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他是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男主角商细蕊的主要参考原型,剧中商细蕊上台前总要吃大肘子,敢爱敢恨性格刚直,台上仪态万千,台下武力值爆表,这些特点都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源于对他的致敬。

而他真实的人生际遇, 远比电视剧跌宕起伏。

出身官宦世家却家道中落,为谋生计只能入梨园,年少成名又坎坷不尽 。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在台上演尽柔弱妇人唱尽人间悲喜,到台下面对特务毫不畏惧,以一打七。

在艺术成就方面,他敢于突破京戏“千部一腔”的格律,独创如泣如诉,百转千回的唱腔, 吐字,发声,节奏都达到了纯臻完美的境界,仿佛就是为戏剧中悲情的主人公而生,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更由此开创出新的唱腔流派,始终傲然立于艺术之林。

他正是程派创始人,一代京剧名家——程砚秋。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01 出身官宦 家道中落入梨园

程砚秋原名索绰罗氏·承麟,1904年生于北京后海旁的小凤翔胡同。

家中先祖是跟着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入关的满族正黄旗,因军功封爵,至其父亲荣寿仍有世袭爵位 ,俸禄优厚。

可惜好景不长,承麟未满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中陡然没了收入来源,经济情况逐渐捉襟见肘。

而此时适逢京戏的黄金年代,他六岁那年被唱花脸的邻居相中,建议其母亲托氏送他进梨园行学戏谋生。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虽然从听戏取乐的皇室贵胄沦落为唱戏悦人的戏子,心里难免失落。然而,一旦苦熬出头唱成名角,收入将会非常可观。

当时年幼的承麟只是想着,自己出去学戏,母亲就能少一个人的负担,于是毅然决然地同意了。

没有宏大的艺术理想,仅仅为了谋生,承麟的学艺之路就此开始。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通过邻居引荐,他拜在刀马旦荣蝶仙门下做手把徒弟,学期定为九年。

擅长武功 、身法的荣蝶仙素以脾气火爆 严厉苛刻著称。尚且柔弱幼小的他学艺期间经常遭受打骂,而且什么活都要干。那无疑是一段悲惨的童年。

但这段异常艰苦的岁月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磨砺出他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韧,更为他之后的功成名就奠定了基础。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02 年少成名 倒仓嗓毁闯奇路

1915年,时年十一岁的他为京剧名家芙蓉草暖场,由此第一次登台唱开锣戏,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艺名:程菊侬。

扮相柔美,嗓音极佳的他立刻成为戏迷们的焦点,与梅兰芳、王瑶卿私交甚好的著名文人罗瘿公也对其大加赞赏,称其虽为新秀,风采不输梅兰芳。

见徒弟人气旺,荣蝶仙立马安排他频繁登台 ,使其名气迅速飚升。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眼看担起养家重担的朴素愿望终于要实现的时候,他的嗓子却因为过度疲劳,提前倒仓了。

又因师傅荣蝶仙签订了演出合同,早场连着夜场不断演出,导致他根本无法通过休息调养嗓子。

这样下去 ,他的嗓子注定只能被毁掉。

好在罗瘿公听说程菊侬的艰难处境后,出于爱才之心,向银行贷款了七百大洋,斥巨资从荣蝶仙手中赎出了他,还为他更名程艳秋,字玉霜。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罗瘿公的雪中送炭,无疑给这位少年带来了新的希望。

饱学诗书的罗瘿公深知,没有文化底蕴便无法成为艺术名家。

于是他除了请名师教授程艳秋昆曲和武戏,还亲自为他讲解诗词歌赋,培养书画修养,带他观看电影,拜访名士,开阔其艺术眼界。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可就在这时,程艳秋却又面临了另一致命打击:他发现自己原本高亮的嗓音始终没有恢复,甚至还出现了捉摸不定的“鬼音”。

在当时,倒仓失败就等于演艺生涯被判了“死刑”。

可倔强的程艳秋不愿放弃。

在罗瘿公的引荐下,他拜至京剧奇才王瑶卿门下 ,经过王瑶卿指点,历时两年日复一日不断摸索尝试,终于琢磨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虚音唱腔,弥补了嗓音的不足。

他终将遭遇化成机遇,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03 重返舞台 自成一体开新河

1922年,带着新唱腔,决定重返舞台的程艳秋组建了自己的戏班—和声社,在北京上海两地挂头牌开场,演出反响热烈,场场爆满,程派唱腔就此声名鹊起。

对于程艳秋来说,这无疑是意志与实力的双重涅槃。

1924年9月,其恩师罗瘿公因病去世。这对刚满20岁的程艳秋来说无疑又是一次致命打击。

罗瘿公不仅是救他于危难的恩师,还是他新戏的导演和编剧,相当于陈艳秋作品的灵魂。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所有人都认为程艳秋不会再有新戏了,不再看好他,但程艳秋并未就此放弃。

之后三个月里,他强忍恩师故去的悲痛,每天忙碌到深夜,设计新戏的唱腔身段包括配乐,独自构思所有细节。

1924年12月,他带领新组建的戏班“鸣和社”来到三庆园的舞台,终以一出广受好评的新戏《碧玉簪》向所有人宣告回归。

坎坷现实再次激发出了他的天赋与才华,使他就此成为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体的创作型人才。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1930年上海《戏剧月刊》通过读者票选,将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艳秋 评为京剧四大名旦。

