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被嘲笑千年的黑历史,只是个谣言?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被嘲笑千年的黑历史,只是个谣言?刘备借荆州这件事流传甚广,甚至民间还衍生出有关于此的歇后语。
但这个流传了千年的事,真是的确有此事吗?刘备当真是个拿地不还的老赖?而孙权又是个好捏的软柿子?
针对“借荆州”这个问题,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的赵翼,曾在所著的《廿二史札记》中提出:借荆州这一说法,并非真实的情况,而是吴人中伤刘备之言。
该书著者赵翼认为,一开始荆州是刘表所辖,而非孙权所有,赤壁一战胜利后,刘琦任荆州刺史,死了后由刘备继任。
至于江南四郡,本就是刘备率兵打下,和孙权没什么关系,又谈何“借”与“归还”几字呢。
不过赵翼提出的这个观点,其实还是稍显武断、略失偏颇。因为借荆州这一说法,并非是吴人所传。
“借荆州”说法由来:
根据史料记载,蜀汉人陈寿曾经在《三国志》中表明,为了进行一些军事部署,刘备找到孙权,希望结成同盟,共同抵抗可能会随时南下的曹军。
这里这时周瑜已经亡故,相对保守派的鲁肃则认为,可以把荆州借给刘备,同意两方结盟。
西晋人虞溥的《江表传》中也说了,孙权和刘备赢得赤壁之战后,周瑜给刘备的地盘不足以让刘备驻扎,所以刘备为了驻扎,从孙权那儿,借了荆州几郡。
南北朝刘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同样表述,刘备刚到荆州,为了体现孙权对这赤壁之战盟友的认可,应该把荆州借给刘备,安抚一下他。
以及唐人许嵩的《健康实录》中也同样认可“刘备借荆州”这一说法。十四年的时候,刘备去京口找孙权,希望能借用荆州几郡给自己。
以上的人均非吴人,所以没必要偏帮吴人。除了各种史料佐证之外,刘备个人也认为荆州是自己所借。
公元215年,刘备夺得益州之后,孙权休书,希望能收回荆南郡,但这个要求却被刘备拒绝。
“须得凉州”,就是等我拿到凉州之后,“以荆州相与”,就把荆州还给你,这话就有些耍无赖的嫌疑了,潜台词就是我荆州拿着好好的,不想还你了。
不过有借才有还,刘备所言也侧面证明,荆州——确实是他所借。
包括后来鲁肃讨要荆州,关羽单刀赴会,两人在谈判桌上,关羽也并未否定“借荆州”这一说法。种种情况都说明,刘备借荆州一事,确有其事。
但赵翼的观点是不是也全然错误呢,非也。要搞清楚刘备借荆州这件事,就必须从赤壁之战后,荆州各方的局势说起。
荆州局势:
荆州之下,设有荆州七郡。赤壁之战之后,南阳归曹所管辖,江夏则由周瑜负责。
剩下的长沙,武陵,贵阳,零陵都归刘备所有,此四郡都是刘备自己领兵攻下,对这里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最后还有一郡,即为南阳,这便是刘备所借之地。
赤壁之战后,孙权让刘备担任荆州牧,但刘备空有荆州牧之名,却无荆牧之实,刘备真正掌控的,也只有自己打下来的江南四郡而已。
刘备作为赤壁之战的主力,最后只分得这样的奖励,于情于理,都看不下去。
《江表转》中记载,刘备认为赤壁之战后,周瑜分给他的地盘太小,不足以安顿军民。所以想从孙权那里借一点地,来驻扎。
但周瑜的主张一直杀掉刘备,解决后患。
不过刘备估计知道周瑜不会同意“借地”一事,所以他绕过周瑜,直接去见了孙权。
周瑜自巴丘病故之后,保守派鲁肃则上表孙权,促使刘备借到了荆州,所以借荆州一事,是发生在周瑜死后。
曹操后听闻孙权把地借给刘备这件事情后,吓得笔都掉在了地上,孙权此番举动,着实大胆。
随后,孙权让刘备管理了南郡,笔者私以为,严格上来说也并非是借,而是刘备和孙权之间达成了协议,进行防区上的交换。
协议内容大致是,东吴把南郡让给刘备,刘备以长沙郡的北部作为交换。刘备拿到南郡之后,担负的军事责任有所不同,主要是防备曹军自襄阳南下。
而东吴这边,则将重心转移到以江淮地区为主的防御上来。
从领地面积来看,南郡远大于长沙郡的北部,而孙权做这比“不划算买卖”的原因,私以为更多的是出于军事层面的考虑,这便是借荆州一事的起源。
还“荆州”:
借荆州一事源于赤壁之战后,曹军大败,使得曹操并未再急着实现统一夙愿、挥师南下,而是将政务中心转移到内政上来。
当时的曹操忙于内政,无暇顾及南下之事,刘孙二人一开始的“共拒曹军”军事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重要起来。
待到刘备攻克益州之后,孙权想起之前的“借荆州”一事,于是休书给刘备,表明刘备已经得了益州,应当将荆州数郡交还给自己。
但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对于孙权的要求,刘备却说:等攻克凉州之后,我再把荆州还给你。
这话无异于一个空头支票,于是孙权很生气,让底下的吕蒙出兵,夺回荆州南边三郡。
孙权下令之后,刘备自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他也派出关羽来争这荆南三郡。当时孙权都已经到了荆州,但最后却没有出兵。
据说当时刘备给孙权方传了一封信,大致有威胁之意。孙权是个敢于虎搏斗的人,别的不说,至少胆量是有的,但他当时却选择了退军,究其根本应该是:
当时北边有曹操虎视眈眈,万一打起来,便是两线作战,所以两方的本意都不是为了打起来,而是解决问题。
鲁肃和关羽的单刀赴会,就是为了和平协调荆州的归属问题。在此谈判会上,两方再度达成了协议,也就是“湘水之盟”。“借荆州”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辗转之下,终于得到解决。
其内容是:以湘水为界,两分荆州,湘水以东归属为孙权,湘水以西归属于刘备。
刘备的借荆州事件,基本到此结束。从一开始,孙权借给刘备的其实是荆州南阳郡,但后来刘备归还的,却是江南三郡。以一郡换三郡,其实并非是孙权占了便宜。
荆州的南阳郡孙权花了大力气打下,且是荆州比较重要的一块地方。所以刘备借一郡,还三郡,是经过考量后的等价交还。
小结:
刘备借荆州——有借有还。只是经历了时间的发展、和各方势力的较量,所以导致最终借的和还的不是一块地方而已。
相较于古代各执一词的观点,近现代学者,吕思勉,易中天等人大都认可刘备借荆州这一说法。若真论有什么具体出入,大概就是实际借的单位只有南阳一个郡而已。
对此笔者也同样认为,刘备借荆州,却有其事,但刘备也不算是有借无还的老赖,他最终还是等价的归还了江南三郡。虽然是孙权以军相迫的结果,但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如此。
而站在孙权方,吴人也并非是无中生有的谣言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