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亲生父亲圈禁、性侵24年,还生下7个孩子,这次我们聊聊虐童
在一间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一个即将分娩的女孩,凭借一本生产书和一把未经消毒的剪刀,亲手为自己的孩子剪断了脐带。
她的脸上没有半丝孕育生命的欣喜,她的眼神像一条幽长的隧道,空洞无光,充满绝望。因为孩子的父亲,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可以说,她的父亲约瑟夫,是奥地利最变态的父亲。童年时期,她的父亲就经常对她实施猥亵,成年后,父亲直接将她关进地下室长达24年。
约瑟夫上庭时,一脸嘲讽的笑
在地下室,女孩被奴役殴打,遍体鳞伤。24年来,女孩被亲生父亲性侵多达三千多次,精神萎靡。不仅如此,她还被迫为父亲生下七个孩子。
如此违背人伦的虐待,让杀人犯听了都毛骨悚然。
其实,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虐童行为从未停止,大面积的虐童事件反映了一个扎心的事实:保护儿童的机构和法律屈指可数。
早在一百年前,儿童作为家庭的一员,完全处于私有的零保护状态。就算是法律意识深入人心的美国,也没有出台任何一条保护孩子的法律法规。
直到“小玛丽虐童事件”的出现,世界上才出现第一个保护儿童的机构——虐待儿童协会。
而儿童,作为一种弱势群体,才真正地被看见。
01 悲剧,源自于母亲
1864年,Mary Ellen Wilson(小玛丽)出生在纽约的一个普通人家。她的父亲是一名士兵,母亲Frances是一个全职主妇。
就在小玛丽九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在战争中战死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瘫痪。
为了维持生计,Frances将小玛丽寄养在一个亲戚家里,自己外出找了一份洗衣的工作。
为了多拿一些薪酬,Frances每天加班到深夜。但低微的报酬,与各种赡养支出比起来,依然是杯水车薪。
两年下来,Frances感觉支撑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她将两岁多的小玛丽送到当地一家孤儿院,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够领养她,让她过得舒适一些。
在孤儿院待了三年之后,小玛丽被一对叫Thomas 和Mary的夫妇领养了。
为了领养孩子,领养条件匮乏的夫妇二人伪造了文件,成功带走了小玛丽。
小玛丽被领养后,跟着养父母过了一年多有人呵护的正常日子。然而,美好的日子周期都很短。就在小玛丽沉浸于这种平淡无奇的幸福时,她的人生又一次抛锚了。
养父突然病重,骤然离世。圆满的家庭再一次破碎。
还来不及适应,养母就带着小玛丽改嫁了。
养母的改嫁,让小玛丽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新养父是一个暴力狂,在和养母结婚不久,就暴露本性,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养母拳打脚踢。
时间久了,养母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她便把怒气转嫁到比她更弱的小玛丽身上。
她每天让小玛丽饿着肚子,干各种杂活。心里不痛快,养母就拿鞭子抽打她,一边抽,一边骂,不允许她躲,也不允许她哭。
如果哭闹,就把她关在黑柜子里,一关就是就是一天。
更恶劣的是,养母强迫她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也只给他穿很薄的衣服,小玛丽冻得脚趾骨都变形了。
小玛丽想求救,但换来的总是更恶劣的毒打。
受伤的小玛丽
丁尼生说:“暴力是盲目的野兽。”
在一遍又一遍的兽性折磨下,小玛丽妥协了。这样的生活,小玛丽持续了3年。
幸运的是,她的邻居察觉到异常,因为邻居从来看不到小玛丽出门,而且常常听到小玛丽家里有打斗的动静。
也许是热心肠驱使,邻居便上门一探究竟。
当养母意识到邻居是一个大麻烦时,便直接带着小玛丽搬家了。
但邻居不死心,托人到处打听,最终找到了小玛丽的新住所。于是,她委托一个叫Wheeler的社工了解一下小玛丽的实际情况。
