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农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渗透进入的?
近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乡下看到了几个基督教堂,本以为是村子里的基督教堂,应该人数不是很多,好奇之余居然发现,里面有上百人,而且都是白发苍苍的农村老人。虽然教堂很简陋,装潢也谈不上,但是仪式都很正式。
同时,中国信仰地图显示,红色的基督教在华北和中原的河南很兴盛,尤其是农村。
中国的农村是非常保守的,很多农村老人甚至是文盲,他们怎么会去信仰这种八千里外外国的信仰呢?让人十分疑惑。
很多人想到基督教,就会想到欧美发达国家,觉得中国西化的城市,比如北上广才应该是基督徒多的地方,怎么会是河南河北的农村呢?
查阅了资料,震惊的是,基督教在中国北方农村,尤其是华北的农村十分兴盛,尤其是河南和河北、陕西的山村,甚至有的村子里面有5-10个基督教堂,每一个村都有基督徒上百人,这些人大多是农村的老人,甚至是文盲。
这真是令人十分震惊但是疑惑的发现,为什么中国北方农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渗透进最保守的中国北方农村的?
如果说和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有关,为何基督教最为兴盛的,却不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和福建?
如果说和利用基督教起义的洪秀全有关,为何基督教最为兴盛的,却不是太平天国扎根的江浙地区?
无论如何,都和华北地区基督教为何兴盛无关。
看了几本书,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一切和冯玉祥有关。
中国自古就缺少宗教诞生的土壤,所以余秋雨说过,中华文化自古早熟,而且很完备,所以对于外国的文化颇为不屑,更不会去全盘接受,唯独中国文化只有世俗的儒学,缺少正宗的宗教,印度的佛学传入了中国,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所以佛教就这样被中国全盘接受了。
就在佛教传入中国的东汉王朝,诞生了本土的道教,但是道教长期以来的体系建设不如佛教,南北朝时期吸收了佛教众多成果和宗教体系,才变成了正宗的宗教,所以道教在历史上也很兴盛。
但是佛教有一个弊端,就是他对于信徒太过于苛刻了,特别是汉传佛教的大乘佛教。穆斯林自然不必说,基督徒只要受洗就可以成为基督徒,基督徒是完全可以结婚生孩子的。
然而佛教要想成为信徒,必须受戒,剃头发,而且不能结婚生孩子,梁武帝之后,甚至不能吃肉。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特别是讲究孝道的中国人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让人断子绝孙的佛教肯定是不可能流行的。但是佛教正好遇到了魏晋南北朝的乱世,战乱频繁,很多为了躲避战乱和苛捐杂税的人们纷纷躲进寺庙。
这样下去,劳动力和赋税都少了,所以乱世佛教兴盛,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但是毁佛灭佛的也多,比如说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南北朝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晚唐五代的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这四次灭佛都是在乱世,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和晚唐五代,后来的元明清三朝没有大的、长时间的乱世了,所以灭佛的举动少了很多。
清末中国又遇到了千年一遇的乱世,连洪秀全都用基督教的的理论创立了“拜上帝教”,这样的乱世,佛教往往也要遭殃。
但是晚清还好,民国的军阀混战一下子少了中央政府,多了很多土皇帝,佛教的法难又来了。
来说说冯玉祥,他是民国军阀,但是起家是在清末,先后在李鸿章创立的淮军和袁世凯的军队任职,显然跟对了人,袁世凯官路亨通,让冯玉祥也青云直上。
武昌起义后,冯玉祥也发动了起义,但是在清王朝统治最为巩固的河北直隶地区,显然不可能成功,但是随后第二年,起义成功了,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因为冯玉祥起义过,所以冯玉祥担任了总参谋长,此后,冯玉祥跟着袁世凯,后来实在看不下去袁世凯,在率部入川和护国军作战的时候,联络了蔡锷,第一次接触到了孙中山的思想,他认同了三民主义,成为了孙中山的信徒,护法战争时期,认同孙中山的冯玉祥公开通电全国,主张罢兵息争,南北议和。
这之后的冯玉祥官越做越大,还占据了陕西作为根据地,在北平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了基督教,没什么文化的他,却很喜欢基督教,觉得基督教讲的故事都很浅显。还有一个原因,据冯的一位老部下说,基督教要求教徒严守戒律,保有高尚理想、自尊的教规有助于维护军纪,因为官兵一旦皈依基督教,其他军队常有的欺压百姓、狂嫖滥赌等现象,就不仅为军纪所不准,而且也为教规所禁止,所以冯玉祥也欣赏这样纪律严明的做法,就皈依了基督教。
后来孙中山在广东终于建立了根据地,成立了黄埔军校,孙中山死后,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北伐大革命,冯玉祥一直在北方做官,但是他本来就认同三民主义,所以在五原誓师,响应南方革命政府,南北夹击,促成了北洋军阀的倒台,从这一点来说,冯玉祥对于中国革命是有功的。
