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派人送来棉服,司马懿宁让士兵冻死也不发,多年后知其高明
司马懿作为曹魏中后期时代的谋略家与军事家,其能力与贡献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然而就在司马懿远征辽东之时,既是北方,又碰上天气转寒,魏明帝体贴前线将士,派人送来大批棉服,然而司马懿宁可让士卒冻死也不发放。
体恤士卒这种简单的道理,难道极善用兵的司马懿不知道吗?他不担心士兵哗变吗?直到后来,世人才明白司马懿的真正用意。
曹操父子的忌惮
当年曹操做过一个梦,梦见“三马同槽而食”。彼时西凉马家势浩大,又和刘备一样接受过汉献帝的衣带诏,曹操自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马腾、马超等人。曹操平定西北后,心中稍有放松。
只是他完全没有料想到,“三马”并非马腾父子,而是司马懿父子。当时的司马懿素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因为曹操看人极其犀利,早就认为司马懿不是善类,曾对后来的太尉华歆说过:“司马懿鹰视狼顾,不能给他兵权。”
故而在曹操在世的时候,他能完全让司马懿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同时又能压制住司马懿,让他本本分分的做个臣子。然而曹操对继承人的态度始终模棱两可,给了司马懿很大的机会。
曹操的长子曹昂早逝,他最喜爱的孩子曹冲也早夭,剩余孩子里唯有三个最为出色。一个是曹丕,一个是曹彰,还有一个就是曹植。
曹彰勇而无谋,带兵打仗是一个好手,可论起治国来则完全不行。
所以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曹丕和曹植身上,这两人同样也有争储的意思。曹植文采斐然,天资聪颖,深受曹操喜爱。
曹丕的处境便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统兵他不如弟弟曹彰,文采他不如弟弟曹植,三人又都是一个母亲同为嫡子,前途一片茫然。
好在曹丕心思细腻,既没有曹彰的大大咧咧,也没有曹植的天真烂漫,他天生具备了隐忍、权术的特性。司马懿正是看中了曹丕这点优势,暗地里与曹丕十分相近,为自己的将来打好了基础。
曹操自然知道这一点,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是有意考验曹丕,还是觉得曹丕有能力驾驭司马懿。但他还是提醒了一下曹丕道:“司马懿没有人臣之心,将来肯定要干预你的家事。”
曹丕虽然能力不及曹操,可对于司马懿同样有着顾虑。表面上曹丕很感谢司马懿帮他夺储,甚至是逼迫汉献帝禅让,而实际上曹丕给司马懿册封的官职并没有什么兵权。
曹丕只是想要借世家大族之力,并非真的看重司马懿。
等到曹丕讨伐东吴时,为了保证后方安全,任命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提高了官职与实权。司马懿想都没想直接拒绝,最后曹丕只得说:“朕册封你并不是给你荣耀,而是让你为朕分忧。”司马懿这才领命。
司马懿怎么可能不知道曹丕心里想的是什么,如今大军南下,国中空虚,万般无奈之中才找到自己坚守要职。
这既是一种无奈地选择,同样是一种试探。如果自己欣然接受,曹丕定然心中怀疑,毕竟那可是皇族汇聚的京城。
曹家人疑心都重,一旦被曹丕看到自己的野心,司马家老小根本没有好日子过。就这样,司马懿在曹操父子二人时期始终隐忍不发,等待着崛起的机会。很快,曹丕病重不久于世,司马懿的人生转折来了。
从隐忍到窃国
此时活跃于汉末时期各个英雄豪杰早已凋敝,曹魏阵营中能堪重任、且可以信任的唯有宗族内的曹真与曹休,以及曾帮助曹丕登上皇位的陈群与司马懿。
曹丕临死前交代曹叡要信任这四位大臣,而后曹丕驾崩,太子曹叡登基,是为魏明帝。
魏明帝曹叡也很聪明,他似乎能够察觉到爷爷和父亲对司马懿的忌惮,故而利用曹真与曹休等宗族力量,将司马懿限制地死死的。
可是吴蜀两国都是不安定的因素,若论军事能力,朝中众臣没有一个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的。
故而在这一时期中,司马懿逐渐开始掌握权力,并在与吴蜀对抗中平步青云。此时的司马懿似乎渐渐有了蚕食曹魏根基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太过表面。
曹叡不论是大义名分还是个人实力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最关键的是,曹叡始终对司马懿忽近忽远。
司马懿送走了曹家两代人,其政治敏感度自然不用多说。他一直压制着自己内心的欲望,恪守着自己的职责,小心且谨慎,时时刻刻表现出忠诚和顺从。
在公孙渊反叛自立时,司马懿奉命讨伐,深入苦寒之地。魏明帝体恤前线战士,派人将棉服运给了司马懿。但也不知是使者没表述清楚,还是曹叡有心试探,运输队并没有明确说明棉衣的用途。
看着挨冻的士卒,司马懿自然懂得同甘共苦的用兵之道,可现在忠诚与立恩放在一起,司马懿还是选择了忠诚。他甚至大言不惭地告知将领们:“棉服是官家之物,既然没有明确旨意,为人臣者当克己奉公,不可怀有私心。”
此举十分高明,消息传到曹叡那里,曹叡十分开心,逐渐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
可惜的是除了曹操之外,曹丕、曹叡都没能长寿,等到曹叡之子曹芳即位后,司马懿真正的嘴脸开始显露出来。
他先是处理掉了曹氏宗族的倚靠、自己的政敌曹爽,又开始培养起自己的势力,最终大权在握。
司马懿自知装了一辈子忠臣,一旦真正运作起来,恐被天下人针对。所以他和曹操一样,到死没有称王称帝,到死也只是个太傅,反倒是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极为特殊,毫无人臣之道。
到了长子司马师掌权时,司马师仍旧按压、隐忍着欲望。等到司马师死后,弟弟司马昭又逼迫朝廷下诏受封为晋王,整个司马氏家族彻底架空了曹魏集团。
可即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也没有称帝,还在蚕食着曹魏天下。最终,其子司马炎学习曹丕篡汉为帝的做法,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
司马家隐忍了两代人,足以看出从棉服之事开始,整个司马家就在消除帝王对自己的忌惮,转而慢慢地培植、巩固自己的实力,最终完成窃国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