事实证明:小玛丽的处境十分糟糕。
02 纽约成立保护儿童机构
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但这样的时候,对于小玛丽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
当Wheeler看到小玛丽时,她很惊诧,一个九岁左右的小女孩看上去像一个小老太太,发育迟缓,干瘪虚弱。
小玛丽的脸上,还有被鞭子反复抽打后遗留的痕迹。而她的眼神更是呆滞刻板。
虽素不相识,Wheeler却感觉无比痛心。于是,她开始为小玛丽东奔西走。她想方设法地让更多的人知道小玛丽被虐待的真相。
拯救小玛丽于水火的好心人Wheeler
随着关注小玛丽事件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才发现一个奇怪且可怕的事实:美国还不存在任何保护儿童的法例以及组织。
换句话说,孩子是属于父母的,在监护期间,父母享有打骂自由的权利。
兜兜转转,Wheeler依然奔走无果。万般沮丧之下,Wheeler找到了一个叫Henry Bergh的人。Henry Bergh是美国防虐待动物协会的创始人。
他听说了小玛丽的事情后,十分震惊:“我们已经有了保护动物的法律了,居然没有保护孩子的法律。”
于是,他们合力将小玛丽的养父母告上法庭。他们担心,在判决之前,小玛丽会遭受更大的伤害,便为小玛丽申请了人身保护令。
在法庭上,小玛丽说出了这样一段潸然泪下的证词:
我叫Mary Ellen Wilson,我没有出过门,我不知道我几岁了。我的妈妈经常用鞭子抽我。我被禁止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也不准和任何人说话。如果违反,我就会被打。
我从来没有被吻过。妈妈打我的时候从来不说话,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被打。我不想回去和妈妈住,我害怕被打……
这些简单直白的证词,却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小玛丽生前居住的环境
最终,养母被判刑一年。
之后,小玛丽被Wheeler抚养成人,重获爱和自由,结婚生子,并用经历和爱收养了一个孤儿女孩。
小玛丽事件后,纽约成立了第一个保护儿童的机构——虐待儿童协会。
1912年,美国创建了儿童局。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防止和处置虐童法》。
美国对保护儿童的机构和法案的完善,给了其他国家一种标榜和警示。
慢慢地,世界各地保护儿童的机构层出不穷,遍地开花。
03 比小玛丽更悲惨的女孩——小苏丽
幸福的孩子是相似的,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虽然法律的保护为儿童上了一份保险,但在养育的遮羞布下,被虐待的孩子依然数不胜数,有的甚至在死后都不得安宁。
1993年3月10日凌晨,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叫苏丽的五岁女孩惨死家中,凶手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个恶毒的女人叫燕志云,在鞋帽厂工作。由于小苏丽的出生,违反了当时的生育政策,燕志云便因此丢掉了工作。
得知被判刑后,燕志云崩溃大哭
没了工作,燕志云把责任都归咎于两岁的小苏丽身上。常常无缘由地打骂女儿,女儿尿床,燕志云就把她的屁股掐得淤青。
时间久了,燕志云吼叫一声,小苏丽都会尿失禁。
当小苏丽3岁时,燕志云开始限制她吃饭,喝水,就连蹲厕所的时间也有限制,否则就是一顿毒打。
一次,小苏丽饿急了,偷吃鸡食,燕志云就用线将她的嘴缝了四针,线被血染得鲜红。
而暴力会让人上瘾。
当燕志云看到小苏丽浑身恐惧,满眼泪水,内心却十分畅快。
小苏丽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只爱哥哥,不爱他。她拼命听话,努力讨好,越依然得不到妈妈丝毫的爱。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哥哥馋嘴的红烧肉,居然要了小苏丽的命。
