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忽必烈曾孙,曾留下白话文登基诏书,是元朝头一位不合法皇帝
在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的皇帝依靠着彪炳千秋的功绩或是遗臭万年的罪行见于史载或是脍炙人口,无论是其功,或是其罪,在各类史籍的记载中都是十分鲜明的。
然而,除了这些皇帝外,还有一类皇帝。
他们亦在历史上留下过许多“功绩”,然而纵观王朝的全局与其一生的所作所为,其人“功绩”大都反倒充满了虚伪与敷衍了事之感,无益于国,甚至可谓标榜自我或是病急乱投医。
元文宗
例如,元朝的元文宗。而且,除他以外,其实还有一位名为守成之主的元朝皇帝也是如此。
他就是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唯一一篇白话文登基诏书与第一篇保护黄帝陵庙的白话文法令的皇帝,也是元朝头一位不合法的皇帝: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01 南坡遇弑,铁失谋算
公元1323年9月4日,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从距元上都三十里的南坡店发出,在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蒙古宗王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元英宗格坚皇帝遇弑,年仅21岁!
元泰定帝
而在弑君事变发生一个月后,元世祖忽必烈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真金长子晋王,后被尊为元显宗的甘麻剌之子也孙铁木儿便继位于漠北龙居河(今克鲁伦河),改元泰定,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为期五年的泰定帝时代。
而拥立他的人正是因为害怕元英宗曾经的锐意革新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故而将其杀害的铁失等弑君元凶首恶。
彼时,虽然元仁宗一系已经绝嗣,但元武宗那两个被元仁宗放逐的儿子,即元明宗,元文宗俩人还在。
元英宗
然而,原是元英宗的旧臣,又是曾经权臣义子的铁失等人害怕被元武宗子嗣清算,故而拥立身为元文宗与元明宗以及元英宗之伯父,按照顺位继承,地位更加超然与靠前的也孙铁木儿为帝。
同时按照铁失等人的谋划,作为长居漠北的富贵王爷,也孙铁木儿本人对于汉地政务并不熟悉,十分有利于他们继续为非作歹。
于是,早在弑杀元英宗之前,铁失等人便将弑君后将拥戴他为主的计划告知了他。
应该说彼时只是个长居漠北的富贵王爷的泰定帝还是有些蒙古人与生俱来的淳朴与忠厚的,在漠北打猎的他赶紧将铁失等人派来的斯拉夫族使臣斡罗思囚禁起来,同时赶快派人前往上都告变。
然而,泰定帝的使臣还没赶上,南坡之变便爆发了——元英宗遇弑——元朝的仁英之治就此人亡政息,可悲可叹。
随后,铁失一党旋即北上,将玉玺献于也孙铁木儿帐下。
面对着笑里藏刀的铁失一党,看着眼前象征着皇权与皇位的玉玺,也孙铁木儿忽然觉得:似乎堂侄元英宗的死,也不是什么坏事。
02 泰定虚伪,其人施政,华而不实
应该说铁失等人的预料有一部分是对的。按照后来也孙铁木儿颁发的蒙古文硬译的汉文白话文登基诏书而言,泰定帝确实对汉文化知之甚浅,身边也没有汉臣予以辅佐。
而这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白话文登基诏书已被保存在《元史》之中,由于有些晦涩难懂,便不再放出,大意无非是也孙铁木儿宣称其与其父在漠北如何不易,他继位如何如何正统。
然而,虽然登基诏书显得十分“朴实”,泰定帝却绝非某些人所说优柔寡断之人,至少,为了跟着他的那些已经变成从龙之臣的潜邸旧臣的荣华富贵,铁失等人也绝不能再苟活在这个世上。
铲除异己是古代人类实权上位者基本无师自通的手段。
于是,在宣布大赦,特别在诏书中注明对于谋反,谋大逆,奴婢杀主之罪人予以大赦的一个月后,数月间,铁失和也先帖木儿等参与弑杀元英宗的元凶首恶被其擒杀于上都与大都。
从此,元泰定帝为自己,也为了跟随自己的潜邸旧臣牢牢抓住了权柄,开始了自己的治国理政之路。
然而,仿佛预兆一般,在他登基的当年冬季,蒙古草原便遭了灾,大寒又大雪,许多人畜都被饿死,或是冻死了。
而在大都坐稳皇位之后,在这短短五年中,泰定帝又做了什么呢?
