州。刘备的实力不强,想要吞并徐州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因此没有听从陈群的建议。
这一次,刘备就与陈群乃至颍川陈氏乃至豫州的部分世家大族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分道扬镳的契机到了。
奇迹并没有发生,二者之间的裂痕也没有消弭。对于刘备来说,陈群并不能像后来的诸葛亮那样,提出隆中对为刘备规划长远的战略。
也不能像法正一样,为刘备策划眼前的最佳选择。因此,这位“大政”人才,只有到同样“大”的势力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作用。陈群离开了刘备,前往投奔了曹操。
04 大用其力
在曹操那里,陈群成为了五官中郎将曹丕的属官。陈群在曹操征战的时代,并不能发挥很多作用。
但是在曹丕登基后,魏国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陈群也迎来了属于他的舞台。在这个恢宏的国家,陈群执笔修订了魏国的法律《魏律》,又确定出明确的官员秩级——《九品中正制》。
一千多年,每个朝代都用不同的品级区分大小官员,直到清朝的结束。不得不说陈群的成就是亮眼的。
陈群的渊源不仅仅止于封建时代。一千多年后的新中国,有一名开国元帅。
他风度儒雅,与人交谈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敏锐凌厉,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总能抓住对方的弱点给予致命打击,他就是陈毅,而陈毅正是陈群的后代。
陈毅的儒雅、凌厉、果决明锐,可以说深孚陈氏祖先之望。
陈群出身名家大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出类拔萃。在他心里。
一定是有着匡扶汉室的理念,因此在可以选择时,他宁愿选择实力稍弱,却有复兴可能的刘备。
然而陈群的才能与特长,与刘备所需要的并不相同。在曹魏这里,陈群找到了适合他发挥的舞台。
《魏律》让他光耀于当世,九品中正制让他垂名于后代。后人的出色表现,也足以令陈群的辉煌更上一层楼。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个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