虽然二十六岁的程艳秋最年轻,但他的演出技艺丝毫不输前辈。

悠长独特的唱腔,细腻优雅的表演,以及长年研读诗书后形成的文化修养和独特思想,使他被认为是四大名旦中最富有文人气质的一位。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04 心怀家国 登报罢演展风骨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中国,外敌觊觎,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下百姓苦不堪言。

1931年1月和8月,程艳秋先后推出 《荒山泪 》 和《春闺梦》两部作品,意在针砭时弊,为百姓疾苦发声,痛斥不义之战。

他把个人的艺术生命和家国命运捆绑在一起,勇于演绎妇女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迫,使人们对他的戏产生共鸣,也使得程派艺术风格日臻完善。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愤慨不已的程艳秋登华北日报宣布停演,长达一月。

1931年12月25日,时任中华戏曲音乐院南京分院副院长的他以《我的戏曲观》发表演讲 ,表示“戏曲应有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除了靠演戏谋生外,更负有惩恶扬善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意义,宁可另谋生路。

这样的信念,正是他知行合一的人生写照。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1932年1月1日,虚岁满三十岁的他并未庆生,而是登报宣布更名,改艳秋为砚秋,玉霜改为御霜,以抵御风霜之意,表达他不畏世事艰险的决心。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的汉奸敌特找到梨园公会,要求所有艺人为日本人唱“义务戏”筹款,唯有程砚秋公开断然拒绝,表示宁死枪下都不愿唱,同时不去满洲国, 不留官座,由此得罪了当时的伪政府。

1942年,结束上海演出后回京的程砚秋刚抵达前门火车站,就被一群特务围堵,意欲打击报复。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只是特务们完全没有料到,自幼学习武旦出身的程砚秋师承多位太极大师,武术功底非常扎实,以一敌七竟也不落下风,边打边跑离开了车站。

气急败坏的日伪当局责令电台禁播他的唱片,甚至日本地牢都已经预留了他的位置。

为了家人的安全,正值事业巅峰的程砚秋最终登报声明不再演戏,就此回家乡务农。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后,他才重返戏曲舞台。

面对国仇家恨,程砚秋坚定思想不随波逐流,轻个人荣辱,重民族大义,实乃大师风范。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05 勇于创新 致力改革勤耕耘

对于戏曲艺术,程砚秋终其一生都在摸索创新的道路,从未停歇。

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他走遍苏、德、法、意、英多国,访问各大剧院以及戏剧学院,如此放弃高额收入停演换来的游学,只为赴实地考察西方戏剧,以作为改良国内戏曲的参考。

期间他在巴黎和柏林观赏到许多反战题材的戏剧演出,剧中的灯光舞美,剧场及后台的规范管理,给他带来了许多启发。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结束14个月的游学回到祖国后,他系统整理了自己的考察实践,随后对开戏时间、乐队分区、灯光舞美、剧院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还将西洋乐器运用到京戏的配乐中,使得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原本杂乱的剧院现场变得秩序井然。

而最能体现这种创新精神的作品,便是后来的程派经典《锁麟囊》。

1939年,已到而立之年的程砚秋积累了二十多年舞台经验,加之游学欧洲启发了他的艺术感悟。在创作《锁麟囊》时,他突破了京剧唱词固有的七字或十字一句。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程砚秋请编剧将文学语言的韵律美感结合到唱词中,首开长短句唱词的先河,还十分大胆地将欧洲的花腔女高音唱法与京剧唱腔结合起来,从而更加生动地诠释剧中人物心情,增添文艺色彩。

1935年5月,程砚秋接任音乐院创办的中华学校专科学校校长。他摒弃原先的科班旧制,大力开设以文科为主的文化学习课程,教导学生要将自己当做戏曲艺术家而不是仅供取乐的戏子,要有志存高远的精神追求。

他和戏曲界同僚们于十年间共培养学生200余人,对中国戏曲发展作出了长远贡献。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新中国成立后程砚秋热心于戏改工作,提出过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学术建议,足见其思虑的深远和对戏曲的热爱。

1958年2月,程砚秋作为艺术顾问,赶赴法国为中国戏曲歌舞团参加国际戏剧节积极筹备演出。然而由于劳累过度,于1958年3月9日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后去世,年仅54岁。

2015年9月,程派艺术传人张火丁带着程派经典剧作《锁麟囊》来到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以另一种形式完成了程砚秋渴望让中国戏曲作品走向世界的夙愿。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至今程派传人仍保留着程砚秋的创新精神。从钻研唱腔到设计戏服,始终秉承与不同艺术互相借鉴,兼容并蓄的态度,使得程派艺术永焕新生。

四大名旦中年纪最小的程砚秋思想却最为深邃。

早在戏子根本不被尊重的年代,他就已经在思考戏曲改革,强调戏剧观和戏曲的社会价值,他一直在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一种博爱的精神,也正是这种博爱,让他对国运民生始终抱有赤子之心。

他是一介梨园书生,台上柔弱青衣台下以一打七,汉奸敌特也不畏惧

对于弱者,他心怀悲悯,面对强权,他毫不畏惧。

他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和人生信念一脉相承,历经时空考验始终散发耀眼光芒。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戏剧作品足以百代传颂,他的人格精神值得万世敬仰。