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很多人熟读史书,对历史故事和人物可以信手拈来,按道理他们懂得的道理算是很多了,但为何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历史上的名人读的书更多,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要说对于历史的研究深入,还有几个人能够超过他的呢?但就是“太史公”,也免不了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悲惨命运,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书读多了变得木讷了呢?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有人说历史一直在重复,这点你看多了史书后,就会发现很多故事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可能表现形式有点差异,但本质上是一个配方。但是那么多的牛人,就好像身不由己一样,明知道以前有人吃过亏受过罪,但是他们还是要一头撞进去,宁可头破血流,也不想改变。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词:偏执!不是说人的能力强,就不会偏执,事实上往往能力越强的人,越有着迷之自信,越会偏执而听不进去别人的良言相劝。

偏执:从三家分晋的故事,看智伯的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晋国发展到六卿四卿主政后,智氏的实力最为强大,赵魏韩三家无法与之抗衡,因此三家的家主,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隐忍,让智氏说了算,先保住自己再说。智伯以国君的名义征地,韩、魏都乖乖的把封邑交了出来,只有赵氏的家主赵襄子不同意,让智伯感觉自己很没面子。于是他拉上韩魏,一起讨伐赵襄子,并威胁两家的家主说:“你们如果不和我一起干,我就先灭了你们再说!”韩魏虽然表面上答应,暗地里早就和赵襄子建立了联系,他们和赵襄子结下盟约,一起消灭智氏,然后均分利益。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当有人把这件事告诉智伯的时候,智伯根本就不相信,他大声说:“就凭他们两个鼠辈?胆小如鼠有什么值得防备的!”随后他把韩魏的家主找来,直接问道:“有人说你们暗地里和赵襄子结盟,准备一起偷袭我,真有这回事吗?”两个人连连摆手,拍着胸脯说:“这就绝对是挑拨离间别有用心,我们对您是绝对忠诚的!”智伯看着两人尴尬的笑脸,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这两个家伙就算反了,我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结果就是因为韩魏家主背后捅刀子,加上赵襄子的刚正面,智伯最后失败了,整个智氏覆灭,随着三家分晋中国正式进入了战国时代。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智伯这个人其实优点很多,按照史书的评价来讲,多才多艺,武艺非凡,长得漂亮还能言善辩,但他有一个要命的缺点就是不仁。对于这个不仁怎么理解呢?在我看来智伯这个人不够低调,不够阴险才是他的败因。作为晋国主政的公卿,他知道晋国的衰落,和政出私门有很大关系,在他的努力下,晋国六卿变成了四卿,权力进一步集中。而剩下的四卿之中,智氏是鹤立鸡群的存在,智伯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除掉赵魏韩三家,这样一来的话,智氏一家独大,可能最后就不是三家分晋,而是“智氏代晋”了。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但智伯的步子迈得太大,他强行割地这个事情,已把赵魏韩三家逼迫的太紧,赵襄子不割地,彻底触怒了他的虎须,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自己都会认为愚蠢的选择,智伯联合韩魏,开始一起进攻赵氏。韩魏两家的家主很清楚,如果赵氏被灭的话,智伯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他们,正所谓唇亡齿寒!于是他们和赵襄子建立了联系,就等着机会出现,当然这需要智伯自己犯错误。智伯在这个时候,过高的估计了韩魏的德行,过低的评价了韩魏的能力。智伯的偏执在于不能接纳他人的意见,总是认为自己行,须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傲慢:不承认自己的失败,总是要把问题归咎于他人!

除了偏执之外,还有一个是傲慢。不承认自己的问题,总想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本质上是不能接受失败,玻璃心的表现。