燕志云对待儿子和女儿,完全是两个极端,哥哥说想吃红烧肉,燕志云二话不说就去买。
红烧肉做好了,小苏丽闻到香味,就趁妈妈上厕所时悄悄走进厨房,快速捏了一点肉渣,放进了嘴里。
当她正回味无穷,又捏起一块时,妈妈回来了。
随后,妈妈揪起她的头发,使劲往墙上一甩,小苏丽狠狠地被砸在地上,蜷成一团。
接着便是一顿拳打脚踢,打完后,燕志云还不解火,疯一般地舀起一勺热油,灌进了苏丽的嘴里,苏丽的嘴边瞬间冒出一股白烟。
网图:被虐待的儿童
晚上,浑身是伤的小苏丽,辗转难眠。她想讨一口水喝,还被妈妈臭骂一顿。
她含着眼泪,又悄悄回去躺下。
真正的痛是听不见声音的。
由于内脏被热油烧伤,小苏丽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之中。7天后的一个深夜,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小苏丽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失落和绝望永远地离开了。
发现小苏丽死了,燕志云为了掩盖罪行,给小苏丽换上了梦寐以求的新衣服。
小苏丽永远也想不到,她喜欢的东西只有在死后才能得到。
验尸时,法医忍不住流出了眼泪:小苏丽身上到处是溃烂,流着脓水,连指甲都是淤青的。
这种虐待远远超出了一个5岁女孩的极限。
最终,燕志云被判七年,七年与小玛丽的一条命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04 为什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
俗话说:杀人偿命。
但为何小玛丽被燕志云折磨致死,燕志云却只被判了七年。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言外之意,燕志云的恶魔行为只构成故意伤害罪,没有构成故意杀人罪。
在法律的解读下,小苏丽的死,尽管燕志云是因,但她并没有直接剥夺小苏丽的生命。
所以,虐待之下,燕志云反而成了法律漏洞下被保护的人。
情节严重的尚且如此。那么,那些未明确规定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的虐童行为又有怎样的宿命呢?
四个字,小而化之。
不仅如此,施暴者还一本正经地称其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棍棒之下出孝子。
当鞭打被贴上孝的标签,施暴者就变得光明正大。
而被虐待的儿童,他们没有被爱过,时间久了,他们就忘记了身体对爱的需求。于是,他们习惯沉默,习惯被一遍又一遍的殴打后失去对抗的本能。
另一方面,虐待罪除了情节严重的,都属于自诉案件,这就导致受害人因血缘情结绑架自己。尽管父母虐待自己,他们依然说服不了自己去起诉他们。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施暴者才能如此肆无忌惮,泯灭良知。
被判七年的燕志云,出狱后,第一时间不是去女儿坟前上炷香,而是恶魔般地扒了苏丽的坟。
如此行径,丧尽天良。
其实,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还有千千万万个小玛丽和小苏丽,他们干干净净地来到这个世界,却被最残忍的对待。
网图:被虐待的儿童
对于虐待,如果法律能够从严,并细化到生活的细枝末节。那么,被虐待儿童的结局可能有所不同。
因为,明确的法律责任才能形成明确的约束和警醒。
法律作为一种制度,可以短时间约束人的行为。
但是能让人施暴者真正改变的却是社会共情和自我觉醒。
如果不是善良的邻居,不遗余力地帮助小玛丽,那么小玛丽的人生,也许会如小苏丽一般,在某一天,戛然而止。
邻居与小玛丽素不相识,但社会共情驱使邻居勇于上前。
如果小苏丽的爸爸和哥哥,能够指出燕志云的问题,不做旁观者。如果所有人目睹了虐待和暴力后,拒绝漠视,齐心协力,加以抵制。那么,暴力者就会像蹿街老鼠一般,无处遁形。
而对于施暴者本身,能够造化他们的也从来不是法律,而是自我觉醒。
法律判了燕志云七年,七年的时间只是圈住了她的身体,却没有唤醒她的良知。
也许,当社会共情,成为一种本能,并在这种本能的包容下,唤醒施暴者,人类的暴欲才能逐渐熄灭。
但愿这一天,不会太久远。
文 |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