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以色列的开封犹太人:一口河南话,开口就感谢收留千年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一位名叫魏凯利的年轻人来到以色列移民审查局。
魏凯利拥有棕黑色的皮肤,胡须遍布脸上,从外貌上看,他是一位标准的犹太人。今天他要在移民审查局进行最后的考验,对此他感到非常紧张。
不一会儿,一名犹太教牧师走到他的面前,用希伯来语询问他犹太教的教义。
魏凯利的希伯来语并不熟练,而且还夹杂着浓厚的河南口音。牧师在旁边听得艰难,勉强听懂了他的话。
关于移民,魏凯利还是很自信的,因为他的父亲在河南开封就是一名传教士,几十年的传教经历让他觉得自己仍然是一名犹太人。
正巧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后,号召世界的犹太人回到以色列,魏凯利非常渴望回归以色列。
然而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经过考核测试,以色列政府认为魏凯利已经不是犹太人,他的移民请求被拒绝了。
这个消息让魏凯利倍感迷茫,他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移民成功?
对于魏凯利来说,他热爱中国、感谢中国,但身上流着的犹太人血,也让他十分渴望站到故乡的土地上。
1957年,魏凯利再次申请移民以色列,这次他通过了,但是他并没有特别开心。
因为他来到以色列后,发现当地的生活不符合他的习惯,自己也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不止一次用标准的河南话感慨到:还是中国好啊!
魏凯利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缩影,其实在河南开封,有许多像魏凯利一样的犹太人定居在这里。他们的外貌和外国人没有太大差异,但却是中国公民。
虽然大多数人嘴里都说着流利的河南话,但骨子里的犹太人血统,依旧让他们十分向往故土。
这些犹太人中,许多人都尝试过移民以色列,但均被以色列政府拒绝了,他们认为:
这些在开封的犹太人已经不属于犹太民族了。
那么你是否有疑问:为何在河南开封会有这么多犹太人呢?他们为什么会来到中国?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移民到中国的犹太人,以及他们复杂的“归乡旅途”。
关于犹太人移民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彼时罗马还是欧洲的霸主,他们侵占的犹太人的家园,并将犹太人驱逐出境。这些犹太人只能一路向东流浪,绝大多数会选择定居在中东地区,而有些犹太商贩,则随着丝绸之路,一路来到了中国。
来到中国的犹太人,随着商路一路走到北宋首府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
当时开封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中心,这里贸易发达、百姓安居乐业。许多犹太人走到这里,便有了安家的打算。
不久,在犹太人中涌现出了一批商业先锋,例如“杜莎夫人”和“盖居兄弟”。他们在开封府设立了犹太商行,主要从事绸缎、茶叶等商品贸易。这个商行吸引了大批来到中国的犹太商人,许多犹太人在体会到开封的繁华后,便在此定居了。
随着开封的犹太人数量越来越多,宗教需求也日益凸显。据史料记载,犹太人买下了开封的“泉州会馆”作为简易的礼拜堂,允许来到这里的犹太人举行宗教仪式。
有趣的是,当时的犹太人仍然以能够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为荣,因为说官话是身份的象。在经过几代繁衍后,这些外貌与本地人有明显差异的犹太人,已经开始渐渐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
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汉人都会对他们敬而远之,彼此的生活互不打扰。
然而到了明朝,事情开始有所改变。这些从北宋时期就已经定居开封的犹太人,他们的后裔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同化。
这些犹太后裔不仅改了汉姓,还说起了汉语,文化习惯与当时的明朝人无异。他们甚至开始尝试与汉人通婚,而举行宗教仪式的犹太教堂门前也日益冷落。
16世纪初,一位名叫利玛窦的犹太传教士根据《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寻找后人。
1605年,利玛窦遇到了一位自称是来自开封的犹太人,他的名字叫艾田。他告诉利玛窦在河南开封,有许多信相信上帝的人,那里有礼拜堂,还有许多犹太古籍。
当时利玛窦为了寻找更古老的《圣经》前往开封,只可惜大部分古籍已经被其他西方传教士拿走,或许至今还流传在世界各地。
除了极个别从事宗教活动的犹太家庭以外,开封的犹太人已经开始与中国人融合了。除了肤色和语言不同,他们看着已经像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
因此,这些犹太人开始逐渐被欧洲所遗忘,甚至连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犹太民族,也已经忘了曾经有一批族人移民到中国……
时间来到了晚清,中国的大门被西方殖民者撬开。
