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官渡之战(上):袁绍手下权势最大的谋士是谁?

曹操讨灭吕布后,河内太守张杨曾有意南下相救,陈兵于河内郡东部(杨素与吕布善。太祖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

河内郡与曹操控制下的兖、 豫两州隔黄河相望,张杨试图通过这种做法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帮助吕布减压。

这种做法并没有奏效,吕布还是被曹操所攻灭。

曹操随后率军屯兵山阳国昌邑,这让张杨的部下感到恐慌,认为曹操很快要对河内动手。

官渡之战(上):袁绍手下权势最大的谋士是谁?

慑于曹操的兵威,张杨部将杨丑率先反叛,刺杀张杨投靠曹操(其将杨丑,杀杨以应太祖。)

但是杨丑的计划却被另一位将领眭固阻止。

眭固原为黑山军将领,与曹操有过交手(初为黑山贼,初平元年,随于毒、白绕等反,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曹公引兵入东郡,破之)

邺县叛乱后,袁绍对黑山军展开报复,沿着太行山麓北上,击溃了数万黑山军,眭固被迫南下投奔张杨。

两相比较,眭固认为袁绍更强,决定将赌注压给坐拥河北的袁绍,杨将眭固杀丑,将其觽,欲北合袁绍。

袁绍此时正在易京前线围攻公孙瓒,而曹操已经腾出手来,当即派史焕、曹仁火速进军河内郡(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

眭固自知难以抵挡,于是北上向袁绍求救(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

结果在城外被急行军赶来的曹仁阻击,交战,大破之,斩固。

虽然阵斩了眭固,但河东将士固守等待袁绍南下的话,曹操的形势仍然十分被动,关键时刻董昭再次帮他化解了危机。

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杨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城守待绍救。

董昭曾在张杨待过一段时间,对城内的张杨旧部比较熟悉(昭弟访,在张邈军中。邈与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因杨上还印缓,拜骑都尉)

他单骑入城成功说服了薛洪、缪尚两人投降曹操(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

董昭之后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等职,深受曹操器重,是曹魏的开国元勋。要知道董昭当初也是袁绍手下的心腹谋士,至于他离开袁绍的原因,史料记载:绍受谗将致罪于昭。

袁绍帐下的确人才济济,同时内部的党争又十分惨烈,这也是官渡大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入城后,曹操又遇到了一位老朋友:魏种。

魏种是曹操非常看中的人,曾亲自察举他为孝廉。兖州叛乱后。曹操曾放话:“唯独魏种不会背叛我。”(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

结果被狠狠打脸,曹操大怒: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魏种被生擒后,出乎众人意料,曹操不仅亲自释放了他,还委以河内郡太守的重任(既下生禽种,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曹操表面给的理由是:唯其才也!背后其实有更深的用意。

现在要对付袁绍这个庞然大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魏仲这个背叛过他的人都能原谅,其它还在观望的诸侯比如张绣还担心什么(这也是后来张绣敢于曹操的原因之一)

河内郡事变成了袁绍和曹操开战的导火线!

其实从一开始,袁绍就没把曹操放在眼里:

1、酸枣反董时,袁绍是盟主,曹操连一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还是袁绍表奏曹操行奋武将军。

2、汴水大败后,曹操的武装几乎打光,又是袁绍表他为东郡太守,给了他一块根据地。

3、兖州内战,袁绍在关键时刻给曹操提供粮草,助他大败吕布。

从一开始,袁绍就认为曹操是依附他的小弟,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比较和谐。

自从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县后,两人矛盾日益尖锐,曹操甚至假借献帝之手,下诏书责备袁绍:地广兵多,却从不出师勤王。袁绍不得不上书为自己申辩。

之后曹操的动作更是深深刺激了袁绍: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

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

东汉时,大将军的地位高于太尉。

袁绍一旦发怒,曹操还是十分恐惧的,袁强曹弱是当时士人公认的事实!

但对于是否攻打曹操,袁绍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袁绍有八位重要谋士,根据地域可以分为两派

河北本土派:田丰、沮授、审配

豫州外来派:许攸、逢纪、郭图、荀谌、辛评

官渡之战(上):袁绍手下权势最大的谋士是谁?

沮授作为河北实力派最粗的大腿监统内外,威震三军,但这次伐曹他坚决反对:

近讨公孙,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人。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沮授的策略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打袭扰战,拖垮曹操的国力。

河北另一位著名谋士田丰的观点也和沮授一致,主张以逸待劳打持久战: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为了说服袁绍,他们还特意赞赏了曹操的用兵: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

介绍下两位袁绍、曹操的过往战绩

官渡之战(上):袁绍手下权势最大的谋士是谁?

从战绩对比,袁绍稳压曹操,未尝一败。

袁绍的对手公孙瓒拥有东汉末年此时的第一战力:幽州突骑(光武帝就是凭借幽州兵拿下中原),步兵击败骑兵,这本身已经说明袁绍的能力。

曹操先输徐荣,两败于张绣,和青州军、吕布也是鏖战许久方才获胜。

这让一直轻视曹操的袁绍如何能忍!

咱们再看赞成用兵的审配、郭图是怎么说的:

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明公之神武,伐曹氏,譬若覆手这句话简直说到袁绍心里去了。

沮授反驳到:盖救敌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迎天子,建宫许都。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

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意思是袁绍出兵违背了道义!

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这句又再次强调曹操的能力。

太伤袁绍的心了!

郭图批评沮授: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同时郭图也看出了袁绍对沮授的不满,趁机进馋: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袁绍于是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绍从之。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仅仅因为战略的分歧,沮授的军权就被剥夺!

后来给曹操带来绝密情报,一举扭转战局的许攸为什么背叛袁绍呢?

因为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就投奔曹操。

看上去人才济济的背后,其实是惨烈的朋党之争!

被剥夺军权的沮授自然忍不下这口气,随后发表了消极观点:

绍临发,沮授会其宗族,散资财以与之曰:“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

连他弟弟都看不下去了:曹操的军士马匹不足我们,兄长你何必惧怕呢?(曹公士马不敌,君何惧焉!)

沮授自然不是害怕曹操,他愤慨的原因是袁绍不用其计。

每派背后都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利益,袁绍听谁的计策和方针,那一派的实力就会更强大。

袁绍知道内部的党争吗?当然清楚,但是他觉得自己很牛,降的住,最终拍板,速战曹操!

相对袁绍集团的内部争吵,曹操这边意见比较统一: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仗没法打,理由是袁绍兵强地广。

孔融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赤壁大战前,江东诸臣劝说孙权投降的理由是不是很像?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措辞。

二把手荀彧​发话了: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结合后面的史料,不得不感叹,荀彧真的是料事如神。

​许攸的确因为家人犯法,一怒之下投降曹操(会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

荀彧定调后,曹操也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

两边都统一认识后,​著名的官渡大战一触即发!

几点小说明

1、咱们这个系列的特点

图多,这也是开始写作的初衷,让历史读起来很易懂。

非历史专业,业余写作,如果出现史料引用错误,也请谅解,咱们欢迎理性讨论,上纲上线的请绕道。可以称呼胖猫,不要叫小编!!!

2、为了大家阅读体验,咱们不搞付费,也不在文中强插广告,当然如果你读完文章,关注、转发,就是对咱们最大的支持。

3、查看之前历史文章的方法

点开胖猫读历史首页,找到下面带框的栏目,向右移动,找到合集,里面就有之前的文章啦。

官渡之战(上):袁绍手下权势最大的谋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