项羽,很多人眼里的盖世英雄,也不过是个问题多多的普通人而已,甚至在情绪控制能力上,很多人还要比他强一些。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抬杠,说在巨鹿之战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不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吗?傲慢和勇气并不矛盾,项羽是个非常有勇气有魄力的人,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他是个傲慢的人。鸿门宴上他不杀刘邦,是因为根本看不起刘邦,认为刘邦不配做自己的对手。放眼天下,还没有谁在他眼里可以称之为英雄,因此西楚霸王项羽才分封天下诸侯!尽管项羽自己没有去称帝,但他实际上已经是帝王之尊,那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楚怀王熊心,不过是个傀儡,提线木偶罢了!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韩信在战场上节节胜利,项羽在齐地陷入苦战,他令龙且率领3万骑兵精锐,去对抗韩信。在他眼里龙且可以击败韩信,毕竟韩信不过曾是自己大帐前的一个执己郎罢了,能有什么能力呢?而龙且是楚军中仅次于自己的存在,不仅骁勇善战,且经验丰富,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龙且由于轻敌冒进被韩信所杀,楚军的精锐骑兵也消耗殆尽,至此楚汉之争的形势逆转。直到这个时候,项羽才第一次感到害怕,他让人去劝说韩信自立三分天下,想借此达到牵制刘邦的目的。但韩信告诉项羽派去的使者说,我在楚军时,项王对我言不听计不从,而到了汉军之中,汉王却对我十分信任,令我做汉军的主帅,因此我不会背叛他!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垓下之战,成为了项羽最后的悲歌。同时也让韩信走上了人生的顶点,战神的陨落,兵仙崛起!项羽离开了大部队,只带上自己的侍从突围,如果按照史书的说法,他是到了乌江边,自己主动放弃了渡江机会的,理由是没脸去见江东父老。但从其他的记载中可以发现,项羽可能压根就没有到乌江之畔,而是半路就被刘邦的骑兵追杀而陨落。司马迁用故事描写的手法记录了项羽的内心写照,项羽在刘邦的骑兵中杀得个几进几出,然后他问身边的人说:“你们看我还是以前那个西楚霸王吗?”仅有的几名侍从说:“您还是西楚霸王,天下无人能及!”项羽接着说:“是啊!在战场上我就从来没输过,也不可能有人击败我,但为什么我最后会输给刘邦这样的小人呢?看来是上天不想让我获得胜利!”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项羽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上天,而实际上他认识不到自己的失败,才是最大的失败。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很多事不行,而不是认识到自己一定能行,不行才会做出取舍,而事事能行除了傲慢,我实在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词。刘邦承认自己的智谋不行,于是有张良、陈平来辅助;承认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有所欠缺,于是将汉军主将的位置交给了韩信;运筹帷幄的能力不够,就让萧何坐镇关中,为汉军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兵源。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能够成就大业者必备的素质。

安逸:追求安逸的生活,害怕面对变革,甚至拒绝变革!

高平陵之变是三国的分水岭,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曹爽等一干宗室被杀。当时的曹爽有天子曹芳在手,又有大司农桓范带来的大令,只要他振臂一呼,便可以号令天下勤王!但他没有那么做,在司马懿许诺不会杀他,让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之后,他选择了主动投降,只想过个太平富翁的生活。但政治斗争,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只有你死我活的结局!回到京城之后,曹爽立刻被杀,所有和他有联系的人全部被杀,曹爽三岁的小儿子,司马懿也没有放过!因为司马懿很清楚斩草除根的重要性,他不会给曹氏留下任何反抗的机会,自此,曹魏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的手里,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被司马懿来了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不仅想到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里塑造的姑苏慕容,以己之道还施彼身的武功,恐怕就借鉴了很多历史故事的原型吧!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归根结底曹爽不是个敢于面对困难,当机立断的人,他的犹豫不决让整个曹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并且无法自拔。难怪大司农桓范听了曹爽最终的决定之后,不禁仰天长叹,说:“曹真,你也算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想到儿子曹爽,却是头蠢猪!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了!”曹操创立的曹魏天下,最后为他人做了嫁衣,司马氏取而代之,并且最终一统三国。

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对历史信手拈来,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呢?

说到这儿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故事,听说别人发达了,我听了之后心里有点失落,因为他做的那件事自己也曾想过,但一直没有动手。于是会自我安慰说:“没关系,你的眼界和格局是够的,只不过是没有行动罢了!”自我安慰的鬼话,自欺欺人的行径,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行动。为什么能想到,却不行动呢?归根结底是不想去尝试,不想去突破,安于现状罢了,当你一味的追求安逸的时候,那么你想憧憬的更好的生活,就会和你渐行渐远!就像曹爽一样,他认为自己已经放低了姿态,降低了要求,我只是做一个富翁,难道还不可以吗?不可以!他不清楚的是:司马懿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司马懿想要的是他的命!

偏执、傲慢,对很多人可能并不存在,因为那属于通常意义上的牛人属性。通常来讲,只有有点背景和基础的人,才会有这两个属性加持,比如智氏的当家人,晋国的掌权者智伯,几乎以一人之力灭秦的西楚霸王项羽。因此,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是追求安逸,于是有人会说安逸有什么不好吗?我说没什么不好,要看具体情况来说,如果你在该奋斗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那么你在该安逸的年龄,就不得不继续和年轻人一样去孤军奋战!请注意,我用的词是孤军奋战,年轻人那叫奋斗,因为他们的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向前!而老同志叫孤军奋战,因为那些你曾经的同伴,都已经到了安逸,该享受生活的年纪。

作为后知后觉的人,今天才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专心业务的人,为什么总是很痛苦?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太苛刻,这个苛刻体现在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上,体现在对家人的态度上,过好日子的秘诀是宽容和包容而不是苛刻。很多时候要求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本来就没有那些条条框框,领导要求的是完成,而你想做的是完美!当你苛刻要求自己时,幸福感就与你渐行渐远了,当你苛刻要求他人时,带来的敌意和误解就会越来越深。这里我想到了一个词:躺平,年轻时你可以不服就干,年纪大了就要懂得不争是争的道理,懂得先舍后得的道理,懂得退不一定会输,但不退就一定会输。

生活,简单点来说就是生下来,然后活下去而已,如果你放低了姿态,看淡了得失,把急功近利的功利,换成不争是争的智慧,你想不快乐都是很难办到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