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近年来大量研究对比了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的差异,探究媒介对阅读理解成绩及元理解的影响,发现屏幕劣势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屏幕环境下进行阅读,阅读理解的成绩低于纸质阅读。

但目前对于与教育情境密切相关的推理及问题解决中媒介对学习者解题的影响的研究非常少。

YaelSidi等人为了最小化阅读负担降低技术因素的混淆,以3道CRT问题为材料,证明在阅读负担小简短的任务中屏幕劣势依然存在。

YaelSidi等人采用6道推理问题探究了媒介对推理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时间压力下和强调任务不重要的初始问题中推理成绩存在屏幕劣势。

但两项研究的任务材料和被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采用仅有3题的CRT任务及正确率低于20%的难度极大的逻辑推理问题,被试也均为高认知能力,SAT分数前20%的大学生。

此外这些研究也并没有直接比较不同媒介对推理进程中的元推理判断值及监控关系的影响

而国内尚未有研究系统探究媒介对推理任务的影响。

鉴于先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空白,研究拟在Sidi等人2017年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媒介对推理表现及元推理监测的影响。

具体而言,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媒介对不同类型的推理问题是否会有不同的影响呢?在以往研究中,任务材料的选择是具有误导性的认知冲突问题或难度极大的逻辑推理问题。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而媒介对阅读影响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仅在说明类文章中出现屏幕劣势,而较容易理解的叙事文中阅读理解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一定程度说明屏幕对难度较大需要更多认知努力的任务负面影响较大。

那么,在难度较低且不具有误导性的推理任务中,是否依然存在屏幕劣势呢?

研究将采用难度适中的认知冲突型和无认知冲突型两类问题,来考察媒介对不同难度推理问题的解题成绩的影响。

第二,推理任务中元认知监测是否存在屏幕劣势?YaelSidi等人研究中仅探究了媒介对最终信心判断的影响,发现屏幕组在时间压力下出现更大程度的过度自信。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Ackerman等人2015年提出元推理这一概念,并基于Nelson&Narens提出的元认知框架提出了元推理框架,用于描述问题解决、推理任务中的元认知监测和控制。

根据元认知推理理论,正确感作为监测1型加工结果并影响加工深度的重要指标。如果FOR很高,则无需重新作答或进行进一步的2型加工就确信直觉型答案是正确的。

因此,有必要对媒介是否会影响FOR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正确感也是推理的三阶段双加工模型中,冲突探测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采用双加工理论及元推理研究中的经典范式——双反应范式,分别探究媒介对正确感及最终信心判断(FJC)的影响。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旨在阐明推理问题中,纸质与屏幕两种媒介在认知过程和元推理监测的差异,从元认知角度进一步解释推理成绩中屏幕劣势的潜在机制。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推理任务中元认知的监测与控制

研究实验2结果也为元推理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实验2采用双反应范式,探究媒介对正确感、最终信心判断的同时,本实验还对正确感与更改答案行为重新思考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若初始答案与最终答案反应一致则记为“0”,不一致记为“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纸质环境和屏幕环境下,被试的正确感判断与更改答案的可能性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正确感与重新思考时间也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该结果表明,当被试的正确感越高时,重新思考的时间越短,也更倾向于接受初始答案不做更改,与其他采用双反应范式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显然,准确的监测与控制过程,在需要重新思考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提示我们,这也是完成正确推理的关键。

所以,元认知监测能力不仅在记忆、阅读理解中有重要作用,在推理、决策、问题解决这类更复杂的认知任务中同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对直觉准确的监测可以减少我们被错误信息的误导的可能性,做出理性决策,跳出逻辑陷阱。

教育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对学习者的信心判断准确性进行反馈可能会提高测试成绩并减少过度自信。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在三段论推理任务中,通过练习,可以减少过度自信,但并不能提高他们辨别对与错答案的能力。

研究中尽管采用开放式测试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计算机环境下的过度自信程度,但仍存在显著的高估。

因此,有初步证据表明采用一定策略可以提高元推理监测的准确性,但是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哪些干预措施可能是有效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是有效的。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研究在Sidi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媒介对不同类型的推理问题解题表现的影响。

并采用双反应范式,探讨了媒介对元推理监测的影响以及对推理过程中不同的两类加工方式的影响,以及不同测试方式对元推理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揭示了推理任务中屏幕劣势的成因,为浅层加工假说和元认知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并且丰富了元推理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成果。

但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后续研究的完善与发展。

首先,研究的实验材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日常学习及教材中的常规问题,而是双加工领域常用的具有强烈误导性的认知冲突问题和无认知冲突问题。

重点为了探究媒介对冲突识别(FOR)以及2型加工参与度的影响。

没有考察媒介对推理过程中分析型加工过程以及其元认知监测的影响,也就是元推理框架中,中间信心判断的部分。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更贴近教学的学科问题为材料,以标准递减模型为背景,进一步探究媒介对解题时间、中间信心判断、最终信心判断的影响。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为如何提高在线刷题和机考的效率和公平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研究未考虑个人特征。尽管参加实验的被试均对计算机有高度的熟悉性是“数字土著”的一代。

日常均有7小时左右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但屏幕学习时间的个体差异较大,为1-8小时不等。

那么,媒介对每天长时间进行屏幕学习的人和仅用来娱乐的人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呢?个体对媒介的态度可能也是影响推理成绩的原因之一。

在研究问卷调查中,发现将近七成的被试更偏好在纸质上解题。

Lauterman和Ackerman发现,基于人们的媒体偏好,媒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并且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认为在纸质解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固有信念是否也是产生屏幕劣势的部分原因呢?另外,年龄也是值得探究的重要变量。

研究被试均为在校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平均年龄20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与大学生相比当代的小学生及初中生在发展的更早期接触到电子产品。

早期经验说认为阅读者早期纸质媒介阅读经验会影响后期对电子媒介阅读的效果。

那么对于从小接触电子媒介的儿童,是否会出现屏幕偏好或纸质劣势呢?未来研究可以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究。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第三,研究仅考察了计算机屏幕和纸质两种媒介。而在日常学习中,平板电脑也是常用的学习工具。

并且配备电容笔可以和纸笔作答一致进行书写,与纸质环境达到更相似的情境。在访谈中也有被试表明,纸质偏好由于不喜欢电脑的按键作答。

综上,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阐明推理任务中,媒介如何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例如个人特征,任务要求,或其他环境因素,例如教室与在家学习。

以及在元推理领域继续探究影响元推理判断的因素以及元推理判断如何影响推理过程的,从而提高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的效率。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结论

结合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探讨媒介影响元认知过程,有利于帮助个体做出理性决策

(1)屏幕媒介对推理成绩存在负面影响,屏幕劣势存在。

(2)浅层加工假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3)屏幕媒介对多项选择测试中元推理监测有负面影响,但不影响开放式问答测试的元推理监测效果。

(4)在认知冲突型问题中元推理监测的准确性较差,普遍存在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