他可谓是“大有作为”。
除了追崇父母为皇帝皇后之外,在人事上,毕竟根基在漠北,为了避免自己也遭遇不测,泰定帝标榜宽大,不仅大封潜邸从龙之臣,例如回回人,中书左丞相倒剌沙和右丞相旭迈杰——而因对倒剌沙的宠信,导致伊斯兰教也得到了泰定帝爱屋及乌的扶持。
在他继位第二年,也就是1324年,泰定元年,他便下召免除了元朝内部答失蛮(伊斯兰教士)的差役,顺带着连也可里温(基督教士)的也一起免了,然后又于同年专门拨款在上都和山西大同建造了清真寺。
除此之外,对于曾追随铁失和也先帖木儿等人弑杀元英宗的从党,他亦不予以追究,不仅停止追捕余党,还将元英宗时期整顿他们时抄没的家产还给了他们,而对于元仁宗,元英宗时期流放远方的诸王官属二百多人,他也连同被流放的宗亲一起全部召回了京师。
元文宗便是在此时回到大都,后又被封为怀王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泰定帝的这个决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和儿子的脚。
就连躲在察合台汗国的元明宗和曾在英宗时矫旨擅杀宗亲百余人的辽王脱脱他也没有忘记,如同圣诞老人一般给他们一个送去了一个外侄女为妃,一个受厚赏后放回了辽东。
做完这些,再又册封了24个王,同时恢复了元英宗时期停止的诸王岁赐之后,泰定帝便将他的标榜宽大彰显给臣下看。
他不仅给予从前被冤杀或是被流放的御史台官昭雪,幸存者即召还重新录用,死去者亦给予追封追赐外,就连藏区佛教势力,他也没有忘记——对于藏佛,他表面极为推崇,不仅投入大量金钱制造寺院,佛塔,做法事,还赐封公哥列思巴为帝师,封其弟为白兰王并娶公主为妻。
除了这些,他还特别规定,只要帝师来京,中书省官员都要前往京郊远迎,还专门命倡优百戏与大量僧侣带着帝师游京城,声势浩大,糜费巨额钱财;同时,一些合乎他心意的喇嘛也被赐予了金,玉印章。
然而,之所以说他表面尊崇藏佛,爱屋及乌伊斯兰教,乃是因为在糜费钱财,予以宗教势力权力的同时,他亦禁止宗教人士购买民田,对于中央财税和他自身的内帑造成威胁。
而在照顾汉人大臣的情绪方面,他也面面俱到,不仅下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蒙古文硬译汉语白话文的黄帝陵庙保护法令,还开设了元朝一直停罢的经筵制度。
所谓经筵制度,指的是儒士为皇帝讲解帝王之道和儒家经典的制度。
泰定帝于1324年2月采纳江浙行省左丞赵简的建议开设经筵后,便规定三日一进讲,以王结、赵简、吴澄等汉蒙儒生为师;而进讲的内容便是被翻译成蒙古文和白话文的《帝范》,《资治通鉴》,《贞观政要》,《世祖圣训》等书。
而在泰定帝宣布恢复经筵制度之后,全元朝的汉儒们沸腾了!他们觉得这是元朝皇帝汉化的一个重要信号,将来他们也有希望跻身于元朝权力核心阶层了!
彼时,他们欢呼雀跃,将泰定帝此举传为盛事,甚至有儒生写诗赞曰:
“圣心资启沃,旷典开经筵。大臣领其职,诸儒进翩翩。讲陈尧舜道,庶使皇风宣。恭惟帝王学,继统垂万年!”
然而,他们属实是想多了。终泰定帝一世,朝廷中唯一的汉人高官只有淮阳王张弘范之子,中书省平章政事张珪。
然而他也仅仅只是能说的上话而已。彼时元朝天灾频频,泰定帝在位五年时间,和林,宁夏,四川,同州(今陕西渭南市)均发生了地震,光是宁夏,便在1327年连续地震两次,1328年又地震一次,北京延庆甚至下了大如鸡蛋的雨雹,江淮与洛阳亦发生了相当严重的水旱蝗灾。
面对这种天灾频频的情况,泰定帝曾召集百官云集上都商讨对策。
彼时,张珪便乘机向泰定帝提出了肃清铁失余党,对于宗教人士权力财富加以限制,同时裁汰冗官、停止在广州停止珍珠采办等10余条建议,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泰定帝不予采纳的结果。
同时,虽然开设了经筵,泰定帝这五年也从没有一个政策出自于经筵;而他在经筵中不过是学会了写汉字,曾亲笔“雪蓬”二字赐给大臣——到头来,在元朝成年诸帝中他还是那个汉化最浅的。
而在对各个势力百般讨好之余,在大都泰定帝犹是过的极不安稳,天天提心吊胆;比起大都,他更喜欢位于内蒙的上都——那里,才是他与父亲一同生活过的,曾留下过无数幸福快乐回忆的家乡。
于是,在位这五年中,他经常回到上都居住;最终,公元1328年8月15日,致和元年,他于上都驾崩,享年36岁。
由于在生前只知讨好各势力,权威未立,在他死后,元武宗旧臣燕铁木儿立刻于大都迎立元文宗为帝,与他继位于上都的儿子阿速吉八展开混战——祸害元朝深远的“两都之战”就此爆发。
虽然他给儿子留下了一支颇为强大的军队,然而由于他曾经的潜邸旧臣多是酒囊饭袋,阿速吉八又是个几岁的小娃娃,哪能服众。
于是,仅仅两个月左右,上都便为燕铁木儿率军包围,其生前极度宠信的大臣倒剌沙奉玉玺出降,一个月后被杀,而他的儿子阿速吉八亦为齐王所杀,年仅8岁。
而后,元文宗便用他当年全面推翻元英宗的政策的手段对付了他。
由于元文宗心如蛇蝎,他甚至做的还要更过分,不仅全面推翻了他的政策,还将他视作非法自立的君主,不给予其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同时还剥夺了其父甘麻剌的“显宗”庙号,就连他供奉在太庙的神主亦被撤出,他的妻子也全部被送给燕铁木儿为妻。
最后,就像日后给堂侄元惠宗泼上宋恭帝之子,杂种之后的脏水一般,元文宗还给他泼上了指使铁失弑杀元英宗的脏水。
之所以是脏水而非事实,除了元文宗曾给元惠宗同样泼过脏水,其言论可信度本就大打折扣之外,倘若真是泰定帝指使铁失杀害元英宗,他就不可能拘捕铁失的使臣斡罗思,亦不可能遣使往上都告变。
就算此乃泰定帝标榜自我的粉饰之词,身为儒学造诣比泰定帝要深的多的元文宗又怎会让他遣使告变的记载留存于世呢?