冯玉祥服孙中山,但未必服蒋介石,所以北伐之后,军阀混战,冯玉祥和盘踞山西的阎锡山、盘踞两广两湖的李宗仁和南京政府的蒋介石多次大战,这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战”,最终蒋介石用金钱收买了李宗仁和阎锡山,冯玉祥失败,但是他也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有趣的是,冯玉祥和蒋介石是一辈子的死对头,但是两个人居然都是基督徒,两个人都信奉的是基督教的同一个教派,基督教新教。两个的人的分歧甚至都不是政治分歧,而是权力之争。
冯玉祥虽然失败,但是其实一直盘踞在华北一带,做了事实的华北土皇帝,他信奉基督教之后,对于中国的一切东西都不屑一顾,当时的人们礼遇清朝皇室,让他们住在紫禁城,冯玉祥直接把溥仪轰了出去,在他看来,只有上帝最大,其他的算什么东西。
冯玉祥在华北主政,有利有弊,但是他还是有良心的,不想太剥削百姓,可是军阀混战,打仗需要钱,曹操选择的是盗墓,找古人的陪葬品。
冯玉祥找到的办法是:灭佛,直接找寺庙的金佛像。
华北从南北朝开始就是佛教极其兴盛的地区,南北朝后期,华北是北齐的地盘,曾经被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但是到了隋唐,又恢复了起来。之后元明清三朝数百年没有灭佛,华北可以说是佛教最为兴盛的地区。
冯玉祥讨厌佛教,一方面他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本来就是排外的,另外一方面,冯玉祥对于民国时期中国人的状态很不满,觉得中国人活得一点骨气也没有,而这些都是佛教导致的,佛教教人向善,结果把中国人驯化成了奴性十足,在1927年,冯玉祥来到河南之后,他先从河南开始,决定对全省大大小小的佛寺进行清理。
当时的河南省会不是今天的郑州,而是开封,开封有一个大相国寺,是北宋著名的皇家寺庙,包青天的故事中有这个寺庙,冯玉祥派出大批军警包围了大相国寺。接着,寺庙中的僧侣被士兵们驱逐,大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没收寺院所有财产。另外,除了千手观音像被认为有美术价值而没被毁之外,其他所有的佛像全部被冯玉祥下令捣毁。
冯玉祥毁掉了开封千年古刹大相国寺,这也是这座北宋寺庙今天不复存在的原因。今天开封的这座寺庙是重建的。
冯玉祥毁佛之后,尝到了甜头,河南内政部部长薛笃弼也在背后推波助澜,策划没收境内全部佛教寺院的财产。冯玉祥越来越有钱,河南的僧侣被迫还俗并参军,有的寺庙被改为学校,有的被改为救济院、图书馆,有的甚至成了娱乐场所。
洛阳的古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庙,也被冯玉祥给毁掉了,白马寺墙颓殿倾,野草没膝,一片荒凉景象,幸运的是建国之后重建了。
冯玉祥毁掉了河南省280座寺庙,甚至想毁灭少林寺,这座中国最为著名的寺庙,1928年冯玉祥命令部下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殿、法堂和钟楼等建筑被毁于一炬,许多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等烧成灰烬。随后冯玉祥派出大量军队,准备接手少林寺,把少林寺里面的僧人强迫还俗,但是少林寺可不是吃素的,虽然少林功夫敌不过步枪大炮,少林寺拼死抵抗,最后石友三也没有办法,当然了,冯玉祥讨厌少林寺还与北洋军阀吴佩孚有关,少林寺的主持妙兴为了保护少林寺,并且保护一方平安,投靠了吴佩孚,做了团长。冯玉祥此番也是报复。
民国乱世之中,冯玉祥就这样疯狂毁灭佛教,随后,冯玉祥主政的河北、陕西和山东也开始了灭佛,结果发现寺庙里面还俗的僧侣居然多达30万人,这些人一半遣送回了老家,一半就收编进了冯玉祥自己的部队中。
而且幸运的是,四大佛教名山都不在冯玉祥地盘,五台山在山西,九华山在安徽,普陀山在浙江,峨眉山在四川,还好保存下来了。
虽然冯玉祥没收的寺院财产,大多都被他用来购买武器装备,这批武器,成了之后冯玉祥抗击日军军备的重要部分。平心而论,后来抗战爆发之后,冯玉祥抗战也是有功的,但是他毁灭佛教这个事情,真的太过于疯狂,最后冯玉祥在黑海沉船中被烧死,难道是因为这个难以善终?
那么,冯玉祥毁灭佛教,和本文所说的有何关系呢?建国之后,很多寺庙不是重建了吗?要知道,在中国,最为广泛的就是农村,华北和中原本来是佛国,但都被冯玉祥毁灭,建国之后,城市有钱重建寺庙,比如说白马寺,那么广大农村呢?之前就算河南河北农村都有自己的庙宇,如今全被毁灭了,整个农村就变成了信仰的真空。
一般来说,信仰真空的地区最容易被伊斯兰教占据,但是伊斯兰教除了在西北之外,主要是回族传播,回族又是全国流动的,虽然河南也有了很多的回民村和回民社区,但是毕竟太过于少。
结果,改革开放之后,基督教传入了中国,首先进入的是江浙沪和两广地区,但是这些地区,没有经历过灭佛,农村地区大多有很多寺庙,佛教势力强大,基督教难以立足,一直到今天,福建都是中国寺庙最多的省份。
然而,在经过灭佛的华北和中原地区,农村出现了信仰真空,被基督教一下子占据了,基督教不嫌弃农村很多都是老人,甚至是文盲,给他们讲述大爱的故事,尤其是现在,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多,特别缺乏爱,基督教思想很受欢迎。
这就是如今河南河北农村基督教兴盛的原因了,民国乱世居然导致了如今这样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
参考文献 :
冯玉祥.我的生活 .北方文艺出版社
冯玉祥.冯玉祥自述.江苏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