一名来自美国的犹太教传教士来到了河南开封,他注意到了这里犹太民族的历史。然而在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犹太人日子过得并不好。因此这名教士选择隐瞒这里犹太人的存在,他觉得,在此安居乐业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开封的犹太后裔和那个年代所有中国人一样,都参与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其中不乏有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
时间来到了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建国,虽然这个国家根基不稳,但流浪千年的犹太民族好歹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家园。因此以色列政府自此开始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以色列。
政策推行后,相继有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到以色列,这让许多在中国的犹太人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然而,回归以色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色列的移民审查向来以严格著称,下面我们来详细讲一下:
首先是犹太血统,移民者必须在外貌上拥有犹太人的基本特征。
光这一条,就已经刷下了大批在开封的犹太人。他们的祖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与汉人进行通婚,他们的样貌早已是东方的面容。很多人也只是听父母说过一句:自己的祖先是犹太人。对于这些人,以色列政府是断然拒绝的。
其次是信仰考察,移民至以色列的犹太人,必须是一位虔诚的犹太教信徒,会有牧师对移民者进行交流。
在上世纪50年代,移民至以色列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出三倍,其本质原因就是犹太教复杂的礼节。
犹太教徒要对男性新生儿实施割礼,而成年男性在那个年代已经无法做类似的手术。许多海外的犹太男性已经被当地的文化所同化,生下来就没有进行割礼,他们自然也就被拒绝了。
最后则是经济实力与教育背景,这些更是开封犹太人的软肋。
许多在开封地区生活的犹太人很多都是工人或者农民,经济条件也都一般。但对于想要移民的犹太人,经济实力也是以色列考察的准则之一。
以上几条审核记录,处处戳在了开封犹太人的心窝里。能像开头魏凯利那样,至今保持血统纯正,宗教信仰虔诚的犹太人已经不多了。对此,他们向以色列政府表示了极度的不满。
针对中国的犹太后裔,以色列政府早已得出了统一结论,他们认为:经过中华文化千年的沉淀,定居开封的犹太人在当地生活才是最好的。这条消息也令许多犹太人非常失望。
因此,绝大多数犹太人仍然会选择留在中国,虽然他们内心渴望回归故土,但是他们一时半会儿还真就回不去。
随着中以建交越来越深入,两国的移民问题再一次得到重视。2016年,又有5名犹太裔女性从中国移民至以色列。
然而在她们的脸上,早已看不出任何犹太民族的痕迹,他们除了河南话说的很溜以外,英语水平与希伯来语水平都比较堪忧。
那么,那些成功移民到以色列的犹太人的日子过得究竟怎么样呢?
很遗憾,他们仍然被以色列的主流社会所排斥,除了在生活上要有很长的适应期,在宗教上他们更是被排挤到边缘。
所以,他们对以色列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感谢中国。
他们非常感谢中国在千年前包容了自己的祖先,感谢自己的血脉能够得到传递,感谢两国能够重视移民问题等等。
不过,绝大多数有犹太血统的河南人还是放弃了移民,他们早已习惯了如今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自己虽是犹太人,但依旧是中国人。
想要留在中国的犹太人认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为什么还想执意回到以色列?
我国的确如他们所言,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从北宋开始,中国人就欢迎犹太商人来到这里做生意、定居。
不单单是他们犹太人,来自北方的部落、来自南方的少数民族,最后都来到了中国的大家庭中,他乡的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如今,在河南开封,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犹太人生活过的遗迹。
讲到这里,笔者想到了以色列的一个作家曾在自己的小说里,以回忆的形式,赞扬了他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与中国人民的友好互助。
他坦言道,曾经移民至中国的犹太人,生活的一直很好。
在中国,他们没有遭遇到迫害与排挤,这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也正是这份善良,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在开封的犹太后裔。
从个人行为上来看,移民确实是一个人的自由,但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上来说,今天生活在开封的犹太人到底是不是中国人,这个辩论已经不重要了。
土地与河流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但也不会区分任何民族,来到这里的人都受到了华夏大地的恩赐,这里不分你从哪里来,唯独需要考虑的,是你要往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