03 后记
综上所述,泰定帝的在位时间并不长,有关于他继位后的种种举措,实际上就是为了保住皇位不至于重蹈元英宗覆辙,在努力安抚朝廷各派势力而已。
然而,他的端水功夫对于彼时的元朝而言却是极不合时宜又极其失败的。
真正成功的一碗水端平,是要使所有人都感受到诚意与实惠,同时又对端水者心悦诚服的,绝非短短几年就能办到。
而泰定帝长于漠北,在中原根基太浅,没有机会缔造一个为他效忠的中原儒生亲信团体以为天下儒生表率。
同时由于其长于漠北,根据后来的两都之战来看,在他死后,昔日团结在他周围及他儿子周围的宗王大臣们手中的兵力甚至比大都方面还要强大,足可见其在时,这些手握重兵与实权的宗王大臣才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可以动用他的信任乃至手中的兵马对于其他需要安抚的朝廷各派强取豪夺,特别是他崇信的倒剌沙等回回大臣,史载倒剌沙曾贿赂通行,卖官鬻狱,家有金窖宝海以藏所得金帛珍异,朝政其实十分腐败。
而这也是自他死后,直至1368年竟无一人愿意站出来帮他说一句好话,向后来的元朝皇帝谏言恢复他的各项尊号的缘故之一。
同时,对于除他的潜邸旧臣之外的势力的拉拢,综上所述泰定帝也是极其敷衍了事的。例如上文中的经筵制度,虚崇儒学,还有针对宗教势力侵占,购买民田的干涉,以及泰定帝其实也不愿像元英宗那般穿着汉式冕服前往太庙亲祀,而是派人摄祀,即便他与元英宗一样一年四祀孔庙。
一位连祖先都不在乎的皇帝,又怎会在意一年几祀孔庙呢?
而由于其喜欢住在上都,所谓三日一进讲的经筵有没有按时展开,还是个问题,更别提蒙文翻译的那些经筵教材距离汉文原版有多大差距了。
而且,通过历史与前文中,张珪的条陈建议来看,所谓禁止宗教势力侵占,购买民田亦不过是标榜自我,一纸空文——宗教势力掌握的权力依旧强大。
对于弱势,苦难的百姓而言,他们手中的权力是惹不起的;甚至从泰定帝年间的灾荒来看,或许接受宗教势力的强取豪夺与超低价购田才是当时老百姓唯一的活路。
同时,在朝堂之上,本身元仁宗与元英宗时期的旧臣与元武宗的旧臣势力就盘根错节,朝局已是十分复杂。
泰定帝又将元英宗惩处的宗王旧臣全部放回,予以褒奖厚赏更是让元朝官僚系统重新膨胀起来,朝局变得更为复杂,暗流涌动。
而这一举措伤及最深的,其实是泰定帝自身的统治根基。他的那些从龙旧臣的比重本就在朝局中不占决定性压倒性优势,在官僚体系的逐步膨胀之下,这些从龙旧臣甚至连占据优势都很勉强了。
更何况人心是会变的,他的那些亲信本就没有拧成一股绳,改换主人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
而之所以说他的端水不合时宜,也是因为掩埋在前文这些种种问题与危机之下的,其实是百姓的愈发苦难与愤怒。
彼时,除湖广、云南、四川等行省的少数民族多次起义反抗外,河南更是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即赵丑厮,郭菩萨起义,元朝已进入了多事之秋。
综上所述,泰定帝的施政突出一个如同草原上的野草般疯长的随性与混乱,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病急乱投医,连做一个裱糊匠都不合格,就像从前草原部落联盟推举可汗时期那些一辈子不得不执着于稳定各派势力的虚君一样。
从他身上,真的很难再见到所谓守成之主的影子,只能见到元太祖当年缔造的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已经开始摇摇欲坠,各种势力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帝的生存,以至于皇帝弃天下事于不顾去端水一辈子,黄金家族的皇帝施政已多被掣肘,很难再有大作为了。
而后世的元文宗亦在实际上延续了他的端水举措与虚尊儒学,最终给元朝加了一脚油门,使之朝着灭亡的终点狂奔而去,再也无法回头了。
总之,无论是元文宗还是泰定帝,可以说他们原本就不是应当登